“生命之树”理念下的无障碍改造

2024-10-16 00:00:00王佳李磊杨志强张圆刘嵩杰
城市设计 2024年3期

摘 要 北京市残疾人职业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原为西客站南广场西区的融信大厦,经过全面改造,以“生命之树”为设计理念,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个综合性服务和康复的平台。该项目改造工程注重个性化服务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成功将中心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省级残疾人服务阵地。汇爱大厦是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展示窗口,项目在无障碍设计、客房布局、立面改造等方面展现了创新经验,为残障人士提供了一个充满阳光和生命力的康复环境。

关键词:城市更新;无障碍设计;残疾人服务;康复中心;创新改造

1 基本情况

该项目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南里,原为西客站南广场西区的融信大厦(图1)。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生命之树”为理念,对建筑的平面功能布局、设施设备和外立面进行全面的设计更新改造,旨在建造能够像大树一样为残障人士提供遮风避雨的港湾。项目改造后致力于服务各障别残疾人,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建设高水平无障碍环境,为全市各障别残疾人提供专业化综合性服务。

2 实施成效

项目作为首都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的展示窗口, 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省级残疾人综合服务阵地。同时,众多残疾人士和新闻媒体竞相到这里打卡,交流分享中心建设规划、功能定位、运管模式、服务经验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情况,致力于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成就,积极推动国际残疾人事业交流。

汇爱大厦被冬奥组委选为北京2022 年冬残奥会对外接待展示窗口单位,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人文形象、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和首都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的重要窗口,是展示中国高标准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的示范样板。

3 创新经验

3.1 根据残障人士康复托养建筑特点制定最适宜的土建改造方案

3.1.1 客房布局新模式

项目结合现状建筑标准层进深较小的特点及托养区客房无障碍要求,将传统可布置三间客房的布局改成两间客房布局,其中一间改为卫生间及共享客厅,另外一间设置为三人间客房。既扩大了客房的空间使用效率,满足无障碍规范要求,又便于残障人士进行沟通和交流。托养层南侧利用角部空间设置两间避难间及救援窗口,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对疏散困难的残障人士实施本层内水平避难。

3.1.2 裙房改造亮点

原有建筑裙房内部空间进深较大,采光和通风条件都不理想。该项目通过在裙房中部开辟中庭,创造了一个上下贯通,且可以从顶部采光的核心空间。既有效解决了采光及通风问题,又成为改造建筑的设计亮点。

3.1.3 优化立面体型改造

在保证建筑总面积不变的前提下,本项目通过削减主楼北侧及西侧裙房,同时将18—22层建筑外轮廓边缘补齐,使建筑从整体形态上呈现由地面直达83m 高的完整体量,看上去更加挺拔(图2)。

3.2“生命之树”理念贯穿建筑改造设计过程,为残障人士提供遮风避雨的心灵港湾

在设计中,坚持“生命之树”理念,从建筑外观到内部空间的改造设计,始终坚持这一思路。该项目外立面设计简洁干净,通过竖线条进退关系的变化来体现生长及积极向上的设计态度,建筑外观看起来充满勃勃生机。建筑内部改造也紧紧围绕“生命之树”理念,打造一个充满阳光、具有生命力的残疾人一站式托养康复场所。特别是在裙房中庭,将周围的柱子设计成树干的形状,一直生长到屋顶,与玻璃采光顶的枝叶结合形成“生命之树”,树干与枝叶在屋顶互相连接,寓意着在此生活的人们互相陪伴、帮助,在这里汲取营养,展现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图3,图4)。

3.3“通用化”的无障碍设计融入建筑每个角落,全方位服务残障人士

作为为残疾人服务的专业场所,项目的无障碍专项设计基于规范而高于规范,可服务各类别残障人士,并积极践行“残健共享”“残疾人优先”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项目努力将无障碍设计融入全楼每一个角落,从总平面布局、平面布置、安全疏散、建筑构造、电梯设置等各方面都做相应的考虑,又不让使用者感到是刻意而为,于无形之中体现无障碍设计(图5)。

3.3.1 阅读体验空间

项目设置了两条上升的路径,形成了楼梯功能和坡道功能混合的趣味空间,并取名为书香山径。盘旋上升、充满动感的坡道,为围合而成的活动空间带来了生机(图6)。

3.3.2 托养空间

重点楼层面向莲花池公园的位置设置了康复休息区,充分利用景观优势,给残障人士开阔的视野,愉悦的心情,方便每层托养人员在此活动交流(图7)。

3.3.3 电梯厅

电梯入口采用了八字型,方便从电梯厅每个角度观察电梯的停靠情况。设置脚踏按钮和带有倾斜角度的高位运行显示,方便无上肢人员使用。视障人士通过盲道、扶手、报层音响,可以便捷地使用电梯(图8)。

3.3.4 卫生间

公共空间的所有卫生间内均设有专用无障碍厕位(图9,图10),同时还设计了残疾人专用卫生间。托养客房的卫生间,在马桶旁边特别设置了低位花洒,为如厕提供方便的冲洗功能。同时考虑听障人士的使用,设置了声光报警系统。

3.3.5 其他公共区域无障碍空间

在二层设置了小型的放映厅,并设有摆放轮椅的空间,还可以在此举办盲人听电影的活动(图11)。三层的多功能厅不设置固定坐席,可更好地适应轮椅席位需求,可供残障人士开展文体活动。四层的培训教室,所有房间的墙体都采用圆弧形,重点部位设置了弧形玻璃,保证视线的通透无遮挡,方便教室内外残障人士的视觉交流及沟通。

3.4 在“生命之树”上开出“汇爱之花”,让坚强的生命绽放希望的光芒

本项目运营后命名为“汇爱大厦”,寓意汇聚八方力量,共建汇爱大厦;体现“平等、融合、共享、阳光”的残疾人工作理念,传递人文关怀的隽永温暖。自2022 年3 月4 日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已有11 家优秀助残服务机构入驻汇爱大厦,面向全市各障别、全年龄段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职业康复、艺术康复、就业实训、短期托养,以及公益服务和交流展示等7 大类共14 项专业化助残服务项目。开拓创新实现市级职业康复劳动项目落地运营,3 家市级职康站通过对残疾人的生活能力、适应能力和劳动技能训练,提升残疾人融入社会的能力。艺术康复将艺术培训与残疾人康复充分结合,搭建残疾人的“青少年宫”,激发残疾人的潜在能力;自主生活训练项目开展残疾人生活自理、社会融合、就业帮扶服务;举办各类公益活动,努力打造公益助残服务新阵地。一年多来,残疾人服务总量累计超过5 万人次,中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省级残疾人综合服务阵地,较好地发挥了首都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展示窗口的作用。

2023北京城市更新优秀实践

项目类型:设施类更新(公共服务设施)

项目位置: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南里23号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约0.49hm2,建筑面积3.32万m2

实施主体: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北京城建北方集团有限公司

运营单位: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