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一期

2024-10-16 00:00:00李保炜杨爱武刘东云俎菀芃
城市设计 2024年3期

摘 要 京张铁路作为中国首条国有干线铁路,不仅见证了中国城市化百年的变迁,也面临着城市空间割裂等问题。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的建设,采取了因地制宜、分期分段的策略,将历史传承与现代城市需求相结合,打造了一个集开放共享、历史展示、科创特色、集约利用和绿色生态于一体的带状公共空间。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的建成显著提升了中关村区域的城市环境风貌,实现了城市空间的缝合,传承了铁路文化,补充了科创服务,盘活了闲置空间,并打造了城市绿廊。此外,该项目还创新性地建立了多部门协调机制和路地合作模式,推动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公共空间更新;工业遗产;历史传承;共建共治共享;中关村区域

1 基本情况

京张铁路建成于 1909 年,是第一条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国有干线铁路,见证了中国城市百年变迁。随着城市发展建设,京张铁路沿线城市空间被割裂,存在风貌较差、交通不畅、产业低端、缺乏活力等问题,与其所在的中关村区域科创资源集聚的突出优势不匹配。2016年,北京冬奥会配套工程京张高铁正式开工建设,京张铁路自此由“城市背面”开启华丽转身,规划建设为全长约 9 km 的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京张铁路遗址公园采取化整为零、因地制宜、分期分段方式实施,在 2019 年五道口启动区先行先试、贯通概念方案国际征集等工作基础上,优先选取清华东路至大运村足球场长约2.4 km、约 16.8 hm2 的区段作为一期工程先行实施,建设成南北贯穿中关村区域,集“历史传承、开放共享、凸显科创、集约利用、绿色生态”五大特点于一体的带状公共空间(图1)。2023 年6 月,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一期投入使用。

2 实施成效

随着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一期建成,中关村区域城市环境风貌大幅提升,原“城市背面”转变为绿意盎然、活力无限、科技与文化相呼应的城市公园(图2)。

一是开放共享,缝合城市空间。原先被铁路阻隔形成的多处东西向“断头路”,通过拆护栏、围墙,打破了原有封闭区域的禁锢,打开了用地边界,新增了城市道路联通东西,打造了跑步道、漫步道、自行车道“三道一绿”的慢行空间,实现了东西南北4 个方向的空间弥合。京张铁路遗址公园新建1 座标准足球场、1 座五人制足球场、2 座篮球场等体育设施,蹦床、攀爬网等儿童活动设施,以及1 处充满科技感的智慧健身广场(图3),打造服务周边街镇、高校院所和居民的全龄友好空间。

二是历史传承,展示铁路文化。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充分挖掘铁路历史文化,发掘并恢复部分老京张铁路正线和道口,将京张铁路特有的“人字坡”设计、京张铁路修建时发生的历史故事融入场所设计和户外历史展示设计中,利用沿线旧铁轨、道岔、机车等铁路元素,设置火车声响互动装置、火车转盘景观,充分传承与展示铁路文化,彰显铁路文化特色,唤起市民的京张记忆,成为天然的京张铁路户外博物馆(图4—图10)。

三是凸显科创,补充配套服务。发挥高校、科创企业集聚优势,打造海淀科创特色,搭建科创展示平台。以火车货运车厢为原型,印有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专属LOGO 的移动盒子,能在铁轨上移动,并通过移动外罩和开启侧扇自由组合,根据不同场景,为市民提供简餐、文化展览、科创展示等多种配套服务(图11)。

四是集约利用﹐盘活闲置空间。将地铁13号线桥下空间纳入京张铁路遗址公园设计,利用北四环北侧桥下腾退空间打造儿童活动沙坑、休闲活动广场等文化交流互动场所,推动低效土地再利用(图12)。

五是绿色生态,打造城市绿廊。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创新利用步道空间蓄存雨水,实现雨水高效排蓄、再利用;利用特色乡土植物,打造低维护景观,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原用于火车通行的北四环铁路桥,改造为横跨北四环的“日落客厅”,增加了绿廊中一处远眺西山的观景点,成为从三山五园骑行而来的游人停靠站点。

3 创新经验

3.1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众治”平台

该项目推进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扩大社会影响力,汇集跨领域专业力量、高校师生、社会公众“众智”,探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众治”案例并依托“北京规划自然资源”和“北京海淀”平台进行公众宣传。围绕项目启动研究、地铁13 号线设计畅想、启动区亮相、12345 为居民开门、国际方案征集发布启动区亮相、一期实施建设及开放等主题,共发布公众号文章40 余篇。2019 年,项目组织开展了京张铁路遗址公园贯通国际方案征集活动,邀请11 位跨学科领域权威专家进行评审,并同步开展网上公众评选,新华社两次报道浏览量突破百万。汇集高校和公众力量,在2019 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组织“海师· 海诗”主题展览,联合清华、北林、北交3 校举办京张设计联展、“林交精彩夏”暑期高校工作营、五道口城铁站一体化等系列公众参与活动30 余次,吸引了超过10 万人次参观。

3.2 建立多部门高效统筹协调机制

京张铁路遗址公园涉及主体多元,同时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受到铁路专家、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为建立高效的协调统筹机制,在项目初期建立专班,以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海淀分局和海淀区园林绿化局为主体,涵盖所有与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相关的区级职能部门、在地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统筹地铁13 号线扩能改造、明光村更新等重点项目;与铁路、京投等部门就用地权属主体、在途项目对接、实施时序协同、后期运营管理等方面统筹推进达成共识;就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实施的具体问题进行协调,包括违建拆除与场地破拆、在途项目对接与规划统筹、需求对接与方案深化、施工建设与运营管理等工作。在一期实施建设过程中,在市区多部门,铁路、京投等单位,以及沿线街镇的共同努力下,累计拆除地上物6 万多m2,破拆场地9.3 万m2。

3.3 创新路地合作模式

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用地权属多元﹐主要为京张高铁入地后释放出来的原铁路地面空间﹐属于铁路方的权属用地。在规划研究过程中﹐经过多次沟通对接﹐ 2021 年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与海淀区正式签订土地使用协议﹐完成京张铁路遗址公园范围内涉及的铁路用地授权。协议明确提出,在不改变用地权属的前提下,将约13 hm2 的铁路权属用地的地面空间免费授权海淀区,用于绿地和公共空间建设。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实施建设过程中,铁路方积极配合,拆除地上物腾退场地,提供铁轨等铁路设备物资支持,助力京张铁路遗址公园更好展示和传承京张历史文化,保留铁轨等铁路元素,做好铁路遗址保护。

3.4 以公共空间带动城市更新

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前期规划建设基本以政府投入为主﹐为缓解运营压力﹐创新探索合作运营模式﹐依托专业运营团队﹐与园林绿化合作运营﹐将京张运营品牌化﹐创新“城市合伙人”。将沿线主体单位纳入,形成基于历史文化底蕴﹑科创特色表达、运营管理共享等“京张共识”的“城市合伙人”,全过程参与实施运营。随着公园一期正式开放,贯通海淀南北的公共空间骨架逐步形成。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功能、城市面貌和区位价值提升,该项目正在结合周边项目开展城市更新研究,梳理周边具有更新潜力的地块,统筹规划,推动区域整体更新。目前,中坤广场改造和五塔寺、明光村等片区城市更新项目陆续落地实施,西郊冷冻厂改造、地铁13 号线扩能改造、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二期等项目也正在推进。该项目通过建立以政府主导推动、沿线主体主动参与,共建共享的实施运营协调平台,进而统筹全线功能业态、补充短板设施、焕新城市风貌,通过城市空间反哺绿色空间,与京张铁路遗址公园融为一体,促进沿线区域城市更新发展,实现共赢。

2023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项目类型:公共空间类更新

项目位置:海淀区大运村足球场至清华东路,涉及海

淀区花园路街道、中关村街道、学院路街道、东升镇

4个街镇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16.8 hm2

实施主体: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海淀分局

北京市海淀区园林绿化局

设计单位:

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TOM LEADER STUDIO INC(TLS景观建筑设计事务所)

施工单位:

北京市新海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金都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

运营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公园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