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动画专业是一门融合了艺术、技术和文化的综合性学科,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是动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高职院校动画专业实践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并指出了国内高职院校动画专业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设情况,总结了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动画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动画专业;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J954;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14—199—03
引言
动画专业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专业之一,而优秀传统文化是动画创作的重要源泉和灵感。开设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学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促进学生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动画创作相结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
一、在高职院校动画专业实践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动画是一种跨文化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在高职院校动画专业实践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创新的尝试,也是一种必要的文化传承责任。首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动画作品的艺术水平和文化内涵。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它蕴含了丰富的美学理念、审美情趣和表现手法。通过在动画作品中引用、借鉴或改编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使作品更具有个性和特色,也更能反映出民族的精神和风貌[1]。例如中国动画《大圣归来》就成功地将中国神话故事《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进行了创新性诠释,在保留文化内核以及传统形象的同时,进一步赋予了这一艺术人物更多的人性和情感,并强化了其英雄气概和个人事迹的传奇性。这部动画作品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赞誉。
其次,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动画教育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动画教育是培养动画人才的重要途径,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在高职院校动画专业实践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也可以激发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和文化归属感,从而产生更多的创作灵感和艺术创造动力。同时,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更有信心和勇气去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动画作品,为推动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2]。
二、高职院校动画专业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设状况与教学效果
动画专业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是指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以动画为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的课程。根据《中国职业教育动画专业教学大纲》(2018年修订版),动画专业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美术、中国古典音乐、中国民间艺术、中国传统戏曲等[3]。不同职业学院根据自身的特色和条件,对这些课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设和调整。国内多个职业学院开设了动画专业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欣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水平。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设情况与实际教学效果在国内各个职业学院之间存在差异,例如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开设了《中国传统美术与动画创作》《中国传统音乐与动画创作》等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掌握中国传统美术和音乐的表现手法,运用到动画创作中。该学院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如《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等。广州美术学院动画系开设了《中国民间艺术与动画》《中国古典文学与动画》等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借鉴中国民间艺术和古典文学的形式和内容,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在课程中,教师以“岭南文化”为主题,组织学生走访广州市区、番禺区等地,让学生了解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艺术特色,并指导学生以此为灵感创作动画作品[4]。
动画专业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和营养,创作出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厚底蕴的动画作品;二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使他们能够跨越时空和地域的界限,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动画文化进行交流和对话;三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再现。
三、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动画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路径研究
(一)开设实践课程,引入集体实践活动
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学课程应遵循以下教学标准:一是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中华民族的历史、地理、民俗、艺术、哲学等方面,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广博性和深邃性;二是形式活泼灵活,采用讲座、展览、实地考察、体验活动、项目制作等方式,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性和实用性;三是方法科学合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去认识、分析、评价和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性和创新性。实践活动应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设计有趣的动画创作任务和挑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项目应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个性化的动画创作。
以北京某高职院校动画专业为例,该专业的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学课程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论教学,二是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主要包括优秀传统文化概论、中国古典艺术史、中国民间艺术等内容,通过专业文献资料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发展历程、艺术形式和价值意义。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优秀传统文化创作、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和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等内容,通过指导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实践,如剪纸、皮影、泥塑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该院校还组织了多种形式的集体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民俗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等,让学生接触和了解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现象和资源。
此外,还举办了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展览、演出、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开设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学课程、组织集体实践活动,该院校有效地提升了动画专业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其今后从事动画创作和研究打下了坚实文化素养基础。
(二)调整课程内容,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要素
高职院校动画专业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许多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如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中庸之道等,这些都可以为动画教育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在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动画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不仅是一种审美资源,也是一种思想资源,可以为动画创作提供丰富的灵感和深刻的内涵。教师应调整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基本内容,添加优秀传统文化理论学习部分,让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发展变化、核心价值和现代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和鉴赏能力;其次,应结合动画实践,让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审美特征和创作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督促学生广泛阅读专业文献资料,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找出与动画创作相关的主题、情节、人物、场景等要素;在课下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广泛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民俗村等地方,亲身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风貌和气息,找出与动画创作相关的色彩、线条、形态、纹样等要素;学生可自行利用休闲时间广泛观看国内外优秀的动画作品,借鉴和学习其他动画师如何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进行创作,找出与动画创作相关的风格、技法、语言等要素。
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这一课为例,首先在理论学习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核心观点和影响力,并分析其与当代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关联性;其次,在实践运用方面,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或多个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并尝试将其转化为一个或多个动画创作主题,如儒家的仁爱、法家的君权秩序、墨家的兼爱等;最后,在项目制作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动画创作主题,设计出具体的动画创作方案,包括故事梗概、人物设定、场景设计、动画技术等,并进行动画制作和展示。学生可借用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或传说,制作各类虚构动画艺术形象,并将传统哲学思想融入其中,为动画作品添加更多带有文化底蕴和思辨意识的主题。
(三)借助本土文化资源组织应用设计教学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的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剪纸、皮影、木偶等,这些都可以为动画表现提供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表现手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诸多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人物形象、风俗习惯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动画创作的素材。这些资源可以为动画创作提供丰富的灵感和素材,同时也可以增强动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高职院校动画专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和条件,选择合适的优秀传统文化素材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首先,高职院校动画专业应该建立本土文化资源数据库,收集整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神话、传说、民间艺术等文化信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动画创作素材。同时,高职院校动画专业应该加强与本地文化机构和社区的合作,邀请本地文化专家和艺术家进行讲座和指导,组织学生参观和考察本地的文化遗产和民俗活动,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其次,高职院校动画专业应该设计本土文化主题的应用设计课程,引导学生运用本土文化资源进行动画创作。例如,可以设置以本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动画短片制作课程,要求学生从本土文化资源数据库中选择一个民俗故事或现象,进行动画改编和表现。或者,可以设置以本地民间艺术为主题的动画形式探索课程,要求学生从本土文化资源数据库中选择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皮影、泥塑等,进行动画形式的模仿和创新。教师可在实践课上组织学生参加以本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动画展览或比赛,展示和评价学生的动画作品,并向公众推广本地民俗文化,还可组织学生与本地企业或机构合作,为其提供以本地民间艺术为主题的动画设计服务,如制作动画logo、宣传片、包装等。
以辽宁某高职院校动画专业为例,该院校动画专业利用东北地区民俗文化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如田野调查、文化创意编辑、作品展等。在田野调查活动中,动画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深入本地的乡村、社区、博物馆等,收集和记录本地的民俗文化现象,如本地民俗传说、二人转曲艺文化、剪纸、年画等,并进行分析和整理,学生可自行思考本地民俗文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创作规律,结合动画专业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独立创意设计。在文化创意编辑中,动画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根据田野调查的结果,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本地的民俗文化进行创意性的转化和再现,如重新设计传说中的艺术角色、置换文化场景与主题、借助动画重编故事等,并将其制作成动画作品。在作品展活动中,动画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将制作的动画作品进行展示交流,与本地的民众、专家、媒体等进行沟通和反馈,评价作品的创新性和实用性。通过这些实践教学活动,动画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不仅了解了本地的民俗文化,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为本地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动画专业实践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的做法。它不仅可以提升动画作品的艺术水平和文化内涵,也可以增强动画教育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因此,在高职院校动画专业实践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和尝试如何有效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一种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迅.基于黑龙江流域民间、民俗艺术资源的地方特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应用型高校动画专业核心课程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3(17).
[2]郑其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中的创新融合[J].美术教育研究,2023(13).
[3]兰旭,杨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动画专业角色设计课程中的融合研究[J].丝网印刷,2023(8).
[4]姜妮.中华传统文化在动画专业教育中的渗透与实践研究[J].大观,2023(4).
作者简介:胡晓芳(1979—),女,汉族,山东济宁人,本科,中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创意设计、数字创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