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幼儿保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幼保专业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音乐专业素养和音乐教育教学实践运用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应当重视音乐教育作用的发挥,注重素养为本,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在幼儿保育专业中,深入分析音乐教育的本质,采取有效的音乐教学开展策略,促使学生得到学习效果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幼教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育;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14—178—03
随着幼儿教育的综合发展,全社会对于幼儿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保育专业是我国教育部研究确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增补的新专业,属于教育类专业。在幼儿教育工作中,音乐教育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学中,遵循幼儿音乐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模式,是培养全能型幼教人才的的必要举措。文章先分析了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育的特点,后根据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就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索与思考,希望有助于提高幼教人才培养质量。
一、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育的特点
我国幼教事业发展不仅是由市场多元化需求所决定的,国家方针也起了导向作用。如今,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成为了一个发展势头强劲的专业。音乐课程是各类职校幼儿保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幼儿保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乐理知识、视唱练耳、儿歌编配、钢琴基础等学前音乐教育内容。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以艺术感知、审美判断、创意表达为核心素养,通过专业教学夯实学生的专业化知识与技能基础,使其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满足幼儿保育工作需要。幼儿保育专业音乐课程具有复杂性、特殊性、审美性,其复杂性体现在专业课程涉及对幼儿进行多学科启蒙教育的内容,特殊性体现在专业学生年龄普遍在18岁左右,年龄小,但是学科教学要求学生需要具备审美能力、身体协调能力以及良好的音律感知能力,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施加全面教育,促进幼儿智力以及个性的全面发展。审美性指学科教学目标是通过“审美感动”的过程来实现、达成的,这一特性,会对幼儿身心良性生长产生重大影响。
二、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育现状
(一)教学目标模糊,学科设置传统
幼儿保育专业音乐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不清晰,无论是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大纲要求,还是学校相关规定,都要求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学目标要与素质教育的目标契合,要依托技术载体使音乐理论和实践深度渗透,以强化幼儿保育专业的辅教作用。但是,就当前职业院校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实践来看,一些学校并未充分认识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学的重要性,而是以学考科目为主,却没有音乐素养专业的相关课程[1],甚至出现减少音乐课程的现象。
违背了幼儿保育专业人培方向和音乐课程设置的初衷,不利于幼儿保育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肩负着培养“保教一体”新复合型幼教人才的重任,提高育人质量,幼儿保育专业的音乐课程需要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和综合性,让学生真正掌握所需的技能。但事实上,当前的幼儿02ySHO4yASS5XQEL0mb0XA==保育专业音乐基础课程的设计仍旧是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一方面这不利于幼儿保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导致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如,要求幼儿保育专业学生掌握一门乐器的演奏知识和技能,这严重偏离幼儿保育专业原本的学生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老旧的课程体系并不能够满足当下的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二)教学内容老化,未能深度渗透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学很大程度上都要围绕教材预设和开展。真正高质量的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学不能只关注舞蹈教学和肢体表演,而是要以基础乐理知识为出发点,重视视唱教学,培养学生的演唱技能,传授能高质量组织、启发、引导幼儿的实践经验,让学生掌握乐理、视唱等专业技能,树立自信。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校的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学并没有以基础乐理知识为出发点,也不重视学生视唱、演唱技能培养,乐理、视唱等专业化的音乐教育知识被边缘化,抽象的音乐概念和技能讲解占据了很多的课堂时间。整体来看,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学存在显著的“重理论、轻实践”“抓单项、忽视综合能力”的缺陷,教学内容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内容老化且简单。这样的教学因为偏离学生实际需求,不利于学生幼儿音乐教育教学实践运用能力发展[2]。
(三)实践教学缺位,考核流于形式
真实的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学对参与者的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只有精讲精练,给学生创造足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经常参加锻炼,借助实践理解和掌握音乐技能,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幼儿保育专业音乐课程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学都是以教师讲解和示范为主。有的教师认为,音乐是一门人文艺术,音乐教学应该具有人文气息和时代感,为此,在教学中,他们喜欢带领学生大声歌唱,鼓励学生在“舞台”上充分展现自己,却不关注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音乐技能,敢于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而且,在教学考试中,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能否唱一首歌,能否弹一首琴曲,学生没有太多发挥的余地,且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未纳入学业水平测试的范畴,教学考核和评价流于形式。这种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实践的机会,不利于学生掌握所需的技能,也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育发展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开发配套课程
如今,素质教育环境已经成熟,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在此情境下,培养全面照顾和教育的人才成为幼儿保育专业的责任。幼儿保育专业应树立全新的育人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教学改革方针,调整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学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育体系,开发幼儿保育专业音乐课程资源,促使幼儿保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契合素质教育目标[3]。这就需要学校从实际出发,坚持“素养为本,理实结合”的理念,本着系统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可衡量性原则,从心理学、教育学、艺术理论等方面,深度研究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大纲,全面把握幼儿保育专业的要求和特点。然后,以培养复合型幼教人才为中心开发幼儿保育专业音乐课程资源,建设幼儿保育专业音乐配套课程,明确音乐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使教学目标与整个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相一致,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突出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学“理论和实践有机合一”综合教学的特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习进程,在不同的阶段,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将情感和创造性的教育元素融入到里面。如在基础阶段,以基础音乐知识教学为主。在第二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歌唱和钢琴弹唱技能,开展视唱训练。在第三个阶段,可以以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为重点,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开展音乐活动,参加音乐实践,以鼓励学生发展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优化学科设置,促进学科融合
一直以来,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学都只关注教和学,却不重视用和做。导致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原因就是学科设置没有围绕“用”和“做”开展,教学理论和实践均局限、停留在在浅显的层面。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凸显幼儿保育专业音乐课程的特性,正视它在音乐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在课程设置中着重于学生整体素质提升[4]。因此,在明确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了以音乐基础知识、歌唱技能、欣赏能力培养的方向后,应进一步完善幼儿保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在音乐基础知识、歌唱技能等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内容,突出幼儿保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增加乐理、视唱、声乐、钢琴、舞蹈等教学内容的联系,增加音乐欣赏与创作在教学中的比重,并将音乐与舞蹈、音乐与绘画相结合,拓展教学内容,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根据岗位需要,调整教学内容
当前幼儿保育专业中使用的音乐教育教材五花八门,许多教材版本虽然有较高的适用性,但是,幼儿保育专业的特色却并不明显,教材的弹性也不够。这些,都可能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以及教学的实用性。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音乐教育的需要,需要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师根据岗位需要因地、因时制宜,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为学生将所学知识交叉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可以开发钢琴、声乐、打击乐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钢琴、声乐、打击乐学习熟悉、掌握音乐技能。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品质,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引入地方音乐文化,加大民族音乐、民间音乐、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音乐文化,对学习充满热情。当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提高他们的音乐教育实践能力,还可以将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发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例如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方法论等。
(四)创新教学形式,重视教学实践
素质教育不仅具有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合作性,发展性和未来性,还具有人文性、趣味性和先进性。心理学、教育学、艺术理论告诉我们,教学是一门艺术,真正高质量的教学要创新教学方法,以高新技术为载体,创设教学情境。幼儿保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相关规定和方法一定要与素质教育的目标契合,这是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5]。因此,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学要坚持创新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方式创新:(1)加大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为音乐教学保驾护航。如在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在备课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多样化音乐教学资源,将可用资源经过筛选、处理制作成视频课件,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在讲述重难点知识时,可以通过教学课件以及快进、减慢、暂停等操作方式,让学生认真学习、反复练习,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课后,制作学习包,让学生观看视频,开展训练,以拓展学习空间。(2)采用合作学习、游戏教学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如在音乐教学中,将音乐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开展音乐游戏、音乐剧表演活动,让学生快乐学习,乐在其中。(3)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合作学习。如借助小组表演、讨论、角色融入等形式,营造交流、合作和分享经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4)分层学习,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和能力水平,让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成长和进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5)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如借助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音乐教育实习等活动,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打好音乐教育实践基本功。
(五)调整教学评价,突出评价效能
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导向、激励和调节功能。真正完整的教学不应忽视教学评价,而是要强化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和实际作用。因此,幼儿保育专业音乐课程在加大改革步伐的过程中,不仅要紧抓教学环节,还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调整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突出考评工作的作用、价值,以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助推音乐课程改革发展[6]。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学评价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明确评价目标,调整现有的评价目标,注重学生实际表现能力提升,改变单纯追求高分的做法。其次,建立多远评价方式,变传统的单一评价为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于一体的多元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堂、作业情况和表现。再次,引入创造性评价,对学生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或者音乐设计等创造性活动进行评价,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并将评价情况及时反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我认识,助力学生发展。
综上所述,“素养为本,理实结合”,是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指南。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学只有以此为鉴,明确教学目的,实施多元化的教学策略,积极推广成功经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育人质量,为学生未来就业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金丽.“素养为本,理实结合”——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37).
[2]彭雪韵.幼儿保育专业音乐基础课程的教学及改革探索[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21(2).
[3]何鸿雁.中职幼儿保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1(26).
[4]邱奇智,陆慕改,邵丹丹,等.对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新设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导刊(下半月), 2021(10).
[5]张美艳.歌声育人,思政同行——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声乐》“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2(11).
[6]陈幼麺.浅谈音乐教育在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J].读与写,20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