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2024-10-16 00:00白清云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14期

【摘 要】掌握声乐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是小学音乐声乐教学实施的主要目的。在声乐教学当中,培养学生情感属于重要任务,需要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过程。为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将情感培养纳入到声乐教学的重点范畴,结合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探寻可行性情感培养策略,进而推动小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提升。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小学声乐教学情感培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梳理了小学音乐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面临的实际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逐一给出了问题优化方法,旨在为小学音乐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声乐教学;情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14—172—03

声乐表演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表演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融合深度决定着观赏者的体验感受,为此,小学音乐声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需要注重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及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精准把握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在演唱时巧妙融合自身情感,使学生与声乐作品之间产生情感共振,发挥出音乐教育在小学生审美提升、价值观形成、人格健全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小学音乐声乐教学中,需要探寻出有效的情感培养策略,进而推动小学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一、小学声乐教学情感培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音乐具有旋律优美、音色多样、节奏丰富的特征,可以调动演唱者及欣赏者的情感,使之心灵受到振动,进而在音乐熏陶感染下,获得美的感受[1]。音乐之美具有激发潜能、振奋精神、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在小学声乐教学中开展情感培养,可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深入感受声乐作品之中蕴含的音色美、韵律美及节奏美,从而在音乐陶冶下,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发现美、辨识美丑的能力。音乐教师可以选用健康性、艺术性的声乐作品,引导学生逐步强化音乐意识,实现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逐步提升。

(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

小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期。一些声乐作品编创时融入了丰富的音乐故事,具有情感真挚、内涵深刻的特征,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歌词中的乐观情绪及坦然态度,可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能获得生活学习动力、建立直面难题的信心。声乐教学除了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声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外,还可让学生在学习、倾听、练习声音歌曲的过程中受到熏陶与感染,进而提高其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感知到各种音乐所营造的意境,并打造完善化、科学化的价值体系,帮助其学会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挫折,正确看待与有效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推动学生价值观的正向发展。

(三)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音乐是兼具娱乐性与审美性的教育学科,可利用简洁、通俗的音乐语言,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表达深奥的内容,能对欣赏者或演唱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影响,可营造特殊的教学情境,通过塑造鲜活的艺术形象,将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来。小学声乐教学开展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趣味性、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通过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拓展教学范围及层次,阐述声乐作品创作理念、讲述作品背后故事,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进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思想文化内涵的了解,在积极、健康的思想影响下,推动学生人格逐步健全发展。

二、小学音乐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不重视歌词剖析,歌词主题把握不准确

声乐作品包含词、曲两部分结构,其中歌词是表达作品思想内涵的关键,在小学声乐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情感时,需要深度解析声乐作品歌词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作品主题,感知作品中内蕴的丰富情感。然而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更加重视引导学生感知音乐旋律及节奏变化,对于声乐作品歌词解析的重视度有所不足,再加上小学生自身认知发展不成熟、阅历不够丰富,因而对于歌曲主题及情感内涵的把握不准,从而会影响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实际成效。

(二)声乐作品背景拓展欠缺,作品内涵理解不深入

部分声乐作品是在特殊的时代、情境之下创作而成,倾注了创作者独特的情感思想,并与当时的时代环境相吻合[2]。在小学声乐教学中,为有效提高学生情感培养效果,需要音乐教师深入挖掘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学生讲解作品的创作环境、作者境遇,使小学生深入了解到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然而现阶段,小学声乐教学中,对于声乐作品创作背景的挖掘深度有所不足,由于小学生对声乐作品创作背景了解不够充分,无法精准把握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导致学生无法获得情感共振,难以实现声乐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情感的目标。

(三)教学方式落后,实践活动开展受限

声乐教学以传统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形式为主,未能组织多样化、趣味性的声乐教学活动,从而会限制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质量效果。音乐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内容时,往往是照本宣科的讲解音乐知识,然后带领学生练习声乐演唱。然而声乐属于内容复杂、魅力独特的艺术学科,学生无法在局限性课堂教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会对学生情感认知的建立与形成产生直接影响。

(四)辅助教学元素应用较少,教学情境创设效果不佳

课堂是声乐教学的主要场所,而创设契合声乐作品风格、主题的教学情境,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提高情感培养成效。然而目前小学声乐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重视度有所不足,并缺乏创新意识,沿用单一、陈旧的情境创建方式,未将现代化教学元素融合应用于情境创设过程,致使所营造的教学情境与声乐作品的主题并不完全契合,无法充分展现出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内在情感,未能发挥出教学情境的辅助作用,因而所取得的情感培养成效不够理想。

(五)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质量偏低

音乐教师是小学声乐教学实施的主体,其专业素养、教学能力,会对声学教学中情感培养的具体成效产生决定性影响。然而部分学校将音乐知识讲解作为重点,对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视度有所不足,存在音乐教师专业度不高、师资配备不足等问题。部分音乐教师受限于自身能力,无法有效开发声乐教学资源,未能实现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的有效融入。与此同时,部分学校因不够重视音乐教学,因而未配备完善化在音乐教学设施,致使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了限制,从而会影响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最终成效。

三、小学音乐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可行性路径

(一)重视歌词剖析程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情感

对于声乐作品而言,歌词具有蕴含情感、升华主题的作用,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时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元素。为此,小学声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注重于声乐作品的歌词解析,逐字逐句解释歌词涵义,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歌词中蕴含的情感,从而建立起完善的情感观念及价值体系,以此奠定情感培养的根基。例如,在小学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我的中国心》歌曲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诵读歌词,通过诵读过程感受到创作者远离祖国、思念祖国之情。然而引导学生思考,再通过讲解长城、黄河这些我国标志性事物的代表,感受创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通过“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体会创作者的爱国情感。通过诵读与剖析歌词,可使学生受到歌词感染而激发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使之在演唱练习时可将浓浓的爱国之情融合其中,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实现情感培养的有效升华。

(二)深挖作品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作品内涵把握力

不同时代背景下创作的音乐作品,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思想存在差异,因而在小学生声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向学生全面解读作品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环境,深入体会作品情感内涵,进而获得有效的情感认知。音乐教师除了要向学生讲解作品创作的时代环境,还需要介绍音乐作品创作者的成长经历、发展历程,引导学生细细品味音乐内容,把握创作者的情感思想,从而促进自身情感的形成与发展[3]。如小学音乐教材一年级上册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此音乐作品旋律由缓慢逐步向高亢激昂过度,各乐段的不同旋律展现了不同的音乐情感,前半段舒缓的音乐旋律揭示了民众受到压迫时的悲愤、无耐的情感,而后半段则展现出了民众奋起反抗压迫的激昂情绪。声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结合这部音乐作品的时代性,面向学生讲述时代背景,讲解民众所受到的迫害与催残,在深入了解历史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歌曲所蕴含情感的理解深度,使之在演唱时能将不同句段之下的悲伤、愤慨情绪充分表达出来,从而通过历史背景的深入挖掘与了解,推动小学生音乐情感的不断升华。

(三)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开辟课外情感体验场所

新时代背景下,音乐教师担负着更高的教育责任,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变化不断更新优化声乐教学策略,通过情感培养的融入,推动小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音乐教师应突破陈旧性教材、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组织开展多元化、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以此提高声乐教学的实施成效。例如,小学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东郭先生与狼》音乐剧教学时,音乐教师可以要根据此音乐剧的四个片段,将学生分组四组,各组分别演绎其中的一个场景,各组学生可以自主分配角色,自主编排表演内容,推选学生演唱音乐片段,然后让各组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并在表演后由学生、教师分别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分,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出竞争意识,从而主动融合自身情感,着力提升音乐剧表演的感染力。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本地剧院观看歌剧或音乐剧,使学生在专业的演出观赏中深入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认识到音乐的魅力之所在,从而在声乐作品学习与演唱过程当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开发自身情感并实现情感与声乐作品的有机融合[4]。

(四)借助辅助元素创设情境,优化学生情感体验

为提升小学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有效性,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有效利用辅助性元素,创设有效的音乐课教学情境,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于声乐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图片,对声乐作品音频进行辅助,通过视听感官的共同调动,营造一个契合声乐作品主题情感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以景动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及思想,以此提高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成效[5]。如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教学时,音乐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音频,让学生感受作品旋律,初步感知音乐情绪,了解歌曲所描述的场景。然后教师可以根据作品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宁静村庄外围满桃树、静止河面上倒映桃花的图片,并通过语言引导,让学生开放思维,想象桃花盛开场景下孩子们赏花、嬉闹的美好景象,最后,教师再次播放音频,并引导学生在演唱练习时加入自己的情感。通过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促进学生情感建立与提升,并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

(五)完善师资及教学设施,夯实情感培养基础

在小学声乐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对于学生审美能力、价值观形成、人格发展均具有益处,因而,小学教育中应认识到音乐课开展的重要性,并对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给予充分的支持与扶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配备专业化、高水平的音乐教师,可以在人才甄选时,提高音乐教师的任用标准,除了考察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将其创新能力、多媒体应用能力、情感培育能力纳入考察范围,进而提高声乐教学团队的总体水平。同时,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之余,还需要为声乐教师能力提升、方法优化提供支持,组织以信息化应用、创新创造、情感培养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引导声乐教师灵活、娴熟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技术、主动创新教学方式、采用有效的情感培养方式,推动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学校方面还应为声乐教学配备完善的设施,增设多媒体设施、完善网络系统、搭建音乐教学平台,从而保障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资源设施的充足供应,以此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情感认知发展。

四、结语

音乐呈现的过程中,情感的融合与表达属于关键环节,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在声乐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并实现人格健全发展。在学音乐声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需要重视歌词剖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情感,并应深挖作品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作品内涵把握力,同时还需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开辟课外情感体验场所,借助多元道具创设情境,优化学生情感体验,还要完善师资及教学设施,夯实情感培养的条件基础,为小学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质效的提升提供可靠保障,从而推动小学生能力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姗姗.小学音乐课堂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求知导刊,2022(16).

[2]李紫君.小学音乐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意义及方法[J].求学,2021(28).

[3]白入月.小学音乐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智力,2021(12).

[4]张艺.浅谈小学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1).

[5]谷澄儒.小学音乐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北方音乐,2017(24).

作者简介:白清云(1978—),女,山东枣庄人,本科,峄城区底阁镇中心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