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探讨

2024-10-16 00:00刘晓翠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14期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全球化进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及信息内容越来越多元化,这也导致人们很难沉下心去欣赏传统音乐之美。初中生正处于审美发展的重要阶段,将中国传统音乐融入音乐课堂,对于推动初中美育工作的发展有积极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使其充分认识到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和深厚底蕴。青少年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其自身对传统音乐的审美能力、价值观念、传承意愿将直接影响未来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趋势。基于此,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音乐,积极发挥传统音乐的育人作用,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实现美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音乐;初中音乐;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14—157—03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越来越重视美育工作,重视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音乐是培养审美的重要手段,初中学生生理、心理都未发育成熟,需要良好的音乐教育,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如今,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新媒体平台大量涌现,艺术形式丰富多样,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但弊端也十分明显,快餐文化充斥着人们的生活,获取信息越来越碎片化,人们的耐性逐渐下降,很少愿意沉下心进行阅读和欣赏。这对于大众审美的发展极为不利,尤其对于审美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而言,加强审美引导非常重要。因此,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融入中国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其良好的审美素养。

一、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课是推进美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提供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作品供学生赏析,既有利于丰富教材内容,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网络时代下,学生每天都能够从网络中获取大量信息,接触各种流行音乐,配合画面、故事等,极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而当下网络流行音乐的质量参差不齐,部分音乐题材过于成熟,给审美意识处于发展阶段的初中生带来不良引导,影响初中生审美能力的发展[1]。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时融入中国传统音乐,可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提升其艺术鉴赏能力,引导其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比如,将传统音乐《战台风》引入初中音乐课堂,可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气势磅礴,结合其背景、内容,学生可在感受音乐艺术之美的同时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学习艰苦奋斗的美好精神品质。传统音乐的类型多样、曲目众多,其中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其融入音乐课堂,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其好奇心,并在学习、鉴赏传统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审美观、价值观。

(二)促进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如今社会建设的主旋律,传统音乐作为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在网络快餐文化的冲击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困境,迫切需要培养更多的传承者。音乐课是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发挥着多重价值,其中重要的两项是弘扬民族音乐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将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初中音乐教学中,可让学生在赏析音乐的过程中了解其文化内涵,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储备,引发学生对传统音乐、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可让学生聆听、学唱更多的传统音乐,了解背后蕴含的文化,潜移默化之下增加学生对传统音乐的认知,对传统音乐文化产生认同感,增强青少年的传承意愿,使其掌握一定的传统音乐知识和技巧,对于传统音乐的传承发展有积极意义。

(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音乐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有利于学生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欣赏、学习传统音乐作品,了解传统音乐形式,可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元素,感受传统音乐魅力,并认识到其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3]。如今许多青少年学生对传统音乐缺乏了解,更意识不到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在音乐课堂中加入传统音乐,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传统音乐的了解,让学生为民族而感到自豪,增强其国家责任感、民族使命感。学生在学习、欣赏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古代音律之美,体会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喜爱之情,建立文化自信,让学生能够在快餐文化时代沉下心来感受艺术之美、文化之美,具有重要教育意义。

二、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音乐课是一门令人愉悦的课程,能够使人获得审美享受,但若课堂安排不合理,容易变得枯燥乏味。而且初中学生通常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较少,激发其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教师要重视课前导入,用传统音乐曲目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其产生继续欣赏、探究的欲望。当前网络时代下,很多学生喜爱在短视频平台上聆听音乐,同时观看演奏画面,获得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传统的音乐课堂中,教师通常只为学生播放音频,让学生感受音乐旋律,但初中生不具备足够的传统音乐鉴赏力,若单纯播放音乐,较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4]。因此,教师在课前导入阶段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喜好,采用视频、音频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今许多音乐人为了弘扬传统音乐,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了许多传统音乐作品,教师可合理选择优质作品在课堂上播放。

例如,学习经典中国传统音乐曲目《十面埋伏》时,教师可从抖音平台上获取著名国乐艺术家用琵琶现场演奏的视频,在课前进行投屏,与学生们共同感受这一视听盛宴。此外还可搜索古筝、笛子等其他乐器演奏的《十面埋伏》,供学生们欣赏、对比,激昂的乐声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代战场之中,眼前仿佛出现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令听者感到热血沸腾。借助视频、音频结合的课前导入,学生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情感的起伏,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其不由自主地集中注意力,观看奏乐者灵活的指尖,认真聆听那激动人心的旋律,并对乐曲表达的内涵产生好奇。

(二)巧用网络,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音乐教材的编纂充分考虑到了初中音乐教育的需求,其中融入了部分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戏剧,但课本内容毕竟有限。要想充分发挥中国传统音乐对初中学生的美育作用,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当前高度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搜集质量优秀、来源可靠的传统音乐资源,依据学生实际学情进行挑选、整理,予以学生更加丰富多样的视听体验,增加学生对传统音乐的了解和喜爱程度[5]。教师可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丰富的传统音乐学习资源上传至线上学习平台中,作为课前欣赏或课后拓展内容,供学生自行学习、欣赏。

例如,学习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时,教师应借助网络搜集陕北民歌歌手演唱的《黄河船夫曲》,地道的腔调搭配陕北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以及船夫在黄河浪潮中穿行的视频画面,更容易引发学生内心的激荡之情,使其更好地理解歌曲中的情感、情绪。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歌的了解,教师还可借助网络获取更多民歌资源,例如汉族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后拓展资源,使其感受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体会中国传承千年的音乐文化。学习传统戏剧内容时,教师可从网络中搜集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戏剧艺术视频、音频资源,让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极其艰难的发展处境,在学生的内心埋下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的种子。

(三)加强互动,提升学生的音乐技巧

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初中音乐课堂不应只限于鉴赏,教师应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学唱、改编、创作等,提升学生的传统音乐技巧,使其更加深入地感受传统音乐魅力。许多初中音乐教师在传统音乐教学中不注重技巧的传授,经常只是播放音频供学生欣赏或跟唱,教师负责讲解歌曲风格、内容、内涵等理论知识,对于审美观尚在发展中的初中生而言比较枯燥乏味。教师不能将课堂变成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学唱、跟唱、打拍子、随歌舞动等,培养学生的乐感、节奏感、唱歌技巧,增强课堂趣味性,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喜爱[6]。

例如,在《凤阳花鼓》这一课中,教师播放音频视频后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歌曲赏析,包括“乐曲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等,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认真思考、感知,然后踊跃发表看法,增强课堂活跃性。《凤阳花鼓》中还有一种独特的创作技巧,名为“凤咬尾”,是指前一句最后一个音与后一句第一个音相同。教师在讲解完技巧后,可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利用“凤咬尾”技巧进行创作接龙,可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民歌创作技巧。又如,学习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片段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一边唱一边演绎曲子背后的感人故事。这一故事在中国流传甚广,学生耳熟能详,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其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而积极学习唱腔技巧,尝试体会情感、融入情感。教师则负责倾听、点评、指导和纠正,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歌曲技巧和旋律,提升其音乐歌唱技巧和创作能力,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欣赏传统音乐奠定良好基础。

(四)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歌唱不仅是为了提升技巧,更是一种精神活动,只有学会在歌唱中体会情感、注入情感,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在初中音乐课堂中,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唱的模式很难充分体现出歌曲魅力,抒发其中情感。中国传统民歌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比浅显直白的流行音乐更难以学习和理解,常规音乐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歌唱热情,经常只是在课堂上跟唱几遍,课后极少自主练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进行技巧传授,也要引导学生品味情感,融入情感。通过创设适宜的情境,可以更加清晰、准确地体现出歌曲情感,让学生更容易体会和感受,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例如,传统音乐《阳关三叠》由古诗词《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体现的是友人分别时依依惜别的场景。若单纯播放音乐,学生较难从中感知情感和情绪,教师可在课前展示王维送别友人的场景,播放《送元二使安西》原诗,然后画面从树木青翠的渭城切换到阳关广袤苍凉的景色,引发学生的情感波动,让其感受到诗中友人“西出阳关”的跋涉和艰辛,更能体会到诗人王维的不舍。体验到离别情境中的氛围后再播放《阳关三叠》乐曲,学生更容易与乐曲产生共鸣和认同,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离别愁绪,更加积极、认真地学习歌曲背景及其中的音乐技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创设真实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舞蹈表演、角色扮演活动等。例如,学习蒙古传统乐曲的时候,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蒙古舞动作,让同学们跟随音乐舞动,更容易感受到歌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五)参与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知

我国传统音乐类型丰富,曲目众多,不同地区之间的风格差异较大,都体现出当地独有的人文地理风情。由于城镇化、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许多青少年对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十分有限。在初中音乐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音乐,应适当结合本地区、民族、学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在校内外营造良好的传统音乐文化氛围。

例如,广东地区有著名的粤剧;河北地区有评剧、河北梆子等;内蒙古有二人台。教师可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将地区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初中音乐课堂中,带着学生了解其唱腔、旋律、表演风格等。当地传统音乐也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甚至可以让学生进行实地体验,获得更加丰富、立体的视听体验,增强学生对传统音乐的了解和喜爱。教师可积极利用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节日进行音乐教学,鼓励学生在家长或朋友陪伴下参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切实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和氛围,并将优秀传统文化气息带回校园,既能开阔其眼界,拓展其思维,也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落实素质教育。

三、结语

网络的发展使人们能够获得精神娱乐的渠道更加丰富多元化,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融入传统音乐,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音乐审美,增强其情感认知和民族自豪感,在其内心埋下传承和发扬传统音乐的种子。教师要积极利用网络共享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料,做好课前导入、课中互动及课后拓展,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会歌曲情感,增强音乐课堂的丰富性、趣味性,将传统音乐、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中,促进其审美价值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万成,仲莉华.浅谈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音乐课堂的意义与策略[J].智力,2021(11).

[2]冷奇.提高初中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鉴赏能力[J].新课程,2021(17).

[3]邓久乐.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初中音乐课堂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 2023(19).

[4]刘涛.初中音乐教学中有关传统音乐鉴赏与传承的案例研究[J].艺术大观,2022(9).

[5]钱华伟.谈初中音乐课堂中传承民族音乐传统文化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6).

[6]姜修博.传承音乐之源,弘扬民族文化——浅谈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5).

作者简介:刘晓翠(1984—),女,汉族,山东青州人,文学学士,青州市旗城学校,初级,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