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域下霸王鞭舞的校园传承与实践研究

2024-10-16 00:00薛春丽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14期

【摘 要】非遗文化在校园环境中具有广阔的传承发展空间,可以形成系统性传承发展体系,提高新生代群体对非遗文化的了解与认知水平。霸王鞭舞作为一种非遗文化,如果能够打通校园传承发展模式,就可以促使霸王鞭舞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文章阐述了非遗视域下霸王鞭舞的发展现状,探索了霸王鞭舞的具体情况以及当前面临的实际困境,最后结合霸王鞭舞的艺术特点以及校园传承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改善对策,旨在助力霸王鞭舞在校园环境中实现广泛传播,在新生代群体中实现传承发展。

【关键词】非遗文化;霸王鞭舞;校园传承;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7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14—124—03

引言

非遗文化是我国的重要文化精粹,但在新时代背景下也遭遇了较多生存发展困境。2021年国务院提出“将非物质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各级相关部门也开始积极响应这些方针,加快非物质文化进校园的进程,提高学生群体对非物质文化的了解深度。大理地区文旅局、教体局、教育局等多个部门共同开展了“六个一工程”等多个项目,促进包括霸王鞭舞在内的多种非遗文化进校园,完善校园传承发展体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霸王鞭舞的校园传承发展还存在较多困境问题,有必要结合霸王鞭舞艺术内涵,谈一谈校园传承的具体方式与实践路径。

一、非遗视域下霸王鞭舞的发展现状

(一)霸王鞭舞的艺术特征

霸王鞭舞是白族七十四种舞蹈中最具有特色的舞蹈,并且流行性相对广泛。结合当前的民俗活动来看,霸王鞭舞主要集中在“绕山林”“闹春节正月”“田家乐”等活动中,同时在建房嫁娶等喜庆节日中都有所表现。在多年发展过程中,霸王鞭舞已经融入了白族的历史变迁、文化习俗等多种元素,并且逐步形成了典雅刚健、清新活波的特征,展现了白族人民纯朴善良、勇于进取等精神[1]。在艺术演绎过程中,表演者使用了一米左右的空心竹或扁形木条,在上面钻四五个小孔,并在每个孔中装上几枚铜钱,使其成为一种摇击奏乐器。在上身动作上,以胸肩部动作为主,整体动作比较强换。下身动作则以坐胯屈伸为主,产生弹性十足的颤动形态。手部动作则需要配合上下身动作,灵活调整手指、手腕、手臂的变化,使得霸王鞭的整体动态变得更加灵动。总体来看,霸王鞭舞具有“承”“旋”“含”“拧倾”“颤”等动律特征,凸显自身艺术特色,

(二)霸王鞭舞的发展困境

霸王鞭舞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霸王鞭舞目前也面临较为显著的发展困境,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时代,很多非遗文化都表现出了一定的脱节情况,霸王鞭舞也面临此种情况。特别是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下,社会民众的娱乐方式变多。相较于信息化娱乐活动来说,霸王鞭舞并不具备显著优势,开始逐步从社会民众日常娱乐项目中脱离出去,在社会环境中表现出了显著的不适应性。第二,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传承模式从以前的口口相传和师徒传承,转变为了互联网开放式传播模式[2]。而霸王鞭舞目前还停留在落后的师徒传承方式,在新时代出现了传承受阻。第三,当前新生代群体对于霸王鞭舞艺术的认知程度普遍不高,导致霸王鞭舞的传承出现了断层。现有霸王鞭舞传承人的年龄都比较大,年轻一代的传承人缺失,不利于霸王鞭舞的长远发展。

(三)霸王鞭舞校园传承的必要性

霸王鞭舞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发展困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传承方式落后和新生代群体的认同度不高。此时如果能够推动霸王鞭舞进校园,就可以较好解决霸王鞭舞当前面临的传承发展困境,优化霸王鞭舞的生存发展环境。一方面,校园教育环境是非常有活力的,特别是在教育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以后,可以给霸王鞭舞的传承发展提供较多创新思路。另一方面,鉴于新生代群体对霸王鞭舞的整体认知水平有限,致使年轻一代的传承人流失。通过完善全面的学校教育体系,可以面向学生群体系统性讲解霸王鞭舞艺术内涵,激发他们对霸王鞭舞的兴趣爱好,使得霸王鞭舞可以在新生代群体中得到较好的传承发展[3]。从这些层面上来看,霸王鞭舞校园传承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霸王鞭舞在新时代的发展势头。

二、非遗视域下霸王鞭舞校园传承的问题

非遗视域下,非遗文化进校园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不少高校都开始在文娱活动、文艺课程等领域,积极引入霸王鞭舞艺术,提高学生对霸王鞭舞艺术的认知水平,并从审美角度综合看待霸王鞭舞。但需要注意的是,非遗视域下霸王鞭舞校园传承也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霸王鞭舞进校园的方式散乱

结合现阶段霸王鞭舞进校园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是依托于“非遗进校园”项目,开展多种文艺活动。学生在参与或观看这些文娱活动过程中,对于霸王鞭舞就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这种方式可以推动霸王鞭舞艺术进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的整体层次比较低,并没有跟学校教育体系紧密联动在一起,导致霸王鞭舞在校园内的覆盖面比较狭窄,学生的参与水平整体不高。不仅如此,现阶段霸王鞭舞也没有真正融入到各院系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无疑会给霸王鞭舞校园传承带来显著阻碍。

(二)未形成霸王鞭舞特色课程

霸王鞭舞校园传承过程中,需要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形成规范完善的霸王鞭舞学校教育模式。但通过收集大理地区多个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开设霸王鞭舞的特色课程。一少部分高校虽然设计了霸王鞭舞课程,但课程内容不完整,特色不足,很难辅助后续教学活动。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霸王鞭舞校园传承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不足,高校没有花费精力开展霸王鞭舞特色课程的研发设计。在没有特色课程作为支撑的情况下,霸王鞭舞的校园传承就会受到较多困境。

(三)数字技术融入不足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其中数字技术赋能教学方式创新,改变了教育行业的整体格局。目前霸王鞭舞校园传承体系中也引入了数字信息技术,面向学生展示霸王鞭舞的艺术内涵,使得学生可以身临其境感知霸王鞭舞[4]。但总体来看,数字技术在霸王鞭舞校园传承中的应用水平相对一般,仅仅停留在艺术展示层面,并没有深入到课堂教学中。这也导致霸王鞭舞在课堂教学中遭遇困境,无法取得预期教育效果。

(四)缺乏专业师资团队

霸王鞭舞作为一种非遗文化,自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高素质师资团队作为支撑,才能够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效。但是高校教师队伍中,了解霸王鞭舞的教师并不算多。部分参与霸王鞭舞教学的教师,甚至都没有观看过霸王鞭舞的线下演出,仅靠视频资源就开始讲解霸王鞭舞艺术,最终的授课效果可想而知。目前大理地区已经开始推进“非遗进校园”项目,高校面对教师进行了“非遗+专业建设”的培训,提高了教师对非遗项目的了解水平,但并没有落脚到霸王鞭舞艺术展开精细化培训。除此之外,大部分高校也没有引入霸王鞭舞的老艺术家,缺乏开展实践教学的条件。这些情况都导致霸王鞭舞的师资团队不够专业,无法正常推动霸王鞭舞的校园传承。

三、非遗视域下霸王鞭舞校园传承的策略

非遗视域下,霸王鞭舞校园传承应该紧扣学生的兴趣偏好,以及高校教育体系特征,搭建科学完善的学校教育框架,营造生动和谐的文娱环境。这里也结合霸王鞭舞进校园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探索后续霸王鞭舞校园传承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明确霸王鞭舞校园传承方式

非遗视域下,霸王鞭舞进校园是一项专业且复杂的工作,要求学校在充分了解非遗文化进校园项目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霸王鞭舞艺术特征,设计科学完善的霸王鞭舞校园传承体系。第一,对接非遗传承相关方针,完善霸王鞭舞校园传承的顶层设计。这也要求高校可以关注区域内关于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最新方针,并跟教育部门下发的各类文件进行交叉分析,依托于此制定霸王鞭舞校园传承的完整方案,给后续霸王鞭舞相关文娱活动和教学项目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指引。第二,推动霸王鞭舞与各院系人才培养体系的融合,加深霸王鞭舞的教学融入水平。霸王鞭舞的校园传承体系,必须要深入到各院系的人才培养环节流程中。即各院系结合教学计划和专业培养方向,从美育等层面融入霸王鞭舞艺术内容,接着搭建详细的教育模块[5]。第三,高校也可以考虑积极开设霸王鞭舞的第二课堂,并做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丰富霸王鞭舞的校园传承元素,完善霸王鞭舞的校园传承方式。

(二)开发霸王鞭舞的特色课程

在霸王鞭舞校园传承发展过程中,高校也要做好霸王鞭舞特色课程的开发,提高霸王鞭舞学校教育的规范性与系统性。目前大理地区已经开始着手整理霸王鞭舞艺术的相关资料。作为一项非遗文化,霸王鞭舞的资料已经得到了系统性整理。因此学校在课程开发的时候,也可以参考现有的资源,尽可能保证基础资料的完整与全面,保证后续的教学覆盖面。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白族霸王鞭舞有很多分支,比如洱源霸王鞭舞、剑川霸王鞭舞等,细分舞种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编撰教材的时候,明确不同分支霸王鞭舞的艺术特征,并做好分项讲解。除此之外,学校也要搭建霸王鞭舞课程资源的动态更新体系,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资源的对接,使得教师可以灵活使用慕课等方式,辅助课堂教学,丰富霸王鞭舞课程资源。

(三)数字技术赋能教学方式创新

目前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了保护非遗项目的重要手段,在非遗教学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一方面,高校可以借助于数字化技术进行霸王鞭舞艺术数据信息的归拢,尽可能保证相关数据的完整性,可以面向学生提供全面详细的信息。对于学生来说,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关于霸王鞭舞的所有信息,给他们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高校可以积极使用VR、AR技术,打造霸王鞭舞艺术的亲身体验场景,带领学生深层次感悟霸王鞭舞的艺术魅力。在引入这些数字技术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开展“做中学”活动,带领学生身临其境模仿霸王鞭舞艺术动作,提高他们的教学参与感与体验感。

(四)强化霸王鞭舞的师资团队

霸王鞭舞是大理地区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地域文化的精粹。后续高校也要充分认识到霸王鞭舞进校园的紧迫性,以及霸王鞭舞校园传承发展的必要性,着力于打造高质量师资团队。一方面,高校应该依托于“非遗进校园”项目,划定霸王鞭舞校园传承的分支,进行专项的宣传推广和教育培训工作。其中面向全校教师进行霸王鞭舞的艺术宣传,营造良好的校内氛围。面向参与霸王鞭舞教学的教师进行专项的教育培训,组织他们参观霸王鞭舞的线下演出,并将其应用到后续教学中。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一些霸王鞭舞艺术家,来到课堂现身说法,分享霸王鞭舞艺术表演的趣事,并传授霸王鞭舞的艺术技巧,弥补高校师资团队的不足。另一方面,高校也要积极推动霸王鞭舞传承的相关课题,结合不同专业体系搭建非遗人才培育方案。这里高校需要做好包括霸王鞭舞在内的所有非遗项目社会发展前景,打造“非遗+专业+就业”的创新体系,并立足于此进行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调整,形成相对完整的产学研框架,使得霸王鞭舞校园传承延伸到整个社会环境中。

四、结语

在当前文化自信的宏观战略背景下,非遗文化传承发展也受到了更多重视,使得霸王鞭舞的传承发展环境得到了优化。特别是随着“非遗进校园”项目的不断推进,霸王鞭舞在高校环境中的融入水平也会显著上升,正式进入高校教育体系,面向学生开展完善全面的艺术教育,提高学生对霸王鞭舞艺术的认同度,促使他们成为霸王鞭舞的新时代传承手。在搭建校园传承体系时,可以考虑促使霸王鞭舞融入到艺术类课程中,并设计精细化课程内容,积极拓展实践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全方位感知与体验霸王鞭舞,促使霸王鞭舞的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俊.霸王鞭舞的现代建构与昆明西郊白族认同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9(2).

[2]徐颖.非遗舞蹈——榆社“霸王鞭舞”的艺术价值[J].艺术科技,2019(13).

[3]许乔贵.非遗视域下白族“霸王鞭舞”的文化释义及传承策略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9(4).

[4]李玥.陕北霸王鞭舞的当代传承与发展研究[J].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2(7).

[5]石润珂.关系的产物:霸王鞭舞的社会建构功能研究[J].尚舞,2023(17).

作者简介:薛春丽(1986—),女,汉族,山西河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舞蹈教育与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