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活节奏逐渐加快,来自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往往让人疲倦不堪,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放松心情,通过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帮助人们疏解焦虑情绪,并且在活动中获得身心愉悦,这对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具有极大益处的。本文将针对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相关进行讨论,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给出合理化建议,目的在于创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方式,满足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要。
【关键词】新形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14—064—03
为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新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有着重要意义。但实际上,在具体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实践中,仍然具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一、新形势下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
(一)丰富大众精神文化生活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的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对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更加看重。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促进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创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利于满足基层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也可以作为基层群众放松身心和生活压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生活背景下,引导其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与工作等。
(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在基层力量建设方面下功夫。通过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积极渗透正能量和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大众的精神世界,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也是我国稳定发展的基础保障。
(三)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让参与者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使其深入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强化大众的文化自信,更利于促进文化领域的繁荣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力量源泉,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愉悦了大众的生活,使其受到文化的熏陶,积极为我国的文化创造化发展助力。
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现状分析
(一)思想观念滞后
文化机构的领导层对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重要性的认知度低,对活动开展的关注度和督促力度不足,促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缺乏先进的思想保障支撑,活动展开形式化。
(二)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的基层文化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但实际上,专业指导人才严重缺乏,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对基层群众进行科学的指导,导致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无法顺利进行。大部分的乡镇文化馆都配备文化管理工作人员,但专业技能滞后,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低,尤其是缺乏信息化素养,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了解片面,加上工作思想和管理理念滞后,导致基层文化建设水平停滞不前。
(三)基层文化设施不完善
大部分的基层文化活动无固定的开展场所,文化站的文化设施缺乏,文化馆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更无法满足大众的个体化精神文化需求,是制约我国基层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工作机制不完善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相关的机制体系明显滞后,不符合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滞后性和不适用性等特点突出。还需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尤其是投入机制等,避免因资金的限制而放弃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或者降低基层群众文化开展的标准,从而影响基层工作的进行,促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得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展开。
三、新形势下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
首先,从思想意识层面重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时,文化馆等文化机构的领导层需加强重视,多学习此方面的内容,积极推动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加强实践经验总结,本着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借鉴优秀的经验,引入先进的活动模式,立足实际情况去整改,促使工作体系得以尽快成型。发挥领导层的带头作用,在文化机构内部加强宣传,形成全员支持和配合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良好氛围。并借助新媒体等技术手段,在社会层面上加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宣传,宣传基层文化建设对于中国社会发展以及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从而自觉维护和支持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其次,有序推进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本着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原则,抓住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重点,统筹兼顾的展开。将组织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作为全区文化工作重点,以“百姓文化大舞台”“社区文化提升年”等主题活动与民间文化特色为主的节日活动重点展开,逐步提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规模与数量,有序推进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和宜居的城镇提供文化保障。
最后,积极打造品牌和树立形象。打造社区唱歌、农交会、物资交流会等常态化、规模化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使其成为大众欢迎和社会认知的品牌文化活动。尤其是以共享文化资源和繁荣群众文化交流为主题的机关、企业、农民、中老年等领域的文艺汇演活动、社区家庭才艺展示、美食节等活动。
(二)提供人才保障
首先,多途径培育业余文艺团队。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并非专业组织,因此,要以群众参与兴趣为主,鼓励多元化形式开展,同时,要多途径培育业余文艺团队,实现百花齐放。助力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搭建交流互鉴平台,开展多种主题的展演活动,给予各类文艺团队展示机会,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更好的展现群众的精神风貌。通过加强基层文化力量建设,从以往的“送文化”“文化输血”,逐步向“种文化”“文化造血”的趋势过渡,鼓励原创性群众文化活动,同时,相应组织要构建群众身边的文化活动,方便群众参与文化活动,让群众更好的享受文化生活。不仅需组建业余文艺团队,还需在培育特色和品牌等方面下功夫,完善区、镇、村多级文艺团队网络,各镇、街道和管委会均有分布。
其次,加强团队管理。业余文艺团队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和骨干力量。为促进业余文体团队的良性发展,综合评定业余文艺团队的队伍规模、获奖及参加业务培训等情况,并根据考核结果提供一定的经费补助,动态跟踪团队基本信息与团队的展演及获奖等情况。利用团队评选提高团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活动热情,使其传统的活动理念和态度中脱离出来,积极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展开献计献策,发挥自身的价值,激励文艺团队的品质化发展。
再次,落实多层次培育工作。开展公益培训活动,兼具趣味性、专业性和涵盖面广等特点。公益性培训面向基层的广大文艺骨干与群众,推进艺术普及和修养提升,激发群众参与文化的热情,不断壮大基层文艺团队规模。当地的文化馆免费向镇、社区等业余文艺团队等提供演出服装道具借用等多种服务,通过专项性的培训辅导,快速提升业余文艺团队的素质水平。引导文化礼堂曲艺等团队积极参与文化下乡活动,积极推进各级各类的文化惠民工程。除此之外,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高质量开展需要不断吸纳人才,从团队中发现和寻找人才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要搭建相应的服务平台,推广群众文化活动,切实提高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质量。
最后,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壮大非遗发展的生力军。作为非遗项目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传承人需要得到更加全面的保护与支持。我们应该加强对各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和命名工作,以提高非遗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感,并奖励那些有突出贡献的传承人或团体。为了确保非遗传承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做好对非遗传承人的传承工作补助。这包括引导和支持优秀的民间艺人开展授徒传艺等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非遗技艺。同时,我们还应该不断更新他们的传承理念和发展思路,并帮助他们了解与非遗相关的方针。为了进一步优化传承氛围,可以推出“名师带徒”活动,为结对师徒提供补助。为了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的作用,可以利用展示非遗和创新媒介传播等方法,开展线上下结合的展览等活动。同时,可以通过开展非遗优秀作品非遗走亲等活动,搭建更多展示、展演和销售平台,提高非遗从业人员的知名度和经济收入,进一步扩大当地非遗的影响力,激发更多年轻人参与非遗传承的热情和动力。
(三)完善基层文化设施
首先,致力于建立并有效利用地标性的文化场馆。相关部门将加大投资力度,强化市文化中心等关键场馆的建设与开放工作,旨在将其打造成为展现现代城市风貌与地域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在构建这些地标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同时,还需致力于提升文化场馆的服务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且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体验;其次,持续优化并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相关部门将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的建设工作,增加文化馆、公共图书馆以及综合文化站等场所的数量,力求实现镇村文化设施的全覆盖。最后,积极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相关部门将积极打造“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以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同时,相关部门将引导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并体验这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享受城乡新文化带来的丰富内涵与乐趣。
为突出空间利用的多元化,鼓励社区文化室与其他商业业态互补共享,形成“小而美”公共文化空间。社区文化室占地开设录音棚、益民书屋、舞蹈室、书画室、古筝室、儿童之家、器乐室、合唱室等多种类型功能厅室。采取“群众管理群众”的基层文化供给模式,积极培育茶艺队、舞蹈队等多个群众文化团队,除文化室现有空间外,社区与商业综合体内实体书店和市级非遗展示厅等加强合作,复合空间利用与嵌入式的文化设施布局,满足“游泳、健身、购物”等多种需求的一站式服务。
最后,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积极打造乐队音乐节、城市戏剧节等群众文化活动及其品牌,持续开展农村电影放映、“一村一年一场戏”等文化下乡活动,精心打造贴近百姓生活的文化阵地,全面激发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与活力,积极组织并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推广活动,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文化惠民服务,通过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成功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文化的魅力深入人心,让基层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四)完善工作机制
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制度体系的作用,针对于文化工作机制滞后性的问题,需立足群众文化工作实际情况,梳理并去除滞后性的制度体系内容,整合时代性的内容,不断完善有关体系。在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也能更加科学合理。为促进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长效发展,建立完善的机制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摸索性的建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体系化、常态化运行的各类工作机制。包括传统节日系列文化活动方案、各类主题活动整体工作实施方案、送文化下乡活动安排等,并作出详细的活动安排。开展各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前,组织文化站领导、文艺团队负责人、社区文化专干等主体开展专题座谈会,征求大家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意见想法。安排工作人员对各主题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质量把关,去除创作不优的节目演出,表彰奖励编排和创意、构思等方面的优秀节目。
更新合作理念,创新投入机制。按照相关部门主导、社会参与、地企联姻、群众受益等原则,规范的展开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探索并建立相关部门扶持、企业合作等新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投入机制。与当地的龙头企业合作,积极改造文化基础设施,丰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场地,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其中,解决资金不足等问题,确保各类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得以顺利展开。完善资金管理机制,加大对活动资金的管理力度,充分利用资金等资源,为基层文化发展注入活力。
完善监督机制,监督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制度不足之处。进一步明确各文化机构岗位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权利等,促使基层群众文化相关的方针得以贯彻落实,注意行动的落实。除此之外,完善信息反馈机制,了解大众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和活动评价等信息,以此作为调整活动方案的重要依据,开设贴合基层建设实际情况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大众的需求,发挥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
四、结语
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清楚意识到基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不良因素,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基层文化的制度和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并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形式,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群众文化工作的稳中求进。
参考文献:
[1]于敏.研究新形势下文化馆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策略[J].人文之友,2021(16).
[2]闫斌.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J].文学少年,2021(15).
作者简介:田艳,本科,宁化县文体和旅游局,群众文化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