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辽宁跟随共和国前进的脚步阔步前行。1989—2002年,辽宁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的伟大实践中推进了自身的发展。
二次创业重振雄风
1992年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吹响了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军的号角,极大地鼓舞了辽宁人民的战斗意志,改革开放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波澜壮阔地向纵深展开。
为深入贯彻南方谈话精神,1992年4月,辽宁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确定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一抓三带”(集中力量抓好辽东半岛的开放建设,带动老工业基地改造,带动辽东、辽西、辽北地区的开发建设,带动全省经济的振兴)的战略方针,抓好“四个重点,一个先导,一个环节”(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为重点,以科技为先导,抓好流通这个重要环节),使全省经济逐步实现“四个转变”:由过去高度集中的单一计划经济向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体制转变,由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由传统产业向以现代科技和管理为主转变,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切实转到以讲求经济效益为主的轨道上来。
1993年2月,辽宁省人大八届一次会议提出进行“第二次创业”的发展思路。“第二次创业”,是相对于在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辽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把辽宁建成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的“第一次创业”而言的。其宗旨是:在充分发挥和利用辽宁国有大中型企业等原有优势的同时,大力培育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单一计划经济和单一所有制结构尽快向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共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使辽宁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再现生机和活力。按照“第二次创业”的思路,辽宁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了《90年代加快辽宁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辽宁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和战略措施,提出了在经济发展速度、经济效益、经济结构、生产力水平、外向型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要登上新台阶。实践表明,全省“第二次创业”与“第一次创业”相比,不仅具有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性,还具有面向国际市场,要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开放性特征。通过“第二次创业”,辽宁已初步发展成为产业协调、功能齐全、文明富庶的新经济区。
深化改革走深走实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随后,辽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积极推动辽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一是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要求,把国企塑造为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独立法人和竞争主体,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改革、改组和加强管理相结合,以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为核心,大胆借鉴和使用反映社会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生产自主权,清理与《企业法》精神不一致的法规3898部。加快股份制试点步伐,到1995年,建立股份制企业4710户。推进和探索多种资产经营形式,到1994年,大中型企业与外资合资达288户,建立企业集团300多户。现代化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制定了《辽宁省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实施意见》等文件,到1995年,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已全面展开。二是流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发展。以大型市场为中心,以中、小综合批发、批零结合市场为依托,以城乡各类商品市场为网络,多元化、多层次的日用工业品和农副产品市场格局基本形成。三是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全省逐步建立起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主体,社会救济、优抚安置为辅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快省级经济调控体系的建立。五是县级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
国有企业三年脱困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辽宁国有企业历史上形成的机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1997年,辽宁提出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的任务,提出了“发展壮大第一类、扭亏脱困第二类、淘汰重组第三类”的工作思路,下发了《辽宁省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实施方案》,随即出台了15份配套文件以及分地区、分行业的方案,落实了分年度目标和责任制。全省选择百户企业,在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推进技术创新和加强企业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重点规范。对一些资不抵债的企业特别是资源枯竭的矿山,进行了关停并转。1998年至1999年,开展了以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现场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四项管理整顿活动;2000年开展了创建花园式工厂、比价采购和压缩库存三项工作,仅比价采购一项全年就降低成本28亿元。坚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初级产品精深加工的方针,加快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国家各部门的帮助支持下,经过全省人民的不懈努力和积极奋斗,2000年年底,辽宁如期实现了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主要标志是:到1999年10月,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扭转了连续57个月净亏损的局面,大多数地区和行业实现整体脱困;全省431户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有272户进行了公司制改造;传统产业得到优化和升级,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显著提高,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与1997年相比,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3倍。
经过改革,辽宁以崭新的姿态迈入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