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心间,汕梦花开

2024-10-16 00:00:00庄艺瑾
少男少女·校园 2024年10期

在南方的蔚蓝边际,有一座城,它依山傍海,拥抱着过往的云烟与未来的曙光,那便是汕头。它不仅是一方水土的符号,更是无数游子心中抹不掉的乡愁,是我灵魂深处最温柔的港湾。在这片热土上,我与它一同经历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从迷茫到坚定的成长岁月。汕头与我的故事,恰似一首待续的长诗,每一行都镌刻着时间的痕迹,每一节都回响着心灵的共鸣。

曾经的汕头,虽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的人情味,但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却似乎缺少了那份应有的活力与激情。我曾对家乡怒其不争,抱怨它的经济建设不发达,抱怨它的文化氛围不浓厚,渴望离开家乡,去寻找更广阔的世界。

然而,异乡求学的日子里,家乡的人、家乡的情始终牵绊着我。尤其是那一口亲切的潮汕话,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纽带,紧紧连接着我与这片热土的深厚感情。我意识到,无论走得多远,心中那份对家的依恋,如同汕头湾的潮水,永远汹涌澎湃,无法平息。最终,我选择回归家乡,成为一名播种希望的小学教师,肩负起传承文化、启迪未来的责任。

近年来,我欣喜地看到,汕头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它像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在新时代的洗礼下,悄然换上了青春的衣裳。

城市规划的智慧在这里彰显,创文行动让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平整宽阔、绿化增多、水质改善、照明设施完善,夜晚的城市景观更加璀璨夺目,整体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人们的文明素质也在不断提升,整个城市的精神风貌为之改变。时代广场、人民广场、儿童公园、北郊公园……越来越多公共空间和公园绿地得到新建和改造,如同凤凰涅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市民休闲娱乐的空间大幅拓展。

而我喜欢和家人在闲暇时漫步于海滨长廊,聆听海浪的低语,感受海风轻抚脸庞,欣赏落日余晖洒落波光粼粼的水面。我也喜欢走进古老的街巷,品味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建筑和文化,感受这座城市独有的脉搏。我看到社区公园里的老人悠然自得,孩子们欢声笑语,感受到的是和谐宜居的城市气息;我看到街头巷尾的公益广告、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感受到的是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城市精神。这些,都让我对汕头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随着旅游业和文娱产业的蓬勃发展,这座沉寂许久的海滨城市犹如春日苏醒的花朵,开始彰显出勃勃生机。每当假期来临,各大景点总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小公园、老街区,在保护与开发中焕发出新的魅力。“火出圈”的“中国战舞”英歌舞,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潮汕地区的传统文化。南澳岛的碧海蓝天,澄海古村落的“四点金”民居,广场轮渡的绝美落日,龙眼美食街的“汕头味道”、东海岸的浪漫“风筝海”……这些都成为汕头的新名片,备受游客追捧。璀璨烟花点亮了汕头夜空,接踵而至的演唱会、音乐节激情开麦,半日美术馆、潮博中心等精心布置的一系列展览,让市民们享受到了丰富的精神活动所带来的愉悦。汕头不再是我记忆中停滞的模样,而是呈现出一幅正在积极拥抱变革,努力跟上时代步伐的新画卷。

看着家乡的这些变化,我由衷地高兴,也深知,这些变迁的背后,是无数汕头人辛勤耕耘的结果。他们用汗水浇灌这片土地,用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传奇。

带着对家乡未来的憧憬和期盼,我用心教书育人,希望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培养出更多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新生代。我鼓励学生们学习和传承潮汕话,在掌握普通话的同时,不忘乡音,留住乡愁;鼓励学生们走进汕头的红色基地,亲身感知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课堂,不仅是知识的海洋,更是情感的共鸣场。

我们在课堂上探索汕头的历史,感受它的现在,畅想它的未来,用手中的笔描绘心中的理想家园。我们以汕头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为主题,仿写古典诗词,创作了“汕头好,万花丛中艳。中山公园赏秋菊,丹樱花海享清闲;炮台金凤红彤彤,莲华国兰惹人怜。花城百花绽。”“潮汕好,宗祠古风存。雕梁画栋诉历史,族谱传承系人心。能不忆乡情?”“汕头好,生活乐又安。老妈宫里咸粽香,福合沟边粿品甜;夜粥排档配菜杂,牛肉火锅名声显。潮音好戏看不够,单枞浓茶就生腌。茶香满鮀城。”等具有独特视角和真挚情感的佳作。每一次动笔,都是对家乡点滴生活的细腻捕捉,每一次抒怀,都是对家乡深情厚谊的真挚流露。

在汕头的变革与发展中,我也找到了自我成长的轨迹。每一次回望,都是一次内心的洗礼,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个人的命运与家乡的发展紧密相连。我愿意继续扎根在这片养育我的土地,用我的知识和热情,为汕头的明天添砖加瓦,与它一同成长,也见证并参与它的每一次蜕变。

我相信,随着岁月的流转,汕头将会更加美丽、繁荣,成为一座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充满现代活力的魅力之城。

我期待,有一天,当人们提起汕头,他们想到的不再仅仅是美食和海滨,还有它那不断进步的精神和无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