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里的艺术

2024-10-16 00:00:00林丹若
少男少女·校园 2024年10期

广州是一座承载着千年文化历史、孕育着丰富多彩艺术的名城。一个女孩在此度过了十五年的光阴,却好像不曾真正了解这座城市。她时常对母亲说,这座城内各种诸如“小蛮腰”的“出圈”建筑打卡地她都去过,却仍未领略到独属于广州的建筑文化与艺术气息。母亲听后总是摇摇头,惯常回复着,让她再去骑楼看一看。

为什么说“再”呢?记忆里,年仅一两岁的女孩,曾被母亲抱着,去过一次骑楼。母亲笑意盈盈,抱着她轻轻晃动,为她讲述骑楼的故事,可她哪能听得懂,只是张着嘴回应着。周围人们熙熙攘攘的脚步声,骑楼廊道下各式铺子的叫卖声倒激起了她的困意,在眸中粗略地描摹了几笔骑楼的形态,便昏睡过去。

这是她仅有的对那次骑楼之旅的印象。

于是在二月,雨下得淅淅沥沥的时候,女孩听从母亲的建议,故地重游,只为寻找骑楼所存的艺术魅力。多年后再见骑楼,女孩过去脑海中对骑楼碎片化的印象,在此刻,透着一帘朦胧的雨幕,被逐渐拾起并拼凑起来。抬眼间,一切都变得清晰而立体。骑楼,散落在广州老城区,是建在人行道上的楼房,它既利用了人行道上方的空间,又为行人遮风挡雨。象牙白的女儿墙微微泛黄,部分蒙了灰,部分发了黑,不难看出岁月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楼层之间被一根根有着罗马古典风格的圆柱撑起,斑斓瑰丽的满洲窗嵌入墙壁,顶部的挑檐是独具特色、线条柔和的拱形顶。它安静地坐落在街道旁,宛如一位历经风雨的曼妙女子,刚毅又不失柔美。

恍惚间,她仿佛看见那“女子”支起身子,对自己露出明朗的笑容。她惊异地晃了晃脑袋,回过神来,那栋骑楼仍安安静静地立在雨中。

奇怪,莫非是她出现幻觉了?

她目不转睛地盯着骑楼,却不曾注意到自己身边不知何时站着个看起来年过半百的大爷。看着突然出现的陌生人,女孩有些警惕。大爷正直直地望着骑楼,并没有回过头看她。

“小姑娘,我没有恶意,只是很久没见到有年轻人这么认真地盯着‘山花’看了,所以想和你聊聊天。”

“‘山花’是谁?”女孩问道。

大爷抬起下巴,指了指前方的骑楼,“喏,就是你刚刚看着的骑楼。”他突然意识到什么,又用手指了指骑楼的上方,解释道:“看到那个檐子了吗?山花挑檐,时间久了,我就习惯这样叫它了。”

“那你是谁?”女孩又问。

“一个负责骑楼维护以及修复工作的工程师,你可以叫我老陈。”

听到大爷的回答,女孩不禁对眼前人多了几分敬意。

“你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她有些好奇。

“这份工作可有意义了!你想,‘山花’要是没有我们的保护和修复,估摸着早就在这历史的长河里崩解了!哪还能像如今这样,让人们在它的廊道里开几十家铺子,还为他们遮风挡雨呢。”大爷努努嘴,话语间带着些许得意,望向她继续说:“姑娘,这骑楼的一梁一檐里,所蕴含的建筑艺术价值可大了。正是这样独特的构造,才能达到建筑既有美观性,也极具实用性的效果。也正因如此,我们这些建筑工程师也能很好地从中开发其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这样的艺术建筑,当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啊!”他面露骄傲地感叹着。

一时间,女孩和大爷都沉默了,只是静静地望着骑楼。

行人从骑楼下匆匆而过,廊道里的铺子因为生意冷清,早已打烊。女孩凝视着骑楼,心底忽地生出些许悲伤,骑楼守在历史的风雨中,倒映出历史浓墨重彩的商贸文化。日新月异,岁月渐长,骑楼依旧如人们初见它时那样鲜活。它无法发声,却用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风采向人们讲述着它的故事,这座骑楼里的艺术,蕴含了近代中国平等开放的思想理念,彰显着丰富的市井文化。可如今,竟无人为它驻足,就连她自己,曾经也忽视了它的文化艺术价值。

所幸的是,还有这样一群和老陈一样,做着文化建筑修复及保护工作的工程师们,他们通过双手,让这有着百年历史文化底蕴的骑楼历久弥新,继续向人们讲述它的故事。

一砖一瓦,一窗一檐,中式特色的建筑文化融合西方的罗马风格,构建起了骑楼,刻画出鲜明的西关文化和岭南艺术。

此乃骑楼里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