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字经济是以数字资源为关键要素、数字技术为核心动力、数字基建为硬件基础、数字平台为重要载体、产业振兴为最终目标的一种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是数字经济各组成部分对乡村产业振兴施以影响的全部过程,存在数据要素投入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提升、数字平台创新支撑、数字环境建设保障四重作用机制。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有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两种模式,通过数字农业示范工程、农村电商壮大工程、智慧平台提升工程、移动物联培育工程、大数据治理工程、人工智能延伸工程、区块链应用工程等形式助力江西乡村产业振兴,并提出构建数据资源体系、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涵育数字产业生态、攻关数字核心技术、推行宏观配套政策、参与数字转型合作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经济;乡村产业振兴;数字技术;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49;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4)08-0023-09
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形态,深刻改变了现行生产和生活方式,对于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数字经济如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自然成为学界研讨“三农”工作的焦点问题,对于筑牢实体经济根基、优化现代产业布局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基本特征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飞速发展,不但推动资源配置的优化,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且促进竞争格局的形成,发挥着创新引领发展的重要作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手段。数字经济不断加速向农业农村渗透,为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广阔空间,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带来发展契机。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推动现代科技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释放乡村产业质量提升的乘数效应,实现乡村生产智能化、管理科学化和服务便捷化。[2]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数字知识资源为关键要素。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生产要素,对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甚为重要,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承载于互联网络中的海量数据,内蕴有关农产品供求的丰富信息,由此衍化出的农业产业知识具有清晰的指向性,合理引导农村组织生产经营,强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成为推动农业科学决策的决定性要素。数字化形态呈现的数据具有可复制、可共享、无限增长的特点,突破土地、劳动、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的限制,通过对海量涉农数据的深度挖掘,可以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为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动力。数字技术是农业经济变迁的关键力量,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内生动力。数字技术精准把控要素投入比例,催动生产要素结构重塑,既吸引数字人才返乡创业,又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实业,推动技术与人才、资本合理配置,实现与传统生产要素的相互赋能,促进乡村产业集群化并向纵深发展。数字技术催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促进农业经营管理创新,实现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在绿色发展中引领农民生活富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农业经济转型。[3]数字技术通过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企精细化作业,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高产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形成合理利用资源又保护环境的农业生态系统。
数字基础设施为硬件基础。新一轮科技革命以来,高速光纤网络、高速无线宽带步入寻常百姓之家,数字基础设施在农业中的应用呈加速演进的态势,成为建设数字乡村的硬件基石与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现代数字技术向农业农村渐次渗透,推动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通过综合集成数字化技术和工具,改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新发展引擎。作为数字技术应用的硬件基础,改善数字基础设施不仅能增强农村居民的信息接入和获取能力,而且能提升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数字信息平台为重要载体。数字信息平台是数字技术应用的载体,也是农业创新发展和智能化管理的工具。数字信息平台可以高效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变革,发挥资源分配和价值汇聚功能,借助信息沟通减少恶性竞争,通过信息匹配促成交易协作,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也为促进内外市场联动提供无限可能。[4]数字信息平台通过构建共赢生态系统,将所有涉农经济主体涵括其中,深刻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运营模式,助力农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有机衔接,促使农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而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构建多元共生、协同共进的经济社会系统,推动乡村产业全面兴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乡村产业振兴为最终目标。乡村振兴是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战略,关乎农业农村兴衰和农民根本利益,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赋能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乡村产业振兴的方方面面,产生巨大的资源优化与集成作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同时带来农村居住条件的提高和就业环境的改善。通过乡村产业振兴建立特色农业品牌,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农业产业链,形成以数字经济为纽带的农业生产、产品加工、经营销售等产业模式,持续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二、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制
从作用方式看,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是指将数字经济中的数据要素、数字技术、数字平台及其形成的数字环境对乡村产业振兴施以影响的全部过程。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以数据信息为要素资源,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抓手,以数字平台为战略支撑,以数字环境为应用场景,共同建立和谐共生的数字农业生态系统。[5]从实践逻辑看,上述四个组成部分既有分工更有协作,既相互独立又彼此钩稽,形成数据要素投入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提升、数字平台创新支撑、数字环境建设保障等四重作用机制。
数据要素投入强化机制。数据是数字化信息形态存在的资源,借助数字技术的综合运用重塑要素流动格局,优化资源在农业领域的配置,提高乡村产业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吸纳更多的人力资本流入,形成乡村产业集聚效应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释放数据要素叠加倍增效应,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进而激发数据活力,塑造多元应用场景,引导数据接口开放,加速多源异构数据汇集,构筑多元立体的优质数据链,并转化为乡村产业可直接使用的资源,提高农业企业的生产效率,构筑起功能互补、共治共享的数据要素融合发展新格局。[6]现代科技条件下,数据要素的快速传输突破时空限制,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特性,大数据的集成聚合及算法算力拓展加速乡村产业要素配置优化,推动乡村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体制,重塑数字经济时代新型城乡工农关系,助力中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方向迈进。
数字技术赋能提升机制。数字技术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数字技术创新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动力,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乡村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以技术进步拓展农村多元功能,进而厚植乡村产业发展基础,推动农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一代数字技术消除数据流通壁垒,形成从数据采集、传输到数据存储、反馈的完整闭环,涵括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的全生命周期,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升农业产业链的运作效率和价值[7],在构筑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同时,挖掘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深度。新一代数字技术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在农业企业上用数赋智,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优化市场供需比例结构,实现两者柔性精准无缝对接,提高乡村产业智能化发展水平,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广度。
数字平台创新支撑机制。数字平台是资源共享型的知识产业,具备即时交流、远程互动与便捷操作的特性,在乡村产业振兴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数字平台通过对农业数据加密处理,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既可以增强市场的可触达性,也能极大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8]数字平台通过与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的融合,提升平台计算存储能力,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赋能乡村产业开发互补性产品、技术或服务,成为全面实施数字创新战略的重要途径。数字平台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创新,不断扩大服务农户域面,产生规模报酬递增效应,积极发挥对“三农”的支撑作用,形成数字平台与现代农业共同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增加现代农业管理和农产品分销渠道,助力乡村产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进生产模式、运营模式和决策模式变革,成为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引擎。
数字环境建设保障机制。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环境是乡村产业变革的内在要求,是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的重要举措,是创新智慧农业治理的先决条件,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增强乡村产业内生发展动力具有重要作用。在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过程中,要加快构建服务型数字环境,适应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加快顶层制度设计协调,增强创新发展政策供给,推动改革创新形成新突破,强化平台资源综合利用,挖掘农业企业创新潜力,提升农业数字化转型效能,[9]推行科学的数字化精细管理,为全面振兴乡村产业提供坚实保障。服务型数字环境引导农业合理布局,规范乡村产业有序发展,提升惠企纾困服务能力,建立动态的智慧监管体系,完善数字生态监管机制,提升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加大对乡村产业服务保障力度,构建良性循环数字生态系统,为乡村产业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保驾护航。
三、数字经济赋能江西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模式
数字经济是具有创新性和成长性的经济业态,是推动农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方式。数字经济赋能江西乡村产业振兴,本质上是数字经济与江西省情有机结合的过程,具有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两种基本发展模式。产业数字化模式是运用数字技术的支撑作用,对传统乡村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转型和再造。数字产业化模式是数字经济中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机融合,进而催生出现代农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最终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数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一)产业数字化模式
实施数字农业示范工程。科学运用现代农业海量数据,着力推行乡村产业精细管理,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生产向智能化和精准化迈进。依托江西资源禀赋和地域特色,开展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重点支持大田种植、园艺作物、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数字化项目建设,力争获取国家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实行农业赛道赶超行动,推动数字化赋能传统农业走向“智慧未来”,建设数字智慧无人加工厂、数字智慧无人加工园等,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数字化转型[10];建设数字智慧无人仓储物流基地、数字智慧无人仓储物流园等,推动仓储物流业的数字化转型;建设云共享农场、线上定制农业、创意农业、认养农业、网上农家乐、网上民宿、网上民俗街(村)等,推动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之间的融合发展。
实施农村电商壮大工程。推动乡村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促进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引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做大“赣农宝”“供销e家”“邮乐购”等涉农电商平台,打造“赣品网上行”“云享赣鄱”线上品牌,创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农村直播等新业态,线上以限时折扣、拼团满减、秒杀赠送为形式,线下以互动体验、免费品尝为形式,最大限度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11]提高市场交易的数字化程度,建设线上批发市场、电子交易中心、电子商务平台等;提升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质效,推进社会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包括数字化土地管理、数字化农资管理、数字化质量追溯、数字化技术推广、数字化人才培训、数字化信息发布等,满足农村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
实施智慧平台提升工程。建设共享智慧农业云平台,推动乡村产业线上线下融合,打造“云享赣鄱”线上品牌,搭建“赣鄱好物”线上平台,开展网络直播带货、线下互动体验活动,推广江西名特产品,推介赣鄱好景好物。借助“云享赣鄱”平台,创建网络消费品牌,开展地域特色活动,挖掘网络消费潜力,助力消费水平提升。推进江西农业数据云建设,发挥农业指挥调度中心功能,建设农业物联网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及农业技术服务等子系统,建成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在线共享、服务江西省“三农”的智慧农业服务体系,为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综合集成应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业发展模式创新、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创造机遇,加快农业向智能化、精细化转型,促进江西乡村产业的全面振兴。
(二)数字产业化模式
实施移动物联培育工程。打造“物联江西”名片,持续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推广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建立远程监测和遥感系统、生物信息和诊断系统、食物安全追溯系统等,推行土壤养分和墒情监测项目,为作物选择和耕种方式提供指导;推行粮情信息监测项目,为保护粮食安全提供有效数据;推行二维码动物溯源项目,通过食品追溯标签使消费者全面了解产品信息。创建“智联赣鄱”品牌,加快发展精准农业项目,加快传感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实时传感采集和历史数据存储,摸索出农作物生长规律,提供精准的科研实验数据,实现农业生产的数字化控制[12];通过智能分析与联动控制功能,高精度地满足生物生长的环境要求,实现灌溉、施肥等作业的远程自动化操作,节约大量人工成本的同时,实现作业精度和效率提升。
实施大数据治理工程。实施“大数据管理”,统筹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激活乡村产业数据潜力,打破产业之间数据阻隔,提升产业监测预警能力,增强宏观调控力度和精度,实现数字乡村治理常态化。[13]实施“大数据生产”,加快数据资源场景建设,把握乡村产业集群数据,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发展乡村科学种养项目,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率,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时效性。实施“大数据销售”,释放数据资源价值潜能,加强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生产销售无缝衔接,有效平抑市场供需波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收入增幅提高。实施“大数据消费”,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促进城乡资源双向流动,用好大数据“助推器”,引导电商企业支持农产品网上销售,避免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非理性消费。
实施人工智能延伸工程。加快人工智能创新运用,并贯穿农业发展全过程,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新的动力。实行智能选种和检测,提升种子纯度和安全性,提高种苗发芽率和生长率,增加农作物产量和提高质量,夯实乡村产业发展基础。实行智能灌溉施肥,智能分析农田灌溉需求,实时监测和控制灌溉系统,提高灌溉精准度和用水率;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农田,采取智能算法制定精准施肥方案,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浪费。实行智能生产种植,利用农业机器人完成农作物种植和采摘,既减轻农民劳动负担,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产业智能化和高效化。实行智能病虫害预防,运用图像识别技术识别农作物病虫害,提供早期预警和防治建议,帮助农民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降低植物受病虫害侵害风险,极大提高农作物产出效率。
实施区块链应用工程。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计算,确保数据安全性和透明性,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根本保障。实行供应链管理,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和去中心化特性,实现农产品种植、生产到销售的全程追踪记录,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效率和透明度。实行食品安全追溯,将农产品采购、生产、运输、销售嵌入区块链,可追溯每个环节的操作记录,并快速追踪产品相关责任方,有效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14]实行农产品溯源认证,通过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可以获取到农产品的来源、生产信息、检验报告等详细数据,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建立农业保险制度,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功能,建立自动触发理赔机制,实现自动理赔和快速结算,减少人为干预和纠纷,提高风险保障和赔付效率。
四、数字经济赋能江西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路径
数字经济赋能江西乡村产业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核心要义是提升江西乡村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如何加快实现数字经济赋能江西乡村产业振兴?本文认为,要准确回答这一问题,必须围绕数字经济构成要素对乡村产业的施力点进行分析,换言之,通过优化数字经济各个组成要件,着力推动乡村产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不断提高江西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持续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多措并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江西智慧”。
构建全面立体的数据资源体系。按照国家统一分类标准,建立江西农业数据资源体系,对数据要素科学分类、准确分级和有序管理,完善数据要素治理体系,提升数据要素治理能力,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化探索,变数据资源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释放数据要素新活力,塑造数字运用新场景,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推动公共数据向农业开放,加速多源异构数据汇集,形成完备立体的优质数据链,内化为产业直接使用的数据资源,让数据共享真正在乡村发挥作用。[15]加强数据运营监控管理,建立数据安全保护机制,防范数据弄假篡改风险,对数据资源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数字赋能实现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强化数据资产管理,改进数据资源评估,加快区块链、人工智能和5G技术在现代农业的应用,推动乡村产业生产组织与服务模式创新,发挥市场配置数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完善智能通达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数字经济战略布局,引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升级,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强化算力基础设施支撑,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的智能化、综合性、创新性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智能化,顺应产业生产方式变革,转换经济增长新旧动能,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智慧农业”,提升乡村产业智能化水平,夯实农业高质量发展底座。[16]推进数字基础设施综合化,扩大固定宽带用户接入规模,促使数字经济与现代农业有机融合,加快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打破产业横向联合和纵向发展壁垒,打通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大动脉”。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创新,推动算力资源加速融合,加快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提升算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大做强农业算力产业链,汇聚数字乡村产业集群,提升算力数字基础设施的创新能力。
涵育互联共享的数字产业生态。追踪数字产业发展前沿,聚焦数字技术制高点,发挥数字经济赋能作用,靶向农业发展新兴领域,涵养自主的数字产业生态,建立数字产业对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作用的联动机制。重视高端数字人才的培养,力争智能技术重大突破,大力发展功能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实现数字乡村产业集约式增长,实现人才到技术、再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增强市场主体竞争力,促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深耕智慧农业赛道,优化数字产业布局,变革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加快产品服务更新速度,形成低能耗可循环的优质产业生态。[17]建立数字产业互联共享机制,延伸产业链的辐射能力,扩展供应链的服务能力,补齐产业技术基础的短板,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乡村产业集群,建设具有产业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
攻关自主可控的数字核心技术。数字经济时代,围绕乡村产业竞争力提升,必须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其关键环节是推动数字核心技术创新应用。提升数字技术研发能力,加大数字技术攻关力度,构建精准农业监测生态体系,推动智能农业设备广泛使用,研发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解决农业发展“卡脖子”技术难题,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体系,汇集共建共享的创新资源,运用自主可控的创新方法,推动数字技术的成果转化,增强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打好数字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乡村产业生产效率和供给质量。[18]优化数字技术布局结构,加快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核心技术的应用,提升乡村产业核心竞争力,打好特色产业“组合拳”,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重点支持蔬菜产业、稻米产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反过来为数字经济发展蓄势赋能。
推行科学有效的宏观配套政策。推动政府服务模式重塑,优化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增强数字政府建设效能,制定数字经济相关配套政策,形成数字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江西农业强省的建设动力。根据数字经济发展特点,紧密结合江西省情实际,制定新产业新业态市场准入标准,尊重新商业模式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宏观政策供给力度,为数字技术应用提供适宜的制度保障。[19]推动数字社会环境优化,切实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持续激发社会创造力,推进相关产业行业和地方标准的修订,对数字化转型企业提供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加大对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金融支持,重点支持在此过程中的融资便利、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整合社会经济的数字资源,实现数字技术革新联动,形成“政产学研”服务机制,全面推动现代农业的数字化转型。
参与公平开放的数字转型合作。构建数字经济合作格局,畅通乡村产业内外循环,加速数字技术和乡村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积极参与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合作,扩大江西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遵循开放、公平、公正、平等原则,参与推进“数字丝绸之路”走深走实,定期举办“一带一路”数字经济产业合作高峰论坛,共同搭建数字经济交流合作平台,让数字经济合作成果惠及广大农村居民。[20]加快农村物流体系配套建设,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和即时零售,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提升乡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质效,扎实推进农村快递与电商协同发展,形成覆盖城乡、通达便捷、服务优质的物流服务体系。筑牢数字安全屏障,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共担数字技术合作重任,共创数字转型红利价值,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二〇二四年七月十八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N].人民日报,2024-07-22(01).
[2]秦秋霞,郭红东,曾亿武.乡村振兴中的数字赋能及实现途径[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
[3]陈一明.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21,(12).
[4]高帆.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兴旺:提出逻辑与政策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2019,(2).
[5]孟维福,张高明,赵凤扬.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影响机制和空间效应[J].财经问题研究,2023,(3).
[6]周锦.数字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理和路径[J].农村经济,2021,(11).
[7]吴思栩,孙斌栋.信息化助推乡村振兴:机制、条件与对策[J].南京社会科学,2021,(9).
[8]赵德起,丁义文.数字化推动乡村振兴的机制、路径与对策[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
[9]王胜,余娜,付锐.数字乡村建设:作用机理、现实挑战与实施策略[J].改革,2021,(4).
[10]田昕加,章刘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学习与探索,2024,(3).
[11]张旺,白永秀.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的理论构建、实证分析及优化路径[J].中国软科学,2022,(1).
[12]汪振,唐惠敏.数字下乡:乡村产业振兴的技术实践与风险规避[J].农村经济,2023,(12).
[13]孙久文,张翱.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乡村建设:意义、挑战与对策[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
[14]马文武,韩文龙.数字下乡: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天津社会科学,2023,(3).
[15]赵万福.数字经济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4,(5).
[16]文丰安.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现代化:重要性、梗阻及发展进路[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
[17]谢文帅,宋冬林,毕怡菲.中国数字乡村建设:内在机理、衔接机制与实践路径[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
[18]温涛,陈一明.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实践模式、现实障碍与突破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20,(7).
[19]肖若晨.大数据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践策略[J].中州学刊,2019,(12).
[20]张文珂,张琳雪,万立全,等.数字经济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J].南开经济研究,2024,(5).
Mechanism, Model, and Path of Digital Economy Empower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in Jiangxi Province
Liu Xinghua Xiao Yaochun
Abstract: Digital economy is a new economic form that taking digital resources as key element, digital technology as core driving force, digital infrastructure as hardware foundation, digital platforms as important carriers, and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as ultimate target. The empowerment of rural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by the digital economy is the entire process in which various components of the digital economy influenc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It involves four mechanisms: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for data element input, enhancing mechanism for digital technology empowering, support mechanism for digital platforms innovation, guaranteeing mechanism for digit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There are two models for empowering rural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the digital economy: industrial digitization and digital industrialization. These models include digital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projects, rural e-commerce expansion projects, smart platform enhancement projects, mobile internet of things cultivation projects, big data governance project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xtension projects, and blockchain application projects to support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in Jiangxi.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clude building a data resource system, improving digital infrastructure, cultivating the digital industry ecosystem, tackling digital core technologies, implementing macro supporting policies, and participating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ooperation.
Key words: Digital economy;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y; Digital technology;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责任编辑: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