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信息技术融合的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

2024-10-16 00:00:00牟利
科学导报 2024年68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步入信息时代。我国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融合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教学模式比较传统。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主要负责讲解、传授知识,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会选择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降低,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会不断下降。此外,传统教学模式还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等的培养。其次,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最后,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上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很少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其次,部分教师只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最后,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的提升。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缺乏创新。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上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传统课堂中存在着“一言堂”现象;其次,传统课堂中过于注重讲解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再次,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后,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过度使用多媒体课件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从而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活动,组织教师参加网上培训活动。其次,学校可以聘请一些相关专业人员来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想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就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将小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平移”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在学习“加法”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示“几个小白兔一起吃萝卜”的画面。这样就可以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融入教学当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其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去解决,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更好地融合起来。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相关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

(作者单位:湖北省利川市第二民族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