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筑基·BIM赋能:工程造价新篇,计量计价课程范式

2024-10-16 00:00:00李静
科学导报 2024年68期

本文在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深度融合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进行了深入的范式革新。通过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资源开发与师资队伍建设等多维度措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BIM技术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为新时代工程造价教育探索了新路径。

一、工程造价专业革新的现实意义

随着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BIM技术已成为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风险的关键工具。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造价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将BIM技术深度融入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不仅是适应行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二、主要完成的内容

(一)OBE筑基:强化目标导向,优化课程支撑体系,形成下表:

注:要求1(工程知识)、要求2(问题分析)、要求3(解决方案)、要求4(研究)、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要求6(工程与社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要求8(职业规范)、要求9(个人和团队)、要求10(沟通)、要求11(项目管理)、要求12(终身学习);H表示高度支撑;M表示中度支撑;L表示一般支撑。

制定有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大纲、相关课程标准。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课程目标中“要求6(工程与社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要求8(职业规范)”给予了很大的比重,如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写进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当代“教”与“学”的改革,一定将其放置首位,以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能为明天的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培养国之栋梁。

(二)BIM赋能:构建BIM+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融合课程体系

对传统计量计价课程进行梳理与优化,删减过时内容,增加BIM技术相关模块。对于重叠构件的重点BIM模型展示完成三维扣减示意图。

前置课程开设《BIM技术应用》《BIM项目管理综合应用》等课程,将BIM技术融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核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加BIM应用案例分析,对计价数据做到“云指标”校核,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设立BIM技术实践课程,如“工程造价软件应用”“BIM项目综合实践”,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三)教学模式创新:探索“理论+实践+技术创新”复合型教学模式

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课程学习、实训项目、竞赛参与等途径,增强学生的BIM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邀请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四)教学资源开发:丰富BIM教学案例与实践平台

编写BIM技术教学案例,如本校食堂项目、本校宿舍楼项目等,保证案例的多样性和实用性,沉浸式教学案例,让学生从抽象概念到直观实践。

利用BIM技术构建虚拟仿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直观、更便捷的学习环境。

开发BIM在线学习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互动。

(五)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师资培养共同体

选派教师参加BIM技术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与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企业BIM技术项目,积累实际工程经验,并将其融入教学中。

建立教师交流与合作机制,共同研讨BIM技术与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融合策略。

三、结语

通过OBE筑基与BIM赋能的双重作用,本项目不仅重构了工程造价专业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体系,还创新了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资源,并强化了师资队伍建设。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BIM技术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为新时代工程造价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更多适应行业需求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工程造价人才贡献力量。

课题项目:贵州省教育厅2022年普通本科高校省级“金课”(一流课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编号:2022JKXX0236)。

(作者单位:贵阳信息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