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以藏礼 物以载道:大河流金

2024-10-15 00:00:00梁育军
文物季刊 2024年3期

(山西博物院)

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区域之一,是中国青铜时代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实证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山西博物院2023年特别策划举办了“大河流金——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特展”。

“形而下谓之器,形而上谓之道。”制器的目的不在器,器以载道方体现器用制度的根本。在先秦时代,青铜器是王权之象征、国家之力量。

展览从中国青铜文明之源头拓展至中国特色青铜文明,将中国传统礼乐思想与孔子思想的一脉相承为落脚点,围绕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的产生及礼乐文化的形成与演变为主线展开。以点带面、个性与共性并重,最终达到透物见人、以物论史的目的。从而彰显黄河流域青铜文明丰厚的文化内涵,实证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做出的贡献。

展览共分为5个单元:

第一单元通过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陶寺文化遗址出土的早期铜器,讲述距今5000至4000年,黄河中游的先民将外来冶铜技术融入本土文化,开启中国化进程,发明复合范乃至容器铸造技术,为中国风格青铜器的生产奠定技术基础。

第二单元聚焦中国青铜时代的开端——夏代。二里头遗址中青铜礼器与陶礼器组合使用,开启了以礼制为核心的中华礼乐文明发展的序幕,更被后继的商、周王朝所承传。

第三单元着重于中国青铜文明的第一个高峰——商代。郑州和安阳先后成为黄河流域青铜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以酒器为核心的器用制度成为商代礼制的重要标志。商文化已然超越黄河流域,影响至长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的广阔地区,形成以“大邑商”为中心,四方辐辏的中国早期青铜文明格局。

第四单元拓展至两周时期。周人承继夏、商礼制,“制礼作乐”,形成完备的“礼乐制度”。伴随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推行,在全国范围建立起以礼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鼎簋制度更是反应出“礼”的普及与完善。作为礼制的象征,青铜礼器在造型、纹饰和铭文等方面不断创新,使用地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将中国青铜文明推向又一个巅峰。

第五单元由礼乐制度引申到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思想。以尊崇“周礼”为核心,倡导“礼”和“仁”。“礼”体现秩序和制度,“仁”彰显古典人道主义精神,闪耀着中国哲学思想的光辉。2000多年来,儒家思想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