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堵点” 冷链物流跑上快速路

2024-10-15 00:00:00马麟梁婧一
北方经济 2024年8期

摘 要:冷链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提升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基地的辐射能力与供给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内蒙古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现状,找出发展中存在的堵点,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内蒙古 冷链物流产业 快速发展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数据,截至2023年底,内蒙古冷链物流市场规模39亿元,同比增长11.5%,占全国的0.75%;冷藏车保有量3536辆,同比增长12.1%,占全国的0.8%;冷库总量120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6.2%,占全国的5.2%。呈现出市场规模小,企业运行成本高、冷库闲置率高等特点。

内蒙古冷链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果蔬、肉类和乳制品等加工食品的储存和运输方面,区域差异化特征明显。其中,东部盟市以牛羊肉为主,通辽市和锡林郭勒盟为主要输出地;中部盟市以土豆和乳制品为主,呼和浩特市和乌兰察布市为主要输出地;西部盟市以西红柿、水果、玉米、蜜瓜等为主,巴彦淖尔市为主要输出地。目前内蒙古拥有呼和浩特、通辽和巴彦淖尔3个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冷链物流发展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建成国家骨干物流基地和国家物流枢纽5-6个、产销集配中心6-8个、产地保鲜设施500个,健全冷链物流体系是推动内蒙古冷链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一、存在的堵点

(一)缺乏行业统一标准,尚未形成成熟完备的冷链物流监管体系

尽管内蒙古商贸物流冷链仓储建设地方标准已通过专家技术审查,但是内蒙古冷链物流行业尚未形成完备的全链条监管体系。主要表现为强制性标准少、推荐性标准多、标准间衔接不够紧密、部分领域标准规范缺失、标准推广和执行情况较差。在监管不到位、行业标准不完善的情况下,食品安全和企业存在较多风险。比如,为降低运输和冷藏成本,冷链企业在运输、配送等环节经常出现间断性关闭制冷设备等情况,造成冷链中断和脱冷问题突出,导致储运产品菌落总数超标发生变质。

(二)冷链物流企业运行成本高、效益低

单一环节成本低、全链条运行成本高是物流市场较为突出的矛盾,尤其是冷链物流对温度、湿度因素要求严格,企业投入主要集中在冷库建造和冷藏车购置运营上,导致冷链物流企业运营成本高于整个物流企业。以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3.5万立方米库容的冷链企业建造运营和冷藏车购置运营为例,冷库建造成本及仓储成本: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3.5万立方米库容的冷库的建造成本4000万元,其中土建为每平米3000元、制冷设备成本为1000万元;年仓储成本320万元,其中电费、人工费和设备养护费每年分别为120万元、120万元和80万元;年折旧费为190万元。在正常情况下,冷库年租金收入600万元,年净利润90万元,需45年收回冷库建造成本,但现实中大部分冷库年租金收入入不敷出,处于亏损状态。

冷藏车购置和运营成本:年运输里程15万公里15米半挂国产冷藏车的购置成本65万元,司机工资、燃油费、通行费和其他费用等年运输成本合计96.2万元,年折旧费15.4万元。在正常情况下,冷藏车年运输收入120万元,年净利润8.4万元,需8年收回冷藏车购置成本,但现实中大部分冷藏年运输收入不足100万元,处于亏损状态。

(三)信息化水平低,冷链物流信息资源无法共享

内蒙古冷链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加之区域间和城乡间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呈点状分布,未能汇聚成网,使得冷链企业与市场需求未能有效对接,仓储设施利用率低、闲置率和损耗率高。截至2023年底,内蒙古拥有冷链企业300余家,仓储闲置率27.77%,居全国首位。根据中关村绿色冷链物流产业联盟《全国冷链物流企业分布图》,2024年内蒙古上图企业有86家,占全国的3.4%。

一方面,实现全程追溯、实时监控和信息共享的冷链物流企业数量少,不能及时为客户提供产品运输和温度湿度变化等信息,存在产品和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另一方面,冷链物流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消费者获取冷链产品在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的实时信息不及时。截至2023年底,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10个省市的冷链物流已实现冷链产品、食品全程追溯,目前内蒙古还未完全实现。

(四)现有相关协会作用发挥不充分

内蒙古在2006年、2017年、2011年和2020年相继成立了内蒙古物流协会、内蒙古冷链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内蒙古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内蒙古物流与采购工会联合会。经了解,内蒙古物流协会在2021年前运行状态较好,并于2021年对全区冷链物流行业进行专项数据统计,2021年以后未开展过涉冷物流领域相关数据统计活动,对内蒙古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指导作用有限。

三、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冷链物流产业相关标准和监管机制

一是建立和完善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的标准体系,确保生鲜农产品和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二是建立冷链物流全链条安全监管机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操作规范,严格审核冷链物流企业建设和运行资质,规范报批手续,对设备安装、使用和维护情况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加大对冷链物流全周期安全监管力度。三是完善多式联运机制。打通多式联运服务规则、技术标准等堵点和卡点,对符合条件的多式联运企业在设备更新、冷库扩建等方面给予奖补和融资支持。四是加强网点建设。细化《内蒙古自治区冷链物流发展实施方案》,出台内蒙古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点建设规划,加快构建区域间和城乡间“集散基地+集配中心+采供网点”三级冷链物流网络体系,实现企业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五是探索信用评价机制,对冷链物流企业实行差异化管理,加大违规企业处罚力度,引导企业提升管理水平。

(二)降低冷链物流企业成本

一是降低冷库建造成本。鼓励冷链物流企业与第三方仓储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利用第三方冷链仓储和冷库设施,降低冷链物流企业冷库建造成本。二是降低冷库仓储成本。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利用仓储设施、仓房屋顶及厂区空置土地,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电费成本。三是降低冷藏车运输成本。采用轻质材料制造冷藏车车厢,降低车辆自重,减少燃油消耗。鼓励冷链物流企业间建立长期稳定的联运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多式联运模式,提高冷藏车利用率。四是建立成本核算体系。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完善成本核算制度,对各项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和工作效能,降低人力资本。

(三)打造智能高效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模式

一是建立冷链物流网络货运信息平台。整合自治区东中西部和城乡间冷链物流企业、市场供需等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建设信息平台,完善产品追溯体系,方便企业和消费者对冷链物流产品查询和交互。二是提升物联网技术应用水平。在冷链物流各个环节广泛应用物联网设备,对冷链物流企业进行远程监测和智能控制,以降低仓储闲置率、提高运营效率。三是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优化电商平台的冷链物流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度。与电商平台建立数据对接系统,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测。

(四)充分发挥现有冷链物流相关协会作用

一是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建立政府与协会定期沟通机制,及时了解行业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协会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依法依规运作。监督协会定期对内蒙古冷链物流企业进行数据统计,并与其他省区冷链物流产业数据对比分析,为内蒙古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和政策制订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加强资源对接。推动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等组织的合作交流,促进资源整合共享。

参考文献 :

[1]石玉琼,陈耀.数字化背景下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物流科技,2024(13):131-134.

[2]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4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 [J]. 中国产经,2024(12):26-27.

[3]范昕怡.低碳视域下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策略探讨[J].物流科技,2024(12):154-157.

[4]何川.基于农协会降低冷链物流成本的研究——以淮安市农产品市场为例[J].物流科技,2024(11):165-167.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研究室(参事室))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