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老家马元里的村东,有一个水塘,名为荣华池,荣华池水塘名的来历,从未听村上的老人说起过。
荣华池水塘距离我们村六十余米,靠近相邻的八房庄村。当年,池塘归属两个生产队所有。八房庄是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庄,与村东的邹家村相邻,八房庄属邹家生产队。
荣华池水塘面积约八亩,水塘形状奇特,池水最深处约三亩。旧时,牛力水车和人力水车都架设在深水区。
荣华池西岸边生长着茂密高大的树木,岸上有一片竹林地。儿时,我常与小伙伴们在树林里抓知了、掏鸟窝、捉迷藏……
夏季,美丽的莲花盛开时,是荣华池最引人注目的时节。大小不一的绿色的莲叶中,红色、黄色的花儿镶嵌其中,随风摇动。我们常在荣华池中游泳、摸河蚌。
每到梅雨季节,连续几天的大雨后,水面升高,池塘满溢,水流加快,此时是捕鱼的最佳时期。有一种称为“扳网”的渔具,是发水期捕鱼最好的渔具。村西的兄弟俩,是村子里最喜爱捕鱼的人,兄弟两家各有一副扳网,家里其他的渔具也一应俱全。他们正值中年,年富力强,一到发水期就扛上扳网来到荣华池,守候在水塘边,每隔几分钟,扳一次网。扳鱼时,我们一群小孩站在水塘边做看客,凡提上网时看到有鱼儿在网里,就为他们高兴。
荣华池的夏天时常有趣事发生。大晴天的中午时分,常看到临近岸边的水面上,有一条大乌鱼(即黑鱼)在慢慢游动,寻觅食物,乌鱼的身旁有一群小乌鱼,跟随在它们“妈妈”的身边游动。我们一群小孩站在岸上,看到时都很好奇,小眼珠随着乌鱼的游动转动。
家住村东的一位男青年,中午时分常守候在荣华池水塘边,手拿一把鱼叉,看到水面有乌鱼时,猫着腰,双眼盯着大乌鱼的行踪,在最佳的时间与位置,用鱼叉狠狠地刺向乌鱼。当鱼叉拉出水面时,乌鱼还在拼命地挣扎,但这只是徒劳的,因为叉尖上有倒刺。这位男青年叉鱼的技艺很高,一个夏季能收获不少乌鱼。
入秋,荣华池水塘中的菱角成熟的阶段,是我们村小孩最兴奋的时刻。我们把家中夏天洗热水澡的大木盆搬出来,放进荣华池水塘中,坐进去摘菱角。
有时我与弟弟分坐一头,各自采摘,小手抓起菱叶翻过来,手指甲戳向菱角表皮,嫩的采下来,老的任其长老脱落水中,来年可再重新生长。
兴奋的时候,我们会站起身,举起双手同水塘中的小伙伴们招手示意,还时不时唱上几句“让我们荡起双桨……”阵阵秋风中,我们用双手作桨,把木盆划到一起,在水中“会师”,比一比谁的木盆中的菱角多。
有时为节省时间,方便采摘,我们就把菱角全部采下来,拿回家分拣,嫩的生吃,老菱角煮熟吃,全家一起享用。小时候缺吃少穿,每当能吃上我们自采的菱角,心里感到特别高兴。
十六岁时,我就学会了罱河泥。生产队里的罱泥船,有大船小船之分,大船为双人船,双人船罱泥技术要求不高,最主要要有力气。小船是单人船,技术要求高。小船上作业的是生产队老农,双人船上是生产队的中青年社员,我只会双人船上罱泥。
罱泥是一项相当辛苦的活儿,罱手们轮流上船,每天换人。我曾多次在荣华池里罱泥。有一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与堂兄双人船上罱泥,沟泥罱满船舱后,泥船驶向岸边,我的撑篙在水下正好碰到一条大鲢鱼,大鲢鱼随即跃出水面,落在了我胯下的夹舱里。大鲢鱼有七八斤重,嘣嘣嘣连续跳了几次后,没力气了,躺在船舱里喘着粗气,白亮亮的鱼鳞在阳光照射下发出晶莹的光亮。
水塘不属我们生产队独有,我问坐在另一头当生产队副队长的堂兄,鱼拿回还是扔下?他示意扔下。我很是不舍。
时光荏苒,当年美丽丰饶的荣华池现已变为粮田。儿时和小伙伴一起在荣华池游泳、打水仗、摸河蚌、釆摘菱角的欢乐情景,在荣华池罱泥的难忘经历,成为远去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