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寒假期间的一天,我正在门口晒着久违的太阳,手机“嘀嘀嘀”地响了起来。打开一看是我的文友山中居人发来的,她告诉我:“《金山》首届微型小说高级写作班正在招生,我报名参加了,你是否愿意参加?我可以把报名的方式告诉你。”
“好呀,我正闲来无事干呢,那你替我报一个名吧。”
就这样,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了《金山》首届微型小说高级写作班。当我把报名费交了之后,马上收到了班主任顾建新教授发来的入学须知。当时我心头一热:这个培训班或许是我找了很久的学习微型小说写作方法的好基地。
从我听顾教授的第一节课开始,就觉得在学写微型小说这条路上,我找对了地方。《金山》微型小说写作班为学员打开了通往理想之路的大门,每期都为学员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这极大鼓舞了学员们的写作热情。
顾教授是位名副其实的教育家,他在大学从事文学理论教学工作几十年,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事业心强,对待教学工作兢兢业业,为提高学员写作水平呕心沥血。他一点架子都没有,我向他请教写作方面的问题时说些客套话,他总是说:“我们是老朋友了,就不要这么客气了,有什么问题尽管提,我肯定毫无保留地为你答疑解惑。”
每次授课顾教授都会精心准备,按计划授课,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干货满满,很接地气,并且每次讲课都有新的内容,使学员耳目一新,百听不厌。顾教授对每个学员的作业一视同仁,不分新老、亲疏,每一篇都仔细认真地花费大量精力去批改,他的点评、分析,一针见血,非常精准到位。当同学们苦思冥想却找不到好的题材时,他还会及时地为学员提供思路。经过他的指导,确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收获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我从《金山》开办首届微型小说写作班开始一直跟随顾教授学习,在《金山》写作班里,我学到了我想要学的东西。过去我对微型小说一知半解,至于写微型小说,我就像幼儿园的孩子,蹒跚学步、磕磕绊绊,是顾教授搀着我的手,一点一滴教导我,教我如何写微型小说的开头、如何推进微型小说的高潮、如何写出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把我领进了微型小说的大观园。
以我发表在《金山》2023年第5期的《父亲的愿望》为例。原文的开头我写了不少结合时事的内容,如法律对赡养义务的规定、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等。顾教授看后,对这篇文章的点评是:立意不错,但开头至少要删掉三分之一的文字,对中间的细节描写进行扩充,结尾也可以简略一点,不要拖泥带水,翻转之后就戛然而止。文章按照顾教授的意见修改后,意境立马上了一个台阶,获得了编辑老师的认可,登上了《金山》。
再如《腰带的故事》,我是按照顾教授所教的“以小见大”的思路来选材的。顾教授指导我们写作微型小说的要求是:视角要独特,把常见的场景写得不一般。这是微型小说创作成功的秘笈之一,我照此方法写作,达到了理想效果。这篇文章初看以为是对官员的讽刺(在开会时一个干部腰带突然断了),实则通过一条断了的老旧腰带,把老一辈在抗战中的英勇奋斗,与新时期的努力创业巧妙地联系起来,抒写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在顾教授的谆谆教导下,我的作品登上了《金山》《小说月报》等杂志,其中一篇获得了全国廉洁文化微型小说大赛三等奖,出版了微型小说集《生活就是这样》,并在“中国作家网”发表了一百多篇微型小说,其中多篇获得“新作快递”栏目的推荐。
我经常和顾教授聊天,每当他听出我有知难而退的意思时,就会说:“别怕,我们是老朋友了,相信你只要持之以恒,定能写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来!”在顾教授的鼓励下,我重拾行装,继续向微型小说的高峰攀登。
我的第二本微型小说集成稿时,顾教授听说我在为这本集子的序言究竟请谁来写而犯愁,他爽快地提出来:“尽管我水平不算多么高,你如不嫌弃,那就由我来帮你写如何?”
“我怎么会嫌弃呢,您这么忙,我怎么好意思麻烦您啊。当然,如果您能帮我写序,那可是我求之不得的事啊!”
“那就这么说定了,你把书稿发给我,我一有时间就帮你写出来!”
事后,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书稿发给了顾教授,没想到书稿发给顾教授的第十天,他就把书稿《58分的爱》的序言发给了我,我当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就接连发了“谢谢!谢谢!”“真是太感谢了!”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今天,我收到了出版社给我寄来的《58分的爱》的样稿,我想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顾教授,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您的学生在用实际行动回报您的谆谆教导。
今后,在写作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一如既往,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决不辜负您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