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传承保护方言文化

2024-10-15 00:00:00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4年34期

“蹑手蹑脚地我走了,就像我神不知鬼不觉轻轻地来……”前段时间,77岁的“南京方言发音人”陈宗霞在南京师范大学用方言的形式向学生朗诵诗歌《再别康桥》的视频在网络流传。视频中,陈宗霞一口流利的南京话,不仅展现了南京方言的独特魅力,也让“保护传承方言文化”这一话题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中,引发了网民热烈讨论。

事实上,这些年,除了地方方言走进高校宣传推广外,政府部门和社会民间组织都在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保护地方方言,旨在传承方言这一独特民族文化。

据媒体报道,2021年,杭州市滨和小学开设《小伢儿说杭州话》课程,让孩子们通过对方言的学习了解杭州本地文化。福建厦门在当地小学和幼儿园成立闽南语教学试点,发放闽南语教材,对学生进行闽南语教育,鼓励学生学习闽南文化。在江苏苏州,苏州话已成为全国首个进入国家有声数据库的方言,一些高校还把苏州话纳入必修课,就连公交站都采用普通话、苏州话报站。

保护传承地方方言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地方方言传承保护的核心在于实践,唯有在使用中,它才能有生命力。相信随着方言“流向”课堂和其他更多的使用空间,将触发更多的好奇心和敬畏心,带着更多人抵达多彩文化世界。

◆素材解读

若想让方言拥有传承不绝的长久生命力,必须注重方言的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当前,有关部门、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发力,极大丰富了方言的使用场景。持续保护和传承好方言文化,需不断探索多样化载体形式,努力保留住这一片片生动的地方文化切片,留住这生生不息的语言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