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友人与我通信时引了一句话:“你们要努力进窄门,因为宽门和阔路引向沉沦,进去的人很多;然而窄门和狭道却通向永生,只有少数人能找到。”友人信中所写的具体内容早已模糊,而我却被这一句话所惊艳。直至今天,它仍然清晰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得知,这句话出自安德烈·纪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窄门》,我便迫不及待地买书来看。
或许是小说中的外国宗教背景令人“水土不服”,它本身的内容并不如那句话一样有趣。大意是讲男女主人公杰罗姆与阿莉莎是青梅竹马,愈爱愈深,便愈发不能忍受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完美,以至于阿莉莎把自己看成是杰罗姆接近上帝的最大阻碍。为了让爱人通过窄门,到达自由的天堂彼岸,获得与所谓平凡的幸福不一样的更好的美德,阿莉莎选择孤独地死去。最终,杰罗姆也在对阿莉莎的怀念中度过余生,陶醉于他想象的完美爱情。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对于这本书的讨论向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窄门》所表现的可以是极端病态的爱恋,也可以是超脱世俗的幸福。亦有文学评论指出,因为纪德本身诞生于一个宗教信仰根深蒂固的家庭,所以《窄门》本意即在讨论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扼杀。我认为这种说法更为健康、有益,因为这样我们就不用像杰罗姆一样为了见上帝而非要挤进窄门,倒是可以走更轻松的阳关大道。这也似乎应了余华所说,“不要去走圣经里的窄门,也不要去走崎岖的小路,要先去走宽广的大路”。
如果到这儿戛然而止,也不必为《窄门》一书多费口舌。余华的话显然还有后半句,他说“待到人有能力,可以去走一走独木桥,可以去走一走崎岖的山路,也可以去走一走窄门了”。纪德书里的“窄门”是爱情的指标,但现实里的“窄门”大概远不止于此,它可能是实现理想的尺度,也可能是检验品德的方式。所以,我认为这句话比较好的解读是:人人要从宽路走起,因为等你遇见你的窄门,你要有能力穿过。假若从窄路走起,颤颤巍巍,难免有夭折的风险;假若一路走在宽道,洋洋自得,又容易落入俗套而不自知。命运若有召唤,灵魂必定响应,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扇窄门,它就在生命的必经之路上等候。只有在宽路的行进中长出强健体魄和野蛮灵魂,才能走向那道独一无二的窄门,因为窄门是为那些不甘于庸俗的勇敢灵魂所准备的。
我们从未知道杰罗姆在阿莉莎的牺牲下,到底有没有通过上帝为他设置的那扇窄门。但我想,无论如何,孱弱的灵魂是必定无法忍受通往窄门的崎岖的。《窄门》里还有一句话:“正因为怀抱与你相遇的期待,我才总认为无论多么崎岖的小路都是坦途。”书里的阿莉莎对杰罗姆怀抱着这样的期待,足以使她挨过孤独的折磨。
也许我们人人都是阿莉莎,都对现实里所影射的那个杰罗姆怀抱着神圣的期待,忍受着这种爱的考验。所以,如果在生命里的某一天,阳光灿烂,橘子辉煌,你健壮而又坚定的灵魂恰好遇见了它那扇特别的、美丽的窄门,希望你能怀抱着与它相遇的期待,也对生命烈火的炙烤甘之如饴,从宽路走进你的小路。纵然崎岖,也算坦途。
责编: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