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鞘保护刀的锋利,它自己则满足于它的迟钝。”一如在这个迅疾的信息时代,有太多人觉得童话幼稚,其实不然。
能够超越时代的文学,一是史诗,二是童话。看似简单的故事,只有智者才能看透。如王尔德、理查德·巴赫、保罗·柯艾略的童话,越读越觉深邃;还如被称为“成人的童话”的《小王子》,它关于人生选择的“无用之用”值得反复思考。
最初读《王尔德童话》,我几乎没有办法形容那种震撼。拉丁语说“诗人是天生的不是造作的”,《王尔德童话》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在那个工业化到来的时代,用毫不造作的清澈文字,擦亮了思想的火花,重新创造了童话惊人的张力。“王子的脸在月光下美丽无比,小燕子顿生怜悯之心。”“浪漫永远不会消亡,它犹如月亮一样,永远活着。”这样的语句,充满画面和情感,却在童话的世界里清晰地引发了对现实世界的复杂情感——读这本童话,你仿佛能听见一些人物心灵深处的爱和善意,而真正的悲哀正是这种情感所触发的。如《夜莺与玫瑰》中,穷学生期待真爱并且很努力,但他的悲哀,正在于他始终无法从现实世界中找到自尊和信仰。穷学生面对困境的做法,却是再次回到哲学世界中去。
当然,现在的成年人们,尤其是我们的父母,也许更愿意给孩子读读那些思想明确的童话。
《海鸥乔纳森》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平凡却又不凡。群鸥为了争食而扑腾一下翅膀,“只看到雾和雨”;而海鸥乔纳森“每天学到更多的东西”,它拼命地练习飞翔,要做“尽善尽美的、没有局限的海鸥”,去理解真正的自由和爱的本质。就像在真实的社会中我们会遭遇的那样,乔纳森被视为鸥中异类,甚至被逐出族群。
海鸥乔纳森,会激励我们去不断地克服所有的艰难险阻,去追寻天命吗?我看未必。历来,在各种价值观的加持之下,人类产生了种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与理念。“鸡娃”是一种价值观,“双减”也是一种价值观;像小王子那样纯洁澄澈地活着,是一种价值观,像《局外人》中默尔索那样漠然地活着,也是一种价值观。
我觉得在童话里,千万不要苛求什么永远正确的价值观,童话也是时代的镜面。流落于这时代旷野的童话,本就是一种多元化的艺术。
我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本童话书为《海鸥乔纳森》的延续和深化。牧羊少年圣地亚哥同样拒绝了族群的常规使命,选择了云游四方。他一步步走过安达卢西亚的大地,穿越数千公里的沙漠,努力到达大洋彼岸。他最终也在梦想的出发之处,找到了他的“宝藏”。原来,“幸福的秘密就在于,既要看到世上的奇珍异宝,又要永远不忘记勺里的那两滴油”。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却蕴含着无穷意味。牧羊少年的故事,最关键的不是结果,而是他理解世界的过程:他在羊群那里学会了缄默,从撒冷王那里明白了天命所在,在骗子那里感受到欺骗和悲伤,从水晶店老板那里学会生活和预兆,从赶驼人那里理解了把握现在,在无边的沙漠中学会世界的语言,从绿洲里懂得真正的爱情,他最终也从炼金术士那里懂得了勇气、幸福和万物皆我的境界……这篇童话,让每个人都去尝试着读懂自己,读懂当下的生活,并且依据每个人生活阶段的不同,在某个时刻突然又懂了一层——我看到,某人数众多的论坛上,有无数成年人仍然在重读这本小书。它雅俗共赏,它的深邃,也就在此了。
文学式微,我们是否还需要童话艺术?
文字的价值,总是在试图寻找世界的真相。太多人习惯了奔涌,已经意识不到生活的意义是心灵安定下来。一个没有真正活过的人,会对生活产生虚假的想象:譬如许多人不惜代价避免活得简单;譬如很多人意识不到引发孤独的并非距离,而是亲密关系的稀缺。而童话,就像这些理趣集聚的万花筒,里面是一些有着非凡勇气的灵魂。也许,每个人都需要读读《格林童话》,读读《爱丽丝奇境历险记》,读读《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读读《小王子》,读读《王尔德童话》,也许它们能在某个时刻,照亮你内心的想象之旅,给你一个精神的蔚蓝天空。
责编: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