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们应向内探索后,再向外敞开,以小我融入大我,以小爱丰盈大爱,才能找到精神密码。
究其根本,西方称知识分子为“社会的良心”“人类基本价值的维护者”,中国的“士”同样具备此功能。学者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提出,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要济世救民,匡扶大义,以小我推动社会进步,此类传统光耀千年。且看范仲淹提出“以天下为己任”“先忧后乐”,将他人悲喜熔铸进自己的血脉,强化宋代士大夫群体的社会功能,由此开启了士的黄金时代。近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光芒也辉映着我们的思想天空:梁启超高呼“世界有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变革社会,变法图强;鲁迅心怀民众,情系祖国,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故弃医从文,以求救国,成为民族觉醒的号角。知识分子们都看到了自己与社会、与众生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小我选择中跳脱出来,投入大我的情怀与追求,为国、为民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以小我融入大我,以小爱丰盈大爱,能丰富自我。常书鸿修缮敦煌莫高窟,既为文物保护出力,也实现了个人的追求;叶嘉莹讲解古诗词,既是对文化的传播,也是对自己无止境的提高。多少人在将小我投入到大我的过程中,择一事,终一生,他们既对大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亦完成了个人灵魂的洗涤、人格的追求。
以小我融入大我,以小爱丰盈大爱,能守护家人。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写道:“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正是他对于妻儿的深爱,使他希望天下人能够爱其所爱,所以才会做出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抉择。
以小我融入大我,以小爱丰盈大爱,能振兴民族。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说:“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要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他放弃国外的优渥条件,在高精尖领域殚精竭虑,经常工作到凌晨,融小我的发展于大我的奉献中,融小我的奋斗价值于民族的复兴浪潮中。
反之,吾辈青年若囿于自己的尺寸天地,只关注个人发展,那便是玉卮无当。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都是由一个个小我组成的大我,只有当岛屿紧密相连时,方能形成辽阔的圣地。唯有将小我融入大我,深谙共生之道,方能奏出华丽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