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高考语文,作文注定是一个不能逾越的话题。毕竟,作文的分值60分,几乎占了语文的“半壁江山”。但是,要想在考场中写出高分作文又谈何容易呢?这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本文立足2023年高考材料作文,谈谈高考作文的升格技巧,希望能给准备迎战高考的学子一点启发。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不外乎几种形式:其一,是命题作文,如2023年北京卷以“亮相”和“续航”为标题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其二,是材料作文,如2023年的全国乙卷,选择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则讲话材料;其三,是话题作文,以某个热点话题作为文章的主题。本文以这些考题为例,谈谈高考作文的升格技巧。
一、理清内容,提炼中心
如果没有理清命题者的作文内容指向就贸然下笔,只会得不偿失。作文不是看谁写得快,而是看谁能抓住题干。抓不住题干,即使作文文采飞扬、思想深邃,也断然与高分无缘,毕竟离题千里的作文不会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因此,我们只能脚踏实地——在理清文题内容的基础上,提炼作文文题的中心,才能在下笔的时候找准角度。这就要求我们字斟句酌,读懂材料的内容。对此,有两个“小妙招”。
(一)要全面把握,抓住重点
文题中的材料不是随便编撰的。为了精准表达命题者的意图,作文文题一般简洁而无歧义。这就要求我们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
(二)抓关键句,领悟意图
关键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中心,我们不能轻易放过。比如2023年全国新课标I卷的作文文题: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材料能够分成两个部分。分句前面算作一个部分,主要谈及“故事能够触动心灵”,这启示我们选择记叙文的文体来写“触动心灵的故事”,我们就可以调动思维去撷取生活中最动人的故事来写,这样可以算是抓到了文题的重点。然而,分句后面的内容才是重中之重——“好的故事”与个人的命运以及民族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要对选择的“动人的故事”赋予时代的高度,突出这个故事的“有力量”的属性。这样前后结合,才算是选准了作文立意的突破口,才算是准确领悟了材料的中心。
二、选好材料,展现深意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选择作文材料时一定要有独到的眼光,不应该满足于眼前看到的事物表象。我们要对素材抽丝剥茧,透过现象研究生活的、时代的本质。我们要探究生活现象、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相关原因、背景出发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全面地、发展地看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比如经典文本《包身工》,写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一群被卖的农村贫苦少女的苦难生活,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勾结对中国人民的压迫,从而欲以故事振奋国人变革社会的“力量”。
2023年全国新课标I卷作文以“好故事”为主题,要求考生挖掘身边的好人好故事。一位考生精选了一个感动自己的故事。一次发烧时,他坐在医院走廊打点滴,突然,两个患者一下子倒了下去(可能由于头晕),现场顿时慌作一团。这个时候,护士疏散人群,有条不紊地工作;有热心家属送水;医生急忙跑来施救……作者看在眼里,一股暖意涌上心头——“人间自有真情在”!小作者还将这一切上升到家国大义——如果人人都能付出一点爱心和热心,和谐的社会就能进一步形成。小作者可谓独具慧眼,写出了时代深度。总的来说,作文素材应该来自生活中独特的、真实的体验,切忌人云亦云,这样作文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展现生活哲学的深度和厚度。
三、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一篇作文应该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这就要求考生务必用清晰的思路来写,做到言之有序、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地将文章连成一个整体。诚然,不同的文体结构形式是不同的。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应该将记叙文和议论文作为重要训练对象,提升对文本结构的认识。
如果是记叙文,不妨直接采用顺叙式结构,那就是按照时间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基本过程来安排文章的结构。比如北京卷“亮相”的记叙文考题。一个考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方式,开篇谈及自己参加学校演讲比赛的亮相经历,虽然是第一次上场,表现也不怎么理想,但他暗暗为自己打气——为未来的“亮相”努力;中间是“自己参加学校演讲兴趣班的趣味经历和老师对自己的教导”;最后,围绕“亮相”进行议论升华——“人生时时刻刻需要亮相,而亮相前的每一步都需要脚踏实地的练习,方能保证亮相的延续”。这样首尾呼应的方式,让整篇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人印象深刻。
如果是议论文,不妨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即“提出观点—分析观点—总结观点”的结构。比如北京卷“续航”的作文考题。一位考生先提出自己的观点“青年要为中国梦的伟大征程续航,才能不负青春的使命”,分论点分别从“续航当立大志、明大德”“续航当勤学习、重行动”“续航当担大任、成大才”三个维度展开论述和分析,最后总结观点,让整篇文章浑然一体。
四、锤炼语言,表达真切
语言的锤炼尤为重要,都说语言是“披着思想的外衣”,优美的语言是高考作文取胜的关键。
如果是记叙文,要善于应用人物描写的方式,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方式刻画形象饱满的人物形象;同时,还要运用环境描写刻画故事背景,引导读者进入到文本的语境当中,让读者了解人物的经历和感受,让读者产生共鸣。比如,在全国新课标II卷中,一个考生用富于文采的语言描写了一幅美丽的云南山水图。他谈及自己置身云南“山水空间”,感受到了独特的世风人气、文化氛围,不但与题目的“有一个自己的空间”遥相呼应,还有现实的针对性,展现了人文关怀。
如果是议论文,则建议运用对偶式的语言加强语势,让作文呈现思辨性。比如,一个考生的作文分论点是“宁静的心灵蕴含深意,助力成长”“宁静的心灵启迪智慧,涵养品格”“宁静的心灵陶冶情操,快意人生”,三个分论点形成排比修辞,强化了语势,启发了思考。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高考作文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一定要在平时训练中强化作文升格训练,从审题到立意,从结构到选材到语言……都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模拟升格练习。
另外,笔者还有几个小建议。
第一,勤于积累。写作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没有一定的积累不能写就佳作。为此,我们不但要积累优秀的语言文字素材,还要积累时事热点素材,让它成为我们作文的内核。第二,善于仿写。在作文升格训练的过程中,不妨以2023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为例,模仿它们的作文形式,打造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争取在短时间内完成质的飞跃。第三,敢于创新。写作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模仿阶段,这会让写作模式化。应该在仿写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升格训练,让作文“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