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在习作中经常运用短句,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感悟。下面,通过三个不同的课文例段和评析来感受短句之美。
一
【课文例段1】
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评析】
陈醉云的《乡下人家》,收录于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这段文字是《乡下人家》中的开头一段,作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下人家的独特风景。从奇妙的短句角度来看,该短句中使用了“青”“红”等颜色词,给读者带来了鲜明的视觉效果。作者还通过短句对瓜果、藤蔓、绿叶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在短句中,作者特别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乡下瓜藤与石狮子、大旗杆的长句描述进行对比,丰富了短句的跳脱力,加深了读者的印象。这段文字语言节奏明快、简洁有力。每个短句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象或情感,彰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习作例段1】
在琉璃小镇的一角,是我姥姥家。家门前常常是一片五彩斑斓。早春,姥姥撒下无数花的种子,花开了,红的、黄的、紫的,一片片,美丽极了。晚春,花儿凋谢后,姥爷又种上了蔬菜,长长的豆角、圆圆的西红柿、绿绿的黄瓜,挂满了藤架。秋风起时,又大又甜的葡萄熟了。每当有客人来参观,姥姥、姥爷总会自豪地介绍自己种的蔬果。相比于城里高楼大厦前的广场和草坪,姥姥家的菜园更富生机和活力,让人感受到一份朴实无华的美好。
【评析】
在这则小学生习作片段中,短句的使用与《乡下人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作文片段,仿照了《乡下人家》的写作风格,通过短句的巧妙运用,生动描绘了姥姥家的菜园。作者先用短句写姥姥家菜园春季不同时段花儿的颜色及情状,然后又在春花“红黄紫”颜色之外,用“一片片”“美丽极了”等短句强调花的数量的多与美。在蔬果形状、色彩的细节刻画上,短句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长长的”“圆圆的”“绿绿的”, 这些简短的修饰语增强了读者的感知。整个片段中,短句使语言节奏明快、流畅,读来如诗一般令人陶醉。
二
【课文例段2】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评析】
以上文字是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陶金鸿的《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从语言表达的短句角度来看,这段文字通过多个短句的运用,生动描绘了秋天的雨和它带来的色彩变化。每个短句,都在强调秋天的雨——对于自然万物的染色效果。从银杏树、枫树、田野、果树到菊花,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丰富的秋日画卷。
首先,通过“黄色给了银杏树”“红色给了枫树”等短句,将秋天的雨赋予了“颜料桶”的角色,使读者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秋天的丰富色彩。这种表达方式生动而形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五彩斑斓的秋天景色中。其次,短句间的排比和对比,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等短句,通过押韵和反复的手法,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使读者能真切感受到秋之气息。
【习作例段2】
春天的风,吹来无数只五彩斑斓的气球。你看,一只只绿色气球,把绿色的精、气、神给了柳树;绿绿的柳条,像一根根长绳,摇啊摇啊,摇来了春天的生机。一只只粉色气球,把粉色的笑靥给了桃花;粉粉的花瓣,像一个个小酒窝,羞哇羞哇,羞出了春天的红晕。一只只蓝色气球,是给春天的天空的;看,天空多像一幅蓝色铺展的画卷。一只只柠檬黄气球,是给油菜花的;金黄的油菜花,像一个个温煦的小太阳,照呀照呀,耀呀耀呀,照耀出了春天的炽烈。风筝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红的、蓝的、彩的……五颜六色的风筝正在春风里翩翩起舞呢。
【评析】
以上是小学生习作《春天的风》的第二自然段。作者运用陶金鸿的《秋天的雨》第二段“短句相继”的艺术风格,运用短句描绘春天的风及其带来的各种色彩体验。作者巧妙利用各种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整段文字充满生动和童趣。
丰富的比喻手法:作者运用多个比喻来描绘柳树、桃花、天空和油菜花在春风的渗透下展现的景象。如“绿绿的柳条,像一根根长绳”,形象表达了柳条的柔软与韧性;“粉粉的花瓣,像一个个小酒窝”,则巧妙展示了桃花花瓣的精致与可爱。
短句的节奏感:作者大量使用短句,如“摇啊摇啊,摇来了春天的生机”和“羞哇羞哇,羞出了春天的红晕”,这种写法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语言习惯,还使得文字更具节奏感和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多角度的描绘:这段文字不仅从视觉角度描述了各种颜色和景象,还通过触觉、听觉等感官来进一步丰富描述。例如,“绿色的精、气、神给了柳树”,这是对绿色的一种独特感受描述;“照呀照呀,耀呀耀呀,照耀出了春天的炽烈”,则对油菜花在阳光下的姿态做了动态描绘。
拟人化的风筝:在描述风筝时,作者用“风筝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这样的拟人手法,使得风筝有了生命,更加生动有趣。
动态感与生命力:整段文字充满动态感,无论是柳条的摇曳、桃花的羞涩,还是油菜花盛开和风筝起舞,都展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
【课文例段3】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评析】
这是三年级《语文》下册滕明道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段落。它有什么样的语言特色?经仔细阅读、推敲,可总结为“生动有力、细致入微、简洁明了”三大特色。这些短句,使段落充满活力,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作者的短句营建,生动刻画出迷人的场景和人物。
首先,短句让情状描述更加生动有力。作者通过一系列短句,如“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人”等,描绘出街市人气的繁盛,让读者感受到浓郁的市井气息。其次,奇妙的短句,也让场面描述更加细致入微。最后,短句频频上场,也让表述更为简洁明了。
【习作例段3】
春日午后,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舒适。我和小伙伴们踏上了挖野菜的春游之旅。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草地上,闪闪发光。
野菜这里一株,那里一簇。张亮用手拨开草丛,找隐藏的野菜;小梅握着小铲子,蹲在地上挖。大家一边挖野菜,一边开着玩笑,十分欢乐。
“快看,那片蒲公英好漂亮啊!”我发现了一片蒲公英的海洋。它们在微风中摇曳,好像在向我们招手。顺着我的手指看去,有的蒲公英,已顶着蒲公英絮;有的花朵,刚刚盛开,像一把把黄色的小伞;有的蒲公英,还是柔嫩的花骨朵儿。小伙伴们兴奋地跑过来,玩起吹蒲公英絮的游戏。用小嘴轻轻吹动,那些小小的种子便随着嘴巴的鼓动飘向了远方。
【评析】
这则小学生习作片段,因短句的节奏感和生动的描绘,让人耳目一新。作者用了大量短句,使段落读来节奏明快,富有韵律感。如“温暖而舒适”“闪闪发光”这样的短句,使整个场景描绘更有音乐之美。同时,短句的频繁使用,让作者的情感得到很好的抒发。如“快看,那片蒲公英好漂亮啊”,利用感叹和赞美,传达出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和兴奋。
总而言之,对小学作文来说,创造一些奇妙的短句,能有效提升文章的质量和吸引力。正是短句的排叠,造就了语言的奇异性,亦让文章更具可读效果。让奇妙的短句成为作文亮点,绝不是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