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作文语言流畅连贯

2024-10-14 00:00:00杜秀娟
课外语文·上 2024年10期

写作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综合了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和语言等各项升格的技能,任何一个方面的滞后都会让一篇作文变得“失调”。尤其是语言表达。虽不能说华丽的辞藻是优秀作文的重要体现,但毕竟这是最基本的语文素养,如果不能在作文当中呈现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那么,作文也不能获得高分,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为此,在写作的道路上,应树立语言连贯的意识,让作文语言表达铿锵有力。如何做到语言连贯呢?教育家叶圣陶说:“一篇文章怎样才算得‘通’?‘词’使用得适合,‘篇章’组织得调顺,便是‘通’。反过来,词使用得乖谬,篇章组织得错乱,便是不通。”具体而言,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写作话题要统一

写作最忌讳的就是没有明确的中心,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如果让人看完后完全不知所以然,这样的作文就注定与高分作文无缘了。而这样的作文不可谓不多,这值得每一个学子警惕。所以,在阅卷老师的心中,“中心明确”就是一个重要的优秀作文的评判标准。比方说,下面的这段文字就犯了话题不统一的毛病:

“我的数学老师是一个尽职尽责的人。记得一个周五的下午,本来我已经走出了学校门口,但是突然想起自己的数学书本落在了走廊,于是,我马上跑回到教室的走廊,当我下楼梯时,看见数学老师的办公室开着门,当时的我好奇地往里面瞥了一眼,突然看见了数学老师还在办公桌上批改作业。我还看见了一个清洁工人在搞清洁卫生,窗外微风阵阵,我的老师还是太尽责了。当老师站起身子,伸了伸胳膊,我怕他发现我,就悄悄地走了。”

这一段“洋洋洒洒”200字,然而,其中心应该是围绕“数学老师尽职尽责”来写,其中的“清洁工人搞清洁卫生”和“数学老师伸了伸胳膊”的描述与话题无关,不应该放进话题当中去。所以,要围绕一个话题来写,这样才能被人所接纳(平时的口头语言也一样)。不妨看下面的一个经典文段: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这是摘自已故著名作家汪曾祺《昆明的雨》的一个段落,而本文摘选的这个段落是围绕“菌子极多”这个中心来写,主要写云南雨季菌子的种类、数量,中心十分明确,话题前后统一,而且这些菌子与全文话题中的“昆明的雨”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都是在昆明雨的滋润下独具风情的事物。这给了我们一个写作的启示:那些与话题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语句,应该适时摈弃;同时,增添与话题相关内容的描写,展现话题。这样就实现了选材和话题的高度统一,进一步强化了作文的说服力。

二、写作顺序要合理

要想语言表达铿锵有力,文章内容的顺序也是重要的一个元素。叶圣陶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叶圣陶说的这个“路”,其实就是指写作顺序,如果句子的顺序混乱,就会让读者在阅读时思绪混乱,这一种情况应该值得警惕。比方说下面的一段话:

“公园里面有条蜿蜒的小溪,清澈的溪水轻轻地拍打着两岸。岸边都是清脆的杨柳,柳枝垂下,一阵微风吹过,这些柳枝轻轻地摇晃起来,远远望见就像是一个个跳舞的少女。溪水中有小小的泥鳅在水底钻来钻去,还有小小的鱼儿和调皮的小虾呢!由于有了溪水的眷顾,两岸都长满了翠绿的青草。溪水潺潺、微风阵阵,鸟儿唱着嘹亮的歌……”

这一段描写景物的语段,看起来描写了美丽幽静的小溪,但只要认真阅读此文段,就能发现句子之间缺乏逻辑,导致顺序混乱:首句说溪水清澈,次句说柳树的姿态,第三句说溪水中的小生灵,后面一句又说两岸的青草,至于最后“横空”出现的鸟儿,都让人分明感觉到句子间的顺序十分不合理,读起来很不连贯,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最佳的顺序应该是:清澈的溪水—溪水中的小生灵—两岸的青草和柳树—鸟儿的叫声,这样的表达才把溪水的魅力和美丽展现出来。我们不妨看一段《少年闰土》中的捕鸟经历: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此段文字,作者按照捕鸟的先后顺序准确运用一系列连贯的动词,把整个捕鸟过程介绍得清晰明白,富有层次,语序连贯而严密。于是,我们获得关于写作顺序的启迪:根据具体的语境采用合理的顺序,句子之间一般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展开,或者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等的逻辑顺序,只要顺序得当,笔下的作文一定能够绚丽夺目。

三、修辞方式要得当

俗话讲得好:“语言是披着思想的外衣。”这件“外衣”是否亮丽,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文采是否能够吸引人,让人产生阅读的欲望,这就需要修辞手法的“介入”了。修辞手法能将通俗的道理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能够让人在阅读中充分感受到语言魅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修辞来表达,能让人更明白内容的要点。尤其是排比修辞,它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密切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和句子接连说出来的修辞方法。排比给人以气势畅达、节奏鲜明、情感炽热之感。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山水》)又如,“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这些加强语气的句子,让句子的语势强化,读后分明感受当中具有的发人深省的语言力量,作文的语言表达效果瞬间得到提升,让人耳目一新。

四、语言衔接要连贯

要想表达铿锵有力,要做到语言连贯,我们还应注意句子之间的衔接过渡,也就是说要适当使用关联词、提示语、过渡句。比方说运用关联词和一些连接词,如下所示:

“记得一个周五的下午,本来我已经走出了学校门口,但是因为突然想起自己的数学书本落在了走廊,于是,我马上跑回到教室的走廊,当我下楼梯时,看见数学老师的办公室开着门,当时的我好奇地往里面瞥了一眼,突然看见了数学老师还在办公桌上批改作业。”

叙述角度的变化不但让话题更紧密,而且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更加严密,让读者也顺着作者的思维往下阅读和思考其中的逻辑关系。可见,语言连贯就是尽量做到话题统一、表述角度一致、前后相互呼应。

如何做到这一点?给各位同学几个温馨的提示:其一,多读书,丰富词汇。只有一定量的积累,才能在真实的语境中体会恰当、准确的词语以及语言连贯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其二,品美文,交流讨论。除了多读,更要多读精品,赏析并借鉴行文语言连贯、表达流畅、文笔优美的技巧与方法。其三,勤动笔,形成习惯。养成善于表达、勤于修改的好习惯,做到文字通顺,条理清晰。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才能提升自己作文语言运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