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元旦,艾辰的一首《错位时空》牵动了少男少女们的情思——“我吹过你吹过的晚风,空气里弥漫着心痛,可我们最后在这错位时空,终成空”,他描绘的是一种几千年前《诗经》呈现的那份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愫。一年后,一首改编的《错位时空》更让人着迷和感动,更具有现实的惊天伟力——“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穿过百年时空再相逢,你转过身之前的那个笑容,我都懂”。百年以前,在中华大地上,很多先烈、英雄前赴后继地把生命奉献给祖国。正因为有他们的牺牲和付出,我们才有了远离黑暗的光明。就拿灯光来讲吧,它背后的故事令人感动。
一、灯光与现实生活
《灯光》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该单元以“革命岁月”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灯光》是其中的一篇,作者是作家王愿坚,他是一名战地记者(著名电影《闪闪的红星》的编剧之一)。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知道“灯光”是全文的线索,它贯穿了故事始终。对很多同学来讲,灯光是很熟悉、很普通的事物。每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时,点亮黑夜、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便是那点点灯光。在当今中国的城市、农村,遍地灯光闪闪,伟大的天安门广场更是华灯璀璨,正如作者所言:“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灯光下,人们散步欣赏夜景;灯光下,人们齐享天伦之乐;灯光下,人们品茶看书写字;灯光下,人们歌唱跳舞欢乐……灯光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打破了黑夜对人类生活的束缚。但如果你去问问老一辈的人关于灯光的问题,很多人口中会满是唏嘘。因为在他们的经历中,灯光曾经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毕竟当时物资异常匮乏,甚至一根火柴都成为一种奢望。这种感受当然是与身处的时代紧密关联。
文章以伟大的解放战争时期为创作背景,回忆了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解放军战士为革命胜利而英勇献身的一段感天动地的往事,通过这段往事我们知道:平凡的灯光其实与革命先烈、革命英雄紧密相连!今天,让我们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在“错位”的时空中去了解一个关于“灯光”的动人故事。
二、灯光与美好回忆
故事中的郝副营长是一个著名的战斗英雄,年纪轻轻就已经在战场上立功无数,他与“灯光”有什么交集呢?
在攻击前的准备之时,他“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不愧是战斗英雄,更不愧是见惯了大场面的革命战士,面对即将到来的战斗,他居然如此悠闲。句子中的“倚”“坐”“拿”“夹”“划”等写出了郝副营长悠然的姿态,更写出了他对战斗必胜的信心。然而,他并不是拿火柴来点烟,而是用火柴微弱的光芒来看一本“破旧”的书,他注视着、沉默着,不禁让人猜想——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居然有这样的魅力!难道是战斗地图?
其实,这不过是一张普通的插图,插图的内容也很简单——“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在沉思之余,发出了“多好啊”的感叹,这句感叹饱含着主人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在他看来,灯居然“一按电钮就能亮”,居然“很亮很亮”,可见,战争时期的条件确实十分艰苦。而后,他在跟“我”的交谈当中,再次深情地发出了“多好啊”的感叹——他祈愿将来的一天,中华民族的小孩子们能够无视“漆黑的夜空”努力学习,这是作者回忆中郝副营长与灯光的第一次交集。这一次的交集,我们分明感受到了郝副营长真诚质朴的心,原来,他的心中始终装着祖国和人民,更有对民族未来和美好生活的期望。正因为心中有着这样质朴、真诚的希望,才有了第二次他与灯光的交集——严格地讲,是微弱的火光。
信号弹划破天际,预示着战斗打响。但战争是残酷的,由于缺少先进的军事物资,我们可爱的伟大的战士,一瞬间彼此之间失去了联系,整个团部都焦急万分。在战场之上,这是最忌讳的事情,毕竟“人多力量大”,失去了大部队的掩护和支援,就像天上失群的大雁一样,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而且四周都是敌人,如果盲目奔走,只会成为掉入陷阱的羔羊,这种险境,即使是未经历战争的人想着都害怕。如果待援,天亮了依旧逃不过被歼灭的危险,就算不被歼灭,让敌人溜走,一切准备不都前功尽弃了吗?可谓两难!
在这千钧一发的重要关头,漆黑的夜空中摇晃着一点星光,一闪一闪很微弱,却让部队有了方向。正因为这样一点微弱的星光,部队找准了破敌的突破口,取得了胜利——“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看到这里,我们已然知道,点燃星光的就是郝副营长,星光的源头其实就是一根火柴,他用这根火柴换回了战斗的胜利,但是代价很大——是他宝贵的生命。因为他的这点微弱的光暴露了自己,成为敌人瞄准的靶子!无数的子弹穿破了他的身体。可能很多同学会问:究竟是怎样的伟力让他敢于点燃这一点星光呢?难道他不懂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吗?他肯定懂得!但这是无悔的选择。而且,他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脸上是含笑的。笑容中有安慰,笑容中有期待。一方面是为了能够为大部队谋得大局的胜利,另一方面更是为了祖国的未来!对,就是为了当前的我们!在他的心中,一切牺牲都值得,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于是,他才毅然慷慨赴死。这是怎样的精神?这是无畏的、无私的、英勇的精神!
回到郝副营长与“我”交谈的一刻。他“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朴实的话语中隐含着对祖国未来、民族未来的憧憬,有坚定的、不屈的信念,这份信念早已经根植于他的心间。正因为如此,他才会作出这样悲壮的决定——牺牲自己,为未来的我们能够享受和平、幸福和安乐。遗憾的是,他始终未能见到真正的电灯光,但我们却享受着他带给我们的明亮的、幸福的灯光。
于是,回到文本中的“灯光”上面来,灯光的意义就更加厚重了:
这是幸福的灯光。它隐含着解放战争时期奋战的革命战士的人生理想,正因为他们无畏、无私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的、幸福的生活,才有了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
这是生命的火光。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会鼓舞我们珍惜生活。今天,革命先辈的愿望已经变成了现实,是战场上那微弱的火光架起连通两个时空之间的桥梁,而这桥梁是千千万万的战士用生命铸就的。
他们的伟大无需多言!他们的付出让人感动 !
三、灯光与民族复兴
时代在发展,有些精神、有些品质亘古流传;人们在进步,有些人、有些事长留心间。《错位时空》(五四特别版)唱到:“总有这样一群‘新青年’为家国奔走、挥斥方遒。他们是百年间浴血奋战的少年,在这错位时空里让我们和他们,紧紧相拥。”时光荏苒,我们相聚在红旗下,回望历史,怀念英雄;仰望星空,瞻仰英雄,眼中不免泪水涟涟,如果没有先烈们的英勇牺牲,哪有民族辉煌的今天和明天?百年之前,我们的国家落后挨打,但我们并没有就此气馁,多少革命先烈毅然决然将生命奉献给祖国,今天才有璀璨的灯光照耀在世界的东方。这一切“多好啊”!我辈当自勉,更应该点燃并举起一束亮丽的灯光,照亮民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