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库体系建设下账户管理的相关建议

2024-10-12 00:00:00申知难
中国信息化 2024年9期

2022年初,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下发了《关于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司库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力图以大数据与业财融合理念为指导,以现金流管控和风险防范为核心,构建适应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一体化资金在线管控新模式——司库体系。

司库体系解决的是财务管理问题,运用的却是金融手段。作为资金管理的高级形式,司库体系拓展了传统的资金管理内涵,构建了包括资金、票据、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和借款、担保、应付账款等金融负债在内的金融管理体系,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战略决策支持。根据《意见》内容,司库体系将在防范资金风险、优化金融资源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资金数据作为司库体系的基础,主要依托于账户管理穿透监测,银行账户是经济活动的源头和企业的资金载体,账户管理清晰和资金管理到位,对实施集约、高效、安全的金融资源管理具有基础性作用和重要意义。

一、账户管理现状

随着企业集团对《意见》的不断深入落实,账户管理也发生了两方面重要变化:一方面,账户管理方式发生转变,“线下分散式管理”已逐步转变为“线上集中管理”;另一方面,账户管理的覆盖面也不断扩大,不仅对全部所属子企业实现统一管理,还将与经营有关的账户均纳入管控范围。但从实际情况看,账户管理的难度与企业集团体量成正比。随着企业集团经营发展,企业集团业务板块日益复杂,账户管理难度逐渐加大,账户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开户数量较多、范围较分散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政策背景下,监管机构放宽了银行账户的开立条件,在数量上也没有严格限制,一家企业在不同银行、甚至在同一银行拥有多个账户的情况十分普遍。同时,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各类第三方支付账户越来越多。账户数量的增加,一方面加大了企业集团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也为违法犯罪提供了可操作性空间。

在司库体系建设框架要求下,绝大多数企业集团目前均与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以期获得更好的金融支持。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企业集团所属企业如需在某地区开展相关项目,有可能被要求必须到指定的当地金融机构开立账户。这往往会导致企业集团账户范围“不得不”超出战略合作银行的规定范畴,进一步加大了企业集团账户管理的难度。

(二)闲置账户清理不及时

《意见》明确要求,要定期开展低效、无效银行账户清理。目前,企业集团所属企业因经营需要先期开立了多个账户,但由于个别企业只重视单位资金的流入、流出,疏于对账户进行管理,导致项目结束后对这些账户置之不理的现象并不鲜见,一家企业可能存在一定的、甚至过多的闲置账户。

(三)账户管理精细化程度不足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集团均制e6aa492c28cfeb38df6434453c0d9676定了账户管理制度,明确了管理要求,并将账户管理工作流程嵌入信息化系统。随着企业集团各类经济业务的不断丰富,账户构成也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大量保证金账户、专用账户、第三方监管账户的存在,使账户管理的外部不可控因素日益增多。同时,部分企业在管理中精细化程度不足,账户“混用”的情况时有发生,无法适应司库体系下对账户实施精细化管控的要求。

二、思考与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国资委就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后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明确提出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意见》将“加强银行账户统一管理”作为司库体系建设十一项管理内容中的第一项,进一步凸显了强化账户管理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只有把企业资金流出的“水龙头”把好、管住,才能对企业集团整体资金的运用实施有效监控、了解资金动向、降低资金风险,进而达到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和经济效益提升的双重目的。

综合上述思考,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清理存量控制增量,健全账户管理制度

企业集团可对全级次子企业的现有账户及用途进行全面摸排,摸排时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细化账户信息,明确一般账户和其他专用账户在经营中的用途。有条件的企业集团还可以与自身合同系统进行对比梳理,核实现有账户的开立、使用是否基于实际经营需要,以业务角度的视角甄别出现存的闲置账户。同时,企业集团可从自身管理需求出发,健全账户管理的审查、审批及备案制度,明确账户开立流程,从严审批新增账户,确保全级次子企业的新增账户能在集团资金监测体系下运行。

(二)建立分级分类体系,细化账户管理要求

账户管理既要重视防范使用风险,同时也不能影响资金使用效率。企业集团可建立分类分级银行账户评估体系,一方面,通过账户性质、开户范围、是否实行自动获取交易流水和余额等账户基本静态情况进行分类,另一方面,通过交易频次、交易内容等账户动态情况进行分级,结合两种维度,可将账户划分为“正常账户、限制账户、可疑账户、拒绝账户”四种管理类型。被定义为“限制账户”后,应下调将日累计限额和交易笔数,同时提升事后检查频率;被定义为“可疑账户”后,除加大将日累计限额和交易笔数下调力度、提升事后检查频率外,还应视情况进行提级管理;被定义为“拒绝账户”后,则应限期完成销户。企业集团可根据分类分级的结果,同步建立以“账户质量”为导向的考核体系,推动账户管理从“后视镜”变成“导航仪”,有效规避资金风险,更好地整合资源,服务企业集团发展战略。

(三)发挥财务公司优势,强化账户事后监督

根据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规定,财务公司的目的是加强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集团均已成立财务公司,并以财务公司为依托落实司库管理各项工作部署。财务公司通过与集团战略合作银行建立“财银直连”关系,在获得所属企业授权后,能够直接、快速地从商业银行获取其账户流水及余额。企业集团可进一步强化财务公司职能定位,赋予财务公司一定的账户监管权限,如授权财务公司定期对账户情况进行分析、授权财务公司行使账户监督职能等,使其可以充分发挥资金监控的作用,在账户管理方面扮演好“吹哨人”这一角色。

(四)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助力账户实时监控

在司库体系建设不断推进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账户管理对金融科技的应用需求愈发凸显。传统依靠人工(手工)监测和管理的方式已远远无法满足企业集团日益精细化的账户管理要求。财务公司应正确把握“作为企业集团内部金融机构的服务属性和作为企业集团管理平台的辅助管理属性”,打破思想桎梏,强化金融科技赋能账户管理,充分依托RPA机器人等技术,拓宽账户数据传输渠道,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企业集团对于账户实时监控的需求,解决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难点和痛点,助力企业集团提升账户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