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封面常见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分析

2024-10-12 00:00:00杨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4期

[摘 要] 封面是图书的外包装,是图书的主要部件之一,通常用于保护书籍、传达图书信息、提高美观度、吸引读者。封面可以体现书籍的主题、风格和特点,以及作者的意图和品牌形象。广义的封面既包括封一、封四,也包括书脊,而狭义的封面则侧重指封一。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读者对图书封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近年来,图书的质量问题层出不穷,出版业的监管力度加大,这对封面的设计、印刷、制作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对图书封面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具有实践性的应对策略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关 键 词] 图书封面;问题;成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4-0149-04

一、图书封面常见问题

(一)设计问题

1.封面上图片的选择失当

图片是封面设计中最常见的使用元素之一,也是最具视觉吸引力的元素,如果图片导向不正确,则会引起重大的舆情。导向不正确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图片内容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差错。比如,某出版社在设计一款旅游类图书封面的时候,就使用了伤害民族情感的照片,并且将该图放置在封一的位置上。该图书一经网友举报,就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二是图片内容不符合特定读者的健康成长,这在教辅类图书的封面设计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在笔者负责的一本面向中学生的教辅封面上,美术编辑设计了中学生放假后去河边游泳的情景,这显然与当下宣传的防溺水教育是违背的。三是图片内容与事实不符,存在知识性差错。比如在一本关于孙传芳的传记作品中,美术编辑在封面却错误地使用了皖系段祺瑞和奉系张宗昌的照片。这种错误不仅让读者感到困惑,还可能对书中人物的形象造成误导。

2.封面元素布局不合理

这种不合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位置的不合理,另一个是主次的不合理。国家标准《中国标准书号》(GB/T 5795—2006)规定:“在封底(或护封)上,中国标准书号应以条码格式印刷在封底(或护封)的右下角,条码符号上方印OCR-B 字体的中国标准书号。”然而,在市场上,有的美术编辑为了追求设计效果,会违背标准的要求,将条码放在封四的正中间,这就是封面元素位置的不合理。

主次的不合理更多的是主书名和副书名位置的不合理、多位作者顺序的不合理。根据规定,封面上主书名的字体字号均应重于或大于副书名,rG30EpCbHh74bvMRKEl1F84zXSU2dCaBrMPcv/2Cuzg=而在市场上,有的图书的副书名的字体字号远远超过了主书名,既违背了相关的出版规定,也不利于图书的传播。多位作者顺序的不合理,最常见的是当多个作者名竖排的时候,常常把作者的顺序搞错,本应排在最右边的却排在了左边。

此外,常见的设计质量问题还有封面使用的字体、字号与整体的设计风格不协调,影响美观和可读性;文字排版混乱,不遵循一定的排版规则,比如书名、作者名、出版社等信息位置不当,或者字体、字号、行间距等设置不一致;封面元素的布局太拥挤或者太稀疏,视觉效果不好。

(二)编校问题

1.文字差错

图书封面上的文字差错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包括编辑、校对、印刷等环节的疏忽。文字差错不仅影响图书的整体质量和美观度,还可能误导读者,降低读者对图书的信任度。因此,出版社和相关工作人员在图书出版过程中应严格把关,确保封面文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1)错别字。这是封面上最常见的文字差错之一。可能是打字错误、字体识别错误或校对不仔细等原因导致。比如,将“杰”误打成“节”,“德”误打成“徳”等。这些错误有的改变了原来的意义,有的字形错误,使用了异体字,给读者带来了困扰,也直接影响了图书的质量。(2)漏字。有时由于编辑的疏忽,封面上的个别文字可能会被遗漏。这会导致句子不完整或传达的信息错误,表达歧义或者含混不清,给读者带来困扰。(3)多字。与漏字相反,有时封面文字中可能多出了不必要的字,在实际的编校过程中这也是最常见的,这会让表达不通顺。(4)作者名、书名错误。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可能是信息录入错误或校对不严格导致。作者名或书名的错误可能误导读者,损害作者的权益。(5)出版社名错误。出版社名的错误可能影响到图书的归属和版权问题,对出版社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比如将出版社中的“海南出版社”误为“南海出版社”,而事实上并没有“南海出版社”,只有“南海出版公司”,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出版社的名称结尾是“公司”两个字,比如“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不应写成“中国友谊出版社”。(6)拼音差错。《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规定:“国内出版的中文书刊应根据本标准的规定,在封面,或扉页、或封底、或版权页上加注汉语拼音书名、刊名。”“中文书刊名称拼写基本上以词为书写单位。”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在封面上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有:拼写的基本单位区分不当,把以词为单位错为以字为单位;排版方式错误,以词为单位拼写,而没有在词与词的拼音之间加空格;拼写错误,对前后鼻音、虚词等拼写理解不深入,造成多或者漏字母;特殊词汇的错误,比如“陕西”的拼音为了与“山西”的拼音做出区别,经中国地名委员会认可,写作“Shaanxi”,不熟悉这一条,就会在封面拼音的拼写过程中出错。此外,应当注意的是中文书刊的汉语拼音一律横写。

2.相关内容不一致

相关内容不一致有多种表现,常见的有:(1)作者姓名不一致。常见的是作者姓名中的用字不一致,这是同音字、形似字、异体字使用混淆造成的,如“于”被排成“干”,“畲”被写成“畬”,“蚋”被排成“蜹”等。(2)多位作者排列顺序不一致。最常见的就是封面上多位作者的顺序与副书名页上、CIP数据中的作者顺序不一致,特别是在封面文字版式竖排的情况下,排在第一位的作者名应该在最上或者最右边的位置。(3)书名不一致,在书名中有标点符号的情况下,这种问题最常见。比如书名有间隔号,在封面中有可能会被误打成点号或者逗号,有时候美术编辑为了设计需要,用空格代替了间隔号,这就造成了与实际书名不一致的情况。(4)封底条码与版本记录页书号不一致。图书的书号都是唯一的,有些图书的封底条码与版本记录页的书号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这不仅违反了出版规范,还可能给读者购买和图书馆管理带来不便。(5)著作方式不一致。常见的著作方式有著、编、主编、汇编、改编、译等,这些不同的著作方式都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图书的成书过程和原创性程度。在出版过程中,常常会有彼此矛盾的问题,造成封面、副书名页、CIP数据中的著作方式不一致,影响了图书的编校质量和设计质量,比如在封面上是××著,而在副书名页却是××编著。(6)封面宣传文字与内文不符。一些图书为了达到装饰和宣传的效果,常常会从内文中节选一部分精彩的文字放在封一或者封四上面,然而经过多次编辑校对工作,内文字词已经有所改变,而封面上仍保留原来的文字,这就造成了内外不一致的差错。

除此之外,封面上常见的差错还有语法差错、标点差错、数字用法差错等错误类型,这些问题由于处在封面上,它往往比在内文中的影响更大,直接影响读者对图书质量的判断。在新修订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判定和计算方法》中,封一上的文字差错,以对应计错数加1倍计算,由此可见封面编校质量的重要性。

(三)印刷问题

印刷是纸质图书生产的关键环节,不仅关系到图书的整体质量,更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常见的印刷质量问题有:(1)颜色问题。印刷过程中颜色失真,造成封面印刷的图像不清晰;图像的分辨率不足或印刷过程中的技术、设备问题导致图像质量下降;印刷过程中出现颜色饱和度选择偏差,导致颜色深浅达不到设计要求等。(2)工艺问题。覆膜不平整、有气泡、局部有脱落、膜面有划痕划伤等,影响封面的美观度和耐用性。烫金或者银部分出现脱落、颜色不匀或烫印位置不准确等问题。(3)材料问题。封面使用的纸张质量达不到印刷的实际要求,如厚度不足或者表面凹凸不平整、有褶皱、受潮等问题。油墨的粘附性能不佳,运输过程中脱色。

二、成因分析

图书封面的设计和印刷关涉多个部门、多个环节,这其中既有作者本人的意愿和审美期待,也有责任编辑对书稿的理解和要求,还有美术编辑对作者、责任编辑意见的理解及吸收。这些各种各样的设想经过美术编辑的艺术创造,最终形成一本书的封面设计方案,审定,然后交付印刷。这一系列复杂的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或者错误都会直接影响图书的封面质量,进而影响图书的整体质量和市场销售情况。因此,对封面常见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就封面设计而言,其出现差错的成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美术编辑专业技能水平不够,对主要的设计软件使用不熟练,不能很好地落实作者和责编的构想,同时也缺乏图书封面设计的经验,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二是美术编辑对图书封面设计方案理解有误差。图书封面虽然越来越精致、美观,艺术性也越来越强,但是它依然附属于图书的一部分,而不能为了追求艺术性或者美观性而脱离图书的内容定位、读者定位、市场定位。三是各环节、各部门缺乏足够的沟通,各自为政,比如美术编辑只按照自己的艺术构思来设计方案而不理解出版管理规定、不理解图书的内容和定位,或者责任编辑一味强调要满足作者的构思而损害了封面设计方案的美观性,等等,都会影响图书封面的设计质量。

就编校质量问题而言,主要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编校人员对封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和编校水平不足。在编校环节,编校人员没有仔细校对封面文字,或者对封面元素核对检查得不够仔细,或者中途变更了书名或封面相关文字,而因为各种原因,只修改了部分内容,漏掉了其他同样需要修改的内容。二是编校人员对涉及封面的有关出版规定了解掌握得不清楚,不了解封面上具体应该排放哪些元素,有怎么样的版式要求,比如封面上是不是要加图书名称的拼音?拼音能不能竖排?拼音的拼写规则有哪些?如果编校人员不熟悉《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那他就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就容易出错。

印刷是封面生产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有可能是设计阶段造成的,比如设计时使用的图像分辨率过低,也有可能是印刷环节自身的问题,比如设备压力不够,不能实现预定的印刷目标,比如烫金部分不全;纸张薄厚程度不均匀,封面不平整;制作工艺落后,达不到预想的设计效果;油墨质量问题,等等。

三、可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应提高对封面质量的重视程度

封面在我国古代典籍中被称作“书衣”,有软面的,也有硬面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软和硬不代表装帧等级,更多的是一种材质的区分,比如软面的可能是以纸或布帛、绫罗绸缎为材质,硬面的可能是以木或竹为材质。《藏书纪要》云:“用宋笺藏经纸古色为上……签要款贴,要正齐,不可长短阔狭,上下歪斜,斯为上耳。”《中国书装源流》中记载道:有清一代,纶音之书,其装皆用红线,面用黄色,敬王命也。每年颁行历书,亦用红线,面用黄色或红色,敬授时也。各省府州县,进呈方志,亦皆此装,敬民事也。搢绅之书装亦如之,敬秩爵也。其他私人喜庆之书,则线与面皆用红,盖以红色为吉也。此明代已然,清沿用之。……凡田赋上户部者,其册面皆用黄纸,名为黄册,有司征税编徭,则其册不加黄面,名为白册。皆定制也。由此可见,图书的封面即使在古代也是有一定的要求和标准的,无论是选材还是颜色,无不体现着古人的审美趣味和对封面的重视程度。

现代图书的封面比之古代图书封面,其重要性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第一,古代图书的封面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是传递信息、保护书页、体现作者的审美趣味。而现代图书封面是重要的信息载体,它如同一本书的名片。其上所刊载的书名、作者名、出版单位等信息,不仅是书籍基本信息内容的展示,还是读者认识和识别不同图书的主要依据。第二,图书封面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书籍的内容和格调。利用色彩、图案、字体等元素,将图书所表达的主题、蕴含的情感以及作品的风格直接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吸引读者的眼球,引起读者对图书内容的阅读欲望和购买欲望。比如海南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的《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改革开放30年口述史》的封面上,设计师选择了大面积的、渐变的中国红为主色调,然后在底部加上海南省政府成立时挂牌的现场照片。中国红以其热烈和浓郁的色彩,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它象征着热情、奔放和活力,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进取心,象征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代表着中华民族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的精神风貌。再加上当年的现场图片,读者可以在这种颜色的渐变过程中感受到海南30年由弱到强的发展变化。第三,图书封面还具有文化价值。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封面,设计师插入了大量的民俗元素,放风筝、贴窗花等图案,这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一些地方出版社的图书封面设计中,设计师往往选择具有当地代表性的元素融入其中,一来宣传当地文化,二来增加图书封面的文化价值,比如在《中国语言资源集·海南(汉语方言)》的封面中,设计师就插入了具有海南地域特色的“五公祠”的照片来增加图书封面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底蕴。第四,封面设计也是一种艺术创作,它虽然附属于图书,为图书内容服务,但它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具有审美价值,给读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审美的满足。特别是现在很多图书在包装上都使用了塑封工艺,销售人员出于保护图书的需要,往往不允许打开塑封,而读者只能通过封面来判断一本书的内容和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封面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责任编辑应加强与美术编辑、作者、印刷厂的沟通协调

在封面设计的过程中,有效沟通是避免封面质量问题的重要方法。封面设计方案的最终形成离不开美术编辑、责任编辑、作者的多方协作沟通,特别是责任编辑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责任编辑是一本书的主要责任承担者,是图书出版的产品经理,也是对图书的定位和内容理解得最为深刻的角色,同时,相比美术编辑和作者,责任编辑更熟悉出版管理规范,理应成为封面设计环节掌握全局的管理者。

在封面设计初期,责任编辑应与作者提前沟通,就封面设计的方案达成初步意见,特别是对作者强调的图形、图像、图案、色彩、字体等元素要有一个明确的记录,再传达给美术编辑。同时,责任编辑也要把图书的主题、市场定位、目标读者以及希望传达的信息告知美术编辑,使其进一步明确设计需求和目标。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各方要保持沟通流畅,尽可能面对面地交流,如果不能面对面交流,也要利用各种通讯工具,比如打电话、发短信、发邮件、微信视频等方式, 加强沟通。尤其是有了初步的方案时,要及时讨论设计方案,对需要调整的元素应尽快调整,然后反复确认,保证修改到位。在封面设计方案确定之后,要及时将设计文件发送给印刷厂,详细说明印刷的工艺要求、纸张规格、油墨以及颜色的饱和度等其他应注意的事项。此后也要及时跟进印刷进度,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沟通、及时解决,确保封面的设计方案准确呈现。

(三)编校人员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

编校人员在图书封面制作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应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具体来说,编校人员首先应该学习跟封面相关的各项出版规范和要求,比如《图书和其他出版物的书脊规则》(GB 11668—1989)、《中国标准书号条码》(GB/T12906—2008)、《 中 文 书 刊 名 称 汉 语 拼 音 拼 写 法》(GB 3259—92)、《学术出版规范 图书版式》(CY/T120—2015)、《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中国标准书号》(GB/T 5795—2006),要对图书封面上必须具备哪些元素、元素的版式位置和格式等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其次,编校人员要提高自己的编校能力。在封面设计完成之后应仔细校对封面上的文字信息,确保没有错别字,没有多字、漏字。此外,编校人员还应仔细检查相关内容,确保封面、CIP、副书名页三处的信息统一。最后,编校人员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要多关注市面上各种图书的封面,这样在具体的方案设计和修改过程中能提出中肯的意见,间接地提高封面的设计质量。

(四)要建立规范的封面检查制度

在封面设计完成下厂印刷之前,要指定专人对封面进行专项检查,对重点信息,比如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条码、书号等信息,要逐一比对,确保准确。重点是图书的封面,为了保证印刷质量,可以先制作样书,然后再大规模印刷。

图书封面虽然内容不多,但是它的位置最显眼,所承载的信息量十分丰富,地位也非常重要,它不仅标识图书的身份,展现图书的内容,还传播文化,体现出版社的形象。因此,要高度重视封面设计,确保封面设计的质量。

四、结束语

封面是一本书最好的、最重要的、最直观的宣传片。它是读者首先接触到的书籍元素,能够在第一时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优秀的封面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进一步了解书籍的内容。对于出版社来说,封面设计是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些优秀的图书品牌,其封面的辨识度就非常高。比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理想国”系列图书,简约大方,白底黑字,通过一个简单的字母“M”,读者马上就会想到该出版社,并联想到同系列的其他图书,进而达到宣传和促销的双重效果。通过独特、专业的封面设计,出版社可以展示自己的审美品位和专业能力,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和信赖。同时,优秀的封面设计也能够提升出版社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综上所述,图书封面对于书籍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传递书籍的重要信息,还能够塑造品牌形象、展现文化价值并促进销售。因此,出版社应该高度重视封面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努力,设计既体现本社品牌定位又具有一定市场辨识度的封面。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