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互动”教学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

2024-10-12 00:00:00高淑敏王子玉刘行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4期

[摘 要] 南海区域海洋学是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针对学生课程学习“主动性差、互动不足”等问题,我们创新探索“主动+互动”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设计创新思路,聚焦学生,以OBE成果导向、BOPPPS教学模式为理念,改进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探索考核评价体系,以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互动度。结果表明:“主动+互动”教学模式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受到了广泛好评,可继续深入创新探索和推广实践。

[关 键 词] 主动性;互动度;教学创新;南海区域海洋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4-0093-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设海洋强国,最关键的是人才建设。2018年,教育部指出,要“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目前,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主动学习能力不足,和教师、同学互动度不足等问题。要明确教学目标,设计科学灵活的授课方式和有效的评估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和爱国意识、海洋国土安全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这些是讲好、学好海洋类课程的关键。

一、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以南海区域海洋学课程为例,阐述“主动+互动”教学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过程,南海区域海洋学是某高校针对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核心必修课,开设于三年级下学期。该课程继海洋科学导论课程之后,围绕中国南海海洋学,主要介绍中国近海基本水文及气候特征,南海环流、潮汐、波浪等特征和温度、盐度等水文要素分布及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海洋国土安全观。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海洋科学基础知识和数理基础,还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海洋与国防安全观念。基于该学科特点,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教学痛点。

(一)课堂学习效果差,学习主动性不高

课前,学生不能做到主动预习,或者预习效果差。课上,教师讲授对学生吸引力不足,导致学生没有兴趣思考教师所讲的内容,对教师所讲的分析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掌握度不高。课后,没有主动复习的习惯,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得不到巩固。学生在学期结束后,无法掌握教师讲授的知识,相关知识也得不到拓展,更不会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新也就难上加难。

(二)学生被动参与,互动不足

虽然教师授课时也有问题导入、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环节,但课上很少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与教师互动少;课后,学生之间也缺乏探讨互动,学习效果未知,疑问找不到解决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松懈,存在兴致不高、积极性不足等问题。需要创新互动模式,教与学互促互进。

(三)教师不够了解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能做到课前认真备课、课堂熟练讲述,但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不明确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不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与学生没有“心心相印”。还有的教师使用“现有的课件”,没有因地制宜地制作符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课件。有部分教师是课上读“课件”而不是“讲内容”,这样的课堂往往死气沉沉,大部分学生也因为学不懂而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兴趣。

(四)知识点和当前海洋国土安全问题结合不足

部分学生对南海海洋国土范围认识不足,海洋国土知识匮乏,海洋观念落后。部分学生对海洋权益问题认识不足,缺乏经略海洋的战略思维,忽视了海洋利益争夺主体的复杂性,对南海海洋国土安全意识薄弱。部分学生海洋安全忧患意识不够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足。

(五)教学效果得不到及时反馈

在以往的教学授课中,整个教学学期仅开展一两次教学评价,较少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因此,也不能通过学生的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及课程深度。教学反馈不及时,需要通过雨课堂等形式让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情况,教师也能第一时间把握教学进度。

(六)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不全面

在以往的课程考核中,期末考试成绩往往占比很大,学生仅通过背诵重点,甚至是靠考前临时突击的方式就能获得高分,容易成为学习的机器,而不去认真思考课程学习本身的目的,也很难去主动学习。至于平时成绩,教师也往往只根据学生的出勤率、作业提交情况和几次课堂提问给学生打分,很难真正评估出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平时成绩(出勤、作业)+期末成绩”的评估方法不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需要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全面展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能真正学以致用。

二、创新理念及思路

(一)教学理念创新

1.成果导向教育(OBE)

通过课程改革,要做到从“教”到“学”的转变,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OBE教学以预期成果产出为导向,来组织、评估教学内容,即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导向,反推教学规划和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成果顺利落地,是一种以学生为本,以不断改进为保障,采用逆向思维的教育理念。部分高校已经采用OBE理念进行教学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OBE以学生为中心的成果导向理念,教师要改变“满堂灌式”和“读课件式”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主动去接收新知识。结合新媒体等多元化教学形式,方便教与学。对于教学评价,强调“以学论教”的评价原则,教学评价主要聚焦在学习效果上。同时强调阶段性成果与最终成果,将评价体系贯穿教学全过程,并在评价中不断探索改进。

2.BOPPPS教学模式

考虑如何为学生学习提供组织、引导和帮助,以及教学中怎样辅以必要的讲授。采用BOPPPS模式:从导言、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这六个方面组织开展教学。教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最终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王宁等基于BOPPPS模式,设计中国近海区域海洋学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问题导向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打破“沉默课堂”,提升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创新

通过学习南海区域海洋学,学生总体上了解南海自然地理特征,掌握南海区域水文气象各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和创新意识,掌握海洋学常见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树立正确海洋国土安全观,增强国家主权意识和政治认同。

以OBE学生成果教育为导向,采用逆向思维创新设计南海区域海洋学以下教学内容。

1.注重思政教育

海洋意识是确立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思想基石。在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中,帮助大学生增强海洋安全、海洋国土、海洋政策、海洋资源、海洋科技、海洋环保等意识,让大学生了解更多的海洋法律制度,了解海洋权益的相关概念和范畴,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充分发挥教师在培育大学生海洋意识上的关键性作用。

通过对南海区域海洋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内容及过程与“海洋国土安全观”思政内容融合的研究,分析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统一的有效方法,总结专业课教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结合国内外“南海安全”“国家安全”和“海洋意识”相关文献,梳理南海海洋国土安全研究现状,挖掘课程潜在的思政教育元素。针对校内师生开展海洋国土安全意识问卷调查,并进行访谈,了解校内师生南海海洋国土空间安全意识,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意识薄弱环节,明确师生通过课堂来学习海洋国土安全相关知识的需求。在南海海洋战略发展背景下,从南海海洋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及资源安全三个方面,剖析总结南海海洋国土安全思政教育内容。全方位让学生了解南海海域划界、主权归属、搁置争议等问题,结合纪录片放映、撰写心得体会等多种授课方式,提升讲好故事的能力和技巧,把握思政教育授课节奏,通过学生填写的课程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

2.讲好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建立良好的师生印象至关重要。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学生重新认识自己,以最佳的状态开始学习新的课程,营造互动性高、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简短视频或者海洋科学小实验以及课程概况的讲述,比如大洋环流视频、海洋内波实验演示等,让学生大致了解本门课程的主要讲授内容并产生兴趣。

3.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及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将参考书中的章节内容有计划地进行增减,如增加南海岛礁地理特征、南海生化特征和海洋与国防安全的内容,减少海冰等南海非典型海洋现象的内容。

4.知识化繁为简

南海区域海洋学课程需要海洋科学知识储备和数学物理知识,课程内容繁多而复杂。教师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通过简洁易懂的讲解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让学生学得会、学得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举一反三的能力。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教学知识点流程化,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理解前因后果,难点将不再是难点,而是基础知识的延伸。

(三)教学方法创新

除了教学内容的创新外,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使学生主动学,让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断给教学方法反馈。

1.BOPPPS教学模式

采用 BOPPPS 模式组织教学,教师通过问题、实例进行引导,课中多用问句,让学生不断思考和发现,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学习。

教学实施过程:(1)“导入”。即通过视频、问题、现象、实验等方法开始课程,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2)“目标”。即介绍本节课程学习目标,让学生把握课程重点,目标设置要合理、恰当。(3)“前测”。即采用问答、小测、讨论、问卷等方法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摸底,以便更好地调整课程节奏及深度。(4)“参与式学习”。即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集体讨论、小组汇报等方式让学生深度参与到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合作能力。(5)“后测”。即在课堂后或课程中通过习题测试、问答、汇报等方式充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设计。(6)“总结”。即总结归纳课程知识点,巩固课堂效果,让学生进行补充,教师最后强调课程重点、难点;教师可布置拓展学习、知识延伸等课后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2.雨课堂平台的使用

课前通过雨课堂发送预习材料,在线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课上,学生通过扫码进入雨课堂,以便课后看到课上所使用的教学课件。课中利用雨课堂点名提问问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利用雨课堂的随堂发题功能,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利用雨课堂录制实时课堂,以便学生课后巩固复习。利用雨课堂发送课后习题和课后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分组合作

在雨课堂上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小组的成绩决定成员的个人成绩。学期结束时,对排名靠前的组别成员给予奖励。让每个学生为了自己和团队的荣誉而努力,以便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大局观念。

4.利用新媒体和智慧教学平台进行及时的反馈和交流

课前,利用雨课堂的数据分析、资源文件及测试评价等功能,及时了解学生对上一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课中,教师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即时点评;课后,通过教学平台、微信、QQ等通讯工具,教师对学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指导,并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掌握不牢的内容以及课堂拓展内容进行指导。

5.优化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在考核方面,将多模块过程性评价和项目式考核相结合,同时强调阶段性成果与最终成果。过程性评价就是要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使学生出于“认知兴趣”而学习。我们将评价过程融于教学过程中,定期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使教师、学生都能及时了解学习效果,并借鉴其他学生好的学习经验。将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一方面是巩固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是基于评价内容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及方法,形成正向循环。过程性评价内容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表现、课外学习、作业评价等,可借助线上平台评价表的方式进行记录。项目式考核是对学生过程性学习效果的展现,可以采用学习报告、课程论文、传统的课程考试等方式进行,可以让学生自我总结,并增强学习效果,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在评价体系中融入思政内容评价,培养学生的海洋强国意识,将考核评价作为一种学习和育人方式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中。创新改革后的评价体系,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强化学生的国土安全意识。

三、教学创新实践流程

聚焦学生,以“主动+互动”为教学模式关键点,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内容,发掘教学方法,并解决开篇提出的6个问题,其流程图如下。

南海区域海洋学教学创新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主动性不高”“互动不足”等痛点,提出“主动+互动”教学创新模式,该模式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BOPPPS教学模式的创新理念,改进教学内容,发掘教学方法。这四个创新内容相互补充促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四个创新方法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式增强互动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互相促进,共同服务于主动性和互动性的提升。同时解决思政内容不足的问题,雨课堂加深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教学平台解决反馈不及时的问题。针对考核评价体系,我们提出过程性评价和项目式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过程性评价贯穿创新内容、创新方法的全过程,并随时进行改进,过程性评价通过强化阶段性成果,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创新实践成果

南海区域海洋学课程中“主动+互动”教学创新改革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通过开展以“聚焦学生、成果导向、主动互动、过程评价”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经常在课间或课后请教问题,提出思考。通过课后调查发现,接近一半的学生掌握了80%以上的教学内容,一半左右的学生掌握了60%~80%以上的教学内容,仅少数学生掌握了60%以下的教学内容。几乎所有的学生反映很喜欢这种教学模式,整体效果很好,尤其适合基础没那么好的学生。

南海区域海洋学课程将进一步深化教学创新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互动探讨,并探索教学方式的其他可能,同时将“主动+互动”教学模式推广到其他课程。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N].人民日报,2013-08-01(1).

[2]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Z],2018.

[3] 王晓,韩友美,焦明连,等.面向OBE的《海洋测绘》课程质量达成度评价方法构建及应用[J].北京测绘,2021,35(8):1136-1140.

[4] 王宁,杜辉,刘科峰,等.基于BOPPPS模型的中国近海区域海洋学教学设计探索[J].成才之路,2021(5):20-21.

[5] 高良坚.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海洋意识培育的现实意义及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138-141.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