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路径研究

2024-10-12 00:00:00苗春雨赵冉陈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4期

[摘 要] 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但目前存在很多问题。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推动下,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成为新的历史课题。作为燕赵大地的大学生群体,理应承担起传播燕赵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双重责任,成为讲好燕赵故事和中国故事的代言人。主要分析了燕赵文化的主要内容和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强调其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且详细探讨融入的原则、资源选取的范围和融入的具体途径,尝试为大学英语的文化翻译教学提供帮助。

[关 键 词] 燕赵文化;翻译教学;大学英语;融入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4-0061-04

燕赵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燕赵文化既具备中华文化的一般特征,也具有自身的独特特点。对燕赵大地的大学生群体来说,传承区域文化,向世界传播燕赵文化和中华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双重文化翻译能力的重任落到了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上。将燕赵文化融入英语翻译教学可以打破现在翻译教学的瓶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那么选取文化教学资源需要遵循哪些原则,需要采用哪些形式来拓展翻译教学的方式,以确保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翻译能力,实现文化翻译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一一详细论述。

一、燕赵文化的主要内容

燕赵大地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独特的区域文化。不同时期对燕赵区域范围定义不同,广义来讲,它指古燕国、古赵国和古中山国的领地区域,北界为燕山,西界为太行山,黄河为南界。对应现在的行政区域划分,大致包含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和河南的部分地区。正是因为燕赵大地的交界位置造就了它的历史重要性,成为兵家必争和统治核心地区,多民族也在这里纷争融合,形成了璀璨的燕赵文化。

燕赵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演进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燕赵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手工艺和民俗戏曲等优秀文化遗产,又有故宫、长城等文化古迹。同时在多学科领域产生了不可动摇的成就,比如在思想上古有荀子和董仲舒,文学上古有窦汉卿和曹雪芹,医学上有中医鼻祖扁鹊和刘完素等。燕赵文化具备中华文化的一般特征,又蕴含自身与众不同的区域特点。正是燕赵大地上古今众多仁人志士和燕赵儿女的历史故事才赋予了燕赵文化独特的文化特征,具体来讲如下三点。

首先,“慷慨悲歌”是燕赵文化众所周知的首要文化特征。它并不是指为了一己私利而拔刀相向的寻衅滋事,也不是冲动之下的意气用事,而是一种生命价值选择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具体体现。在面临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怀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燕赵之士总能站在最前面书写浓墨重彩的历史故事。比如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不顾生死弹劾权奸的明朝杨继盛,不畏权势力争颁布《大明历》的南北朝祖冲之,还有革命先驱李大钊,等等。“慷慨悲歌”已经沉淀成为反映燕赵文化精神本质的标识。

其次,和谐包容是燕赵文化的一大特征。由于燕赵大地古代处于民族纷争和冲突的核心地带,因此也成为各民族交流和融合的中间区域,因此在历史的长河中造就了崇尚和谐,包容万象的文化特征。

最后,创新求变是燕赵文化另外一个特征。在思想领域,燕赵学者,比如荀子在几千年前就吸收道、墨、名、法各家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儒学。董仲舒创新提出“天人三策”。在医学领域,中医鼻祖扁鹊首创望闻问切四诊法。这些历史人物共同的特点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出对后世有深刻影响的学说或作品。

二、燕赵文化的外宣和翻译的重要性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同时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然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离不开全国各区域文化的发展和推广。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承载着传播中国文化价值的重要使命,而地方文化是中国文化话语建构的重要资源。

燕赵文化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推进燕赵文化的外宣工作。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沿线国家和区域互动广泛增多。作为“一带”与“一路”在环渤海地区的重要交汇点,随着国际陆港一趟趟中欧班列的运行,燕赵大地浓墨重彩地书写着历史的画卷。站在历史和时代的支点上,中华文化促进会抓住机遇,于2023年3月成立燕赵文化委员会,说明燕赵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深入挖掘弘扬燕赵文化,落实好国家文化建设目标任务,宣讲好燕赵大地人文历史故事,推广好燕赵大地的物华天宝,必须完成好护住历史“根脉”的光荣使命。

同时,在外宣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对燕赵文化的翻译。以全球通用英语进行翻译为首选,可以作为有效的媒介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其他国家的沟通。加强燕赵文化翻译,建设弘扬燕赵文化研究外宣平台,深入落实双创要求,致力于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燕赵大地文化社会协同发展,全面展现一个真实、立体的燕赵大文化,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翻译教学一直以来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翻译能力的高低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也是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必然要求。但是通过调查可知,时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翻译教学时间和广度深度不足。随着当前大学英语课时不断缩减,课堂教学更加重视听力和阅读的教学,同时四六级考试辅导也会占据一定的课时。相比较而言,翻译教学时间远远不够。不仅如此,由于教学和练习的时间受限,翻译所涉及的广度和深度也很有限,对于翻译技巧的讲解少之又少。

其次,翻译教学资源陈旧单一,与时代需求相脱节。大部分翻译教学资源局限于综合教程的课后练习题或者四六级真题,少有教师能结合时代需求拓展翻译学习资源,也少有教师能够整合成一套连续的翻译教学体系。

再次,翻译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相对于其他英语技能的教学,翻译教学模式相对简单,基本停留在学生练习、教师讲解的阶段,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这导致的后果是无法唤起学生对翻译的重视和兴趣,学生很少会在课下自主练习翻译题。

最后,翻译教学整体教学效果欠佳。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翻译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未能得到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响应国家提高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的号召,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将文化翻译融入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是未来站在世界舞台与国际对话的中国代表,更是中华文化和区域文化的传声筒和传播者。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需要承担起培养具备良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人才的重担。对于来自燕赵大地的大学生来说,一方面要能够用英语讲好中华文化,另一方面还要讲好燕赵文化。因此作为燕赵大地的英语教师,有责任将中华文化和燕赵区域文化融入翻译教学,并且深入研究翻译教学体系的构建,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阶段锻炼学生文化翻译能力的崭新格局。

四、燕赵文化融入翻译教学的内容选取

燕赵文化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必须解决的是燕赵文化教学资源的选取问题。下文将从两个方面详细阐述教学资源选取的原则和选取的领域。

燕赵文化内容选取的原则是有效翻译教学的前提。首先要遵循与时代相结合的原则。对传统的文化资源进行摘选,所选的翻译教学素材应该符合时下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需要,找到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紧密相关的文化内容,赋予其新的活力和时代价值。比如燕赵文化中创新奋斗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统一,和谐共生的理念也与当今共同体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在翻译文化讲解时,可以把中华文化的一般要义和燕赵文化的区域文化相结合进行讲解,这样也符合国际传播舞台对学生双重阐释能力的要求,即学生既是中华文化故事的优秀传递者,又是自身区域文化优秀的讲述者。这样学生讲出的中华文化故事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会有血有肉、声情并茂,更容易产生共情进而被听众接受。

其次要遵循与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优先选取学生熟知的世界文化资源进行翻译,然后选择学生相对不熟悉但是非常经典的文化载体进行翻译,最后选择学生不熟悉的文化资源进行翻译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关注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关照文化资源本身的重要性。由于英语翻译教学时间有限,根据此原则可以提高翻译教学课堂利用效率,进而到达“所学即所用”的目的。比如承德避暑山庄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都享有盛誉,它所承载的帝王文化是国际受众非常喜欢了解的。因此,在翻译教学中,关于它的翻译练习必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再如河北帝王陵墓东陵和西陵对比来说,由于位于唐山遵化的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因此它的翻译讲解和练习一定是多于西陵的。

最后要遵循与国际接轨的原则。燕赵文化融入英语翻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国际传播能力,因此所选取的文化翻译资源也应符合国际交流和传播的需要。换句话说,出于传播目的,必须考虑受众群体的心理特征和接受程度。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有些中国文化对他们来说很难理解。但是在现在转文化传播时代,文化认知传播之前最重要的一步是情感共同体的建立。只有先在情感上引起对方的共鸣,才能使受众群体顺利实现从认识到理解到再传播的过渡。以其最接近受众文化理解、修辞风格以及叙事方式的话语向对方讲述蕴含的深层意义是在形式层面实现有效传播的前提。

比如燕赵文化的特征之一是“慷慨悲歌”,其中内涵之一就是舍生取义。如果学生在翻译和传播的过程中开始就讲“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轲的故事或者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会造成国外朋友的困惑和不解。但是如果先学会翻译中华文化根深蒂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继而讲述古今燕赵仁人志士的爱国故事,就会变得容易理解。因此,在翻译教学中,应该以对外传播为目标巧妙设计教学资源和翻译方式,以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文化内容,确保国际友人接收到的信息是立体的、丰富的,可以引起共情的。

燕赵文化内容的选取领域是广博的。正如上文所述,燕赵文化独具特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因此可以作为翻译教学资源的素材也多种多样。具体来讲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挖掘。

首先是在分支文化类型方面。燕赵文化蕴含多种分支文化,主要有红色文化、长城文化、畿辅文化和大运河文化。翻译教学可以从中选取部分内容进行讲练。比如新中国从西柏坡走来,可以让学生通过翻译来学习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始终保持敢于斗争、艰苦奋斗的赶考风貌。比如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古燕赵大地军事防御体系的杰作。翻译长城文化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燕赵儿女不屈不挠合力抵御外敌的精神,也能学习体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工匠精神。畿辅文化在当代有了雄安雄起的鲜活实例。通过对雄安故事的翻译,学生可以深刻体会以创新创造为核心,以生态文明为理念,以瞄准国际奋斗不息为斗志的雄安奇迹。

其次是文化遗产资源和文化符号方面。主要指历史古迹、文物珍品、工艺美术、戏曲曲艺、武术杂技、民风民俗、地方美食、自然景观、历史掌故、历代名人、故事传说等等。比如赵州桥、河北梆子、蔚县剪纸、吴桥杂技、皮影等都可以成为翻译教学素材。也可以充分发挥来自各地学生的积极性,重点突出中华文化遗产和燕赵文化遗产,也可由学生介绍自己家乡区域文化的代表,以此形成大学英语翻译课堂的区域文化互动,形成合力加深学生对中华区域文化的了解,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化翻译能力。

最后是文化成就方面。主要指古今五大方面的成就,分别是思想成就、文学成就、艺术成就、科技成就和建筑成就。比如荀子的思想,曹雪芹的文学成就和祖冲之的圆周率和《大明历》等都可以进入大学英语的翻译课堂。学习燕赵文化成就翻译,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区域文化自信,为区域文化传播奠定良好基础。

五、燕赵文化融入翻译教学的路径

第一,课内途径。将燕赵文化资源融入翻译课堂是最直接的方式。教师结合教材,深入挖掘燕赵文化和教材的联系点,将翻译素材融入每单元的教学中,将翻译能力的培养结合院校特色融入学科培养目标。同时应该合理分配课时和教学时间,保证教学质量。在具体的教学模式方面,建议选用以对外传播为导向的翻译教学,同时可以穿插一些翻译技巧的讲解。在形式上也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以此促进学生的互动和教学活动,比如笔译、口译、同声传译等都可以让学生尝试。笔译更注重文字翻译的功底和技巧,口语更强调交流和沟通,而同传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翻译的挑战和乐趣。教师也可以选用增开选修课的方式将翻译教学系统化。

第二,注意和其他英语学习方面相结合。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包含听、说、读、写、译,翻译是最后的也是最难的。单纯的文化翻译教学和练习可能较为枯燥,因此可以将翻译和其他技能的练习进行整合。比如学习蔚县剪纸的翻译之前可以先用剪纸相关资料进行听力练习然后再做翻译。还可以结合《非遗里的中国》河北篇中关于花丝镶嵌、吴桥杂技的讲述,先让学生课下观看,然后小组合作制作讲解花丝镶嵌的英文视频,部分学生还可以选择以英文写作的方式书写吴桥杂技的英文故事。这样五种语言技能形成有效联动共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三,注重教材等配套设施的建构。良好的文化翻译教学效果离不开对应的教材和资源的建设。正如上文所述,关于中华文化和燕赵文化的翻译和传播,对于燕赵大地的大学生来说,是光荣的使命,也是重要的责任。因此文化翻译教学应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大力推进翻译教学改革,打破以往只有英语专业学生才学翻译的限制,扩大文化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整体教学的比重,建立配套的文字教材、数字教材、线上教学资源,甚至是单独的课程,都是未来建设的重中之重。

第四,第二课堂途径。随着大学英语教改的推进,英语的学习不再仅仅限于课堂内,第二课堂成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重要的阵地。中华文化和燕赵文化翻译本身就具备与课外实践紧密相关的特点,所以其教学也应该积极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可以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参与文化翻译相关的比赛,与社会其他机构合作提供文化翻译实践的机会等等。相对于更注重文字和口头的第一课堂教学来说,第二课堂更侧重学生自己创造性的制作实践的过程,比如研究燕赵文化的项目申报和讲解燕赵文化的英文视频等。

第五,自媒体途径。当今社会处于融媒体时代,多种媒体资源多种传播渠道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众多短视频平台使人人成为主播成为一种可能。这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考验,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同时学生当中不乏对燕赵文化深感兴趣并想深入挖掘的学生。这就需要英语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对文化的爱好开发成流量密码,让这些学生在时代媒体中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当今大学生如果能创新思维拥抱科技,盘活历史文化资源,让文化焕发出现代的生命力,那么就可以真正从实践中提高综合能力。

六、结束语

燕赵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文化自信的根基,也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需要各区域传承好传播好发展好自身的区域文化。而文化的传播重任无疑落到了当代大学生身上,因为他们是国家未来现代化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国际舞台上中国的代言人。因此,将中华文化和燕赵文化翻译融入燕赵大地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当下翻译教学现状,挖掘合适的文化教学资源和掌握融入教学的途径尤为重要。在挖掘相应文化资源时,应该在深入了解燕赵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遵循与时代、与学生、与国际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多模态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大学生文化翻译水平,增强文化自信,最终提高大学生对中华文化和燕赵文化的双重国际传播能力。

参考文献:

[1] 蔡静.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自信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22.

[2] 李辉,周元.“一带一路”倡议下创新创业型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基于10所高校访谈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23,43(7):69-77.

[3] 卢晓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探究[J].高教学刊,2023,9(18):118-121.

[4] 黄雯怡.新时代大学生全球胜任力素养框架构建和培养路径研究[J].江苏高教,2023(12):94-100.

[5] 张东力,王淑东,徐晓娟.英语翻译教学中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S2):315-317.

[6] 张金哲,杜欣,邓扬帆.“一带一路”背景下燕赵文化的国际传播路径研究[J].新楚文化,2023(13):68-71.

[7] 吴梅,于浩.河北:留住燕赵文化的“根脉”[J].中国人大,2023(12):41-42.

[8] 罗选民.大翻译与文化记忆:融合与启示[J].外国语文,2024,40(1):1-8.

◎编辑 尹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