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现状及发展策略

2024-10-12 00:00:00朱中兴
新农民 2024年25期

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生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本文旨在探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对当前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现状的深入分析,发现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维护投入不足、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完善管理制度、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技术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水平,为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维护;发展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管理难度逐渐增大;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在管理与维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其效益的发挥。因此,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研究,对于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现

实意义。

1 农田水利工程概述

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各种基础设施。这些工程的主要目标是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以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农田水利工程涵盖的内容广泛,主要包括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这些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不仅涉及水力学、土木工程学、农学、土壤学等学科的知识,还与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及农业经济等领域密切相关[1]。

2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的意义

2.1 确保农业生产稳健发展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可以确保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可靠的水资源保障。通过科学的灌溉和排水管理,可以有效调节农田的水分状况,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从而增加农作物产量,提升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而农田水利工程则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可以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灌溉和排水的效率。通过引入先进的灌溉技术和设备,实施节水灌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工程设施的损坏和老化问题,保障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还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减少农村贫困现象的发生。此外,农田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还可以提高农村抗灾减灾能力,保障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2]。

3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的现状

3.1 工程设计不够科学合理

工程设计时,不够重视现场实际考察,仅凭经验或通用设计图进行规划,导致设计方案与现场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影响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同时,渠道的长度、位置以及走向设计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灌溉需求等因素,导致水资源分配不均、灌溉效率低下或水资源浪费。其次,排水系统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农田的排水需求、降雨量、土壤类型等因素,导致排水不畅或积水严重,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再者,泵站的高度设置不合理,导致渠道反坡、无法顺利供水;灌溉系统设计不合理,如灌溉方式选择不当、管道布局不合理等,影响灌溉效果和灌溉效率。另外,工程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土壤特性等因素,导致工程结构稳定性差,容易出现滑坡、坍塌等安全问题。工程设计往往只关注当前的建设需求,缺乏长远的规划和考虑,导致工程在后期运行和维护中出现问题,需要进行大量的改造和维修工作。

3.2 工程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往往无法按照原计划进行,导致工程进度滞后或规模缩小。资金短缺导致工程采用低质量或不符合标准的材料和设备,从而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耐用性。并且,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同样需要资金支持,包括日常维修、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等。然而,由于资金不足,许多工程设施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导致设施老化、损坏加剧。维护资金的缺乏还会导致工程技术更新缓慢,无法及时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来提高工程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另外,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可能存在资金分配不均的问题。一些关键项目和重点区域的农田水利工程可能因资金不足而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建设或维护。同时,一些地区可能存在资金浪费的现象,如过度投资、重复建设等,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短缺的问题。目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维护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然而,这两种资金筹措渠道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政府财政拨款受政策影响较大,银行贷款则会增加工程建设的财务成本[3]。

3.3 工程设施老化问题严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设备如水泵、管道、闸门等会出现性能下降的情况。这包括设备的效率降低、能耗增加、运行不稳定等,直接影响农田的灌溉和排水效率。同时,工程设施如渠道、堤防、水闸等由于长期受到水流冲刷、冻融作用、土壤侵蚀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结构会出现破损、裂缝、塌陷等问题。这些破损不仅影响设施的稳定性,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另外,老化的工程设施往往存在更多的安全隐患。比如,老旧的电线电缆可能导致电气火灾;破损的堤防可能导致洪水泛滥;老化的水泵可能引发爆炸等事故。这些安全隐患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设施老化,维修和更换的频率会增加,导致维修成本显著增加。这不仅增加了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影响灌溉效果。

3.4 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在缺乏完善管理体制的情况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责任往往不明确。各级管理单位之间、管理单位与农户之间可能存在责任交叉或空白,导致工作推诿、效率低下。同时,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标准流程和监督考核机制。这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再者,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如水利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地方政府等。在缺乏完善管理体制的情况下,这些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协调机制可能不畅,导致工作衔接不紧密,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完善的管理体制通常包括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然而,在现实中,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往往缺乏信息化的支持,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决策缺乏科学依据。另外,监督考核机制是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缺乏完善管理体制的情况下,将会导致对工程管理与维护工作的监督不到位,从而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的发展策略

4.1 科学合理进行工程设计

在工程设计前,必须进行深入的现场调研,了解当地的地形、地貌、水文条件、气候特点、土壤类型以及农作物种植结构等基本情况。这些基础数据是进行科学合理设计的重要依据。根据现场调研数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确保工程的经济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工程设计不仅要满足当前的灌溉和排水需求,还应充分考虑未来的农业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变化。设计方案应具有前瞻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未来变化的需要。在工程布局上,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水源等因素,优化渠道、水闸、泵站等工程设施的布局和组合。同时,应注重工程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确保各设施之间的衔接和配合。另外,在工程设计中,应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地等,确保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4]。

4.2 加大工程资金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财政投入,确保工程资金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提高预算比例等方式,为农田水利工程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田水利领域。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同时,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如发行农田水利建设债券、引入银行贷款、利用资本市场等。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应根据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优化资金分配方案。确保关键项目和重点区域的农田水利工程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时避免资金的过度投入和浪费。再者,还可以鼓励农民通过自筹资金、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政府可以提供技术指导、政策扶持等支持措施,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另外,还可以建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奖惩机制,对投入资金多、管理效果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对投入资金少、管理不善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罚和追责。通过奖惩机制,激发各方面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5]。

4.3 做好工程管理和维护基础性工作

首先,对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建立健全的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维修记录等信息,为设备的更换和更新提供依据。同时,定期对水源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水源的安全和卫生,清理水源中的淤泥和杂物,保持水渠通畅,并根据农田需要和水资源状况,进行合理水量的供给和调控。其次,定期检查渠道和水闸的运行情况,确保其畅通无阻,对渠道和水闸进行必要的维修和加固,防止其破损和渗漏。再者,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定期组织人员参加学习交流活动,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方法。还应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通过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实施以上改进措施,可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监管机制,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同时,也可以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4.4 完善水利工程监管机制

必须清晰界定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农田水利工程监管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监管工作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的监管责任体系,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监管措施和责任追究机制。并制定农田水利工程监管的标准化流程、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为监管工作提供明确的依据。定期对监管标准进行更新和完善,以适应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的需要。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抽查和专项检查。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工程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分析和处理。通过信息化监管平台,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另外,还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监管队伍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监管能力。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管队伍管理制度,确保监管队伍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针对当前存在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维护投入不足、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技术队伍建设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显著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水平,为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未来,还应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以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建林.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问题及有效措施[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7):281-283.

[2] 满宝山.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问题及有效措施探讨[J].农机市场,2023(12):48-50.

[3] 郑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百事通,2022(2):145-147.

[4] 黄珍.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探讨[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12):288-290.

[5] 魏英.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农家科技(上旬刊),2023(1):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