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广东地区的畜禽养殖规模逐渐扩大,虽然进一步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但同时大量养殖污染物的排放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问题需要得到解决,污染防治质量不高成为限制规模化畜禽养殖发展的一大问题,因此本文对规模化畜禽养殖过程中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危害;防治
畜禽养殖污染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畜禽粪便和养殖废水没有经过科学的治理就排入到了环境中,对土壤、空气、水源等造成严重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污染物的治理已然成为广东地区畜禽养殖发展的重要问题,需要从多种角度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进行防治,科学、及时地治理,避免造成更严重的生态污染。
1 规模化畜禽养殖过程中的主要污染
首先,规模化畜禽养殖会对土壤造成污染,通过粪便以及分泌物对土壤肥力造成影响,并且养殖户受传统养殖观念影响会进一步加剧粪污对土壤的不良影响。其次,规模化畜禽养殖会造成空气污染,例如畜禽粪便未进行有效处理,会在自然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畜禽呼吸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的同时还会污染空气。最后,规模化畜禽养殖还会污染水源,例如一些地理位置偏僻的畜禽养殖场,会将养殖场的污水排放到附近的河沟、池塘,导致自然环境难以净化污染,地下水源遭到破坏,微生物平衡被打破[1]。
2 污染出现的主要原因及治理难点
2.1 污染出现的主要原因
2.1.1 养殖方式落后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畜禽产品的需求量在不断加大,很多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导致畜禽的规模化养殖开始成为常态,但是土地的限制以及养殖人员思维的落后,导致养殖方式不够科学,并且受传统养殖模式制约,缺少对先进养殖技术的应用,进而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缺乏养殖经验,出现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普遍存在管理粗放问题,并且管理理念落后,为了追求高效率、低成本,养殖方式过于随意,导致饲养环境复杂,不仅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还造成了养殖污染。
2.1.2 缺少环保意识
随着经济发展与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逐渐向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例如专业的农业养殖合作社,为规模化畜禽养殖提供了发展契机,但是在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养殖户的环保意识淡薄,对环境保护工作不够重视,经常出现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情况,严重忽视生态环境污染问题。除了养殖户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的宣传工作没有到位也是重要原因,缺少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的宣传,导致养殖户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保意识缺失还在于环境保护设施不完善,导致养殖户不能合理地利用粪便等污染物,进而使得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此外,传统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手段过于落后,不能帮助养殖户科学、有效地处理污染物。
2.1.3 养殖场规划与污染物利用不合理
我国部分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选址以及布局都存在不合理的情况,部分养殖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会进一步压缩成本,导致养殖场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的相关设备不能合理使用,从实际情况来看,未经合理规划的畜禽养殖场更容易出现废物随意丢弃以及污水直接排放的情况,对生态环境以及居民生活质量都会造成一定影响。
部分地区存在土地资源的限制,很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排泄废物没有得到充分处理以及利用。此外,畜禽排泄废物收集与处理设施的不完善、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等会降低畜禽排泄废物的收集效益,养殖户会粗放处理排泄废物,导致污染问题严重。
2.2 污染治理难点
2.2.1 缺少成熟的处理技术
目前,规模化畜禽养殖发展虽然快,但是相对应的污染治理技术还没有实现同步发展,并且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为降低畜禽养殖对周边生态环境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养殖户需要投入较大资金成本构建现代化养殖场,这会增加养殖户的经济压力,且部分污染问题无法通过技术手段得到解决,以空气污染为例,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恶臭处理技术,而通过提高自身养殖水平也无法消除恶臭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畜禽本身气味是无法完全消除的,特别是距离居民区较近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对技术要求极高,大部分只能通过搬迁或关闭来彻底解决养殖恶臭问题,而相应的养殖成本也在大幅增加,政府也需要对养殖户进行补偿。
2.2.2 养殖户文化水平低
规模较小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养殖户大多数为文化素质不高的人群,使得污染治理宣传效果不好,养殖户在接受法律法规宣传时存在一定阻碍,在进行污染治理宣传时,监管人员会遇到很多问题。养殖户面对问题的态度不端正也是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的主要原因。
2.2.3 相关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
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要求,当地相关部门需要做好禽畜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对禽畜养殖过程中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当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但部分地区存在相关政策与法规的执行上存在不到位的情况,由于养殖户防范市场风险能力较低,很多养殖户对补栏保持比较谨慎的态度,随着环境监管政策的不断执行,关闭与搬迁对养殖户造成巨大影响,致使很多养殖户对相关政策法规存在一定的畏惧,导致环境监管以及污染治理工作无法依照相关政策法规来执行,不能正常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还会对规模化养殖治理造成影响。
3 广东省规模化畜禽养殖过程中污染现状
以广东省生猪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为例,畜禽粪便是主要污染排放物,广东多数中小型生猪养殖场并不具备对环境达到零污染的标准,并且随着环境规制压力的逐年提升,生猪规模化养殖污染浓度高,并且污染物的排放负荷极大。自2016年以来,广东省各地划定了禁养区,并开展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根据2018年
《广东省对外公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底,广东各地累计关闭与搬迁养猪场2万多家。考虑到环境规制政策对养殖户生产及污染处理带来的影响,广东省对于生猪规模化养殖污染的治理开始逐渐多样,其中生猪排污处理方式包括干粪储存池、化粪池、沼气池等,从中可以看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在不断提高。
4 广东省规模化畜禽养殖过程中污染防治方向
对比表1、表2畜禽养殖数量和水污染物排放情况,广东省的养殖规模及数据较大,水污染排放量较大,其中畜禽规模养殖场水污染物排放量占比高达84%。2017年肉猪出栏头数为3 712万头。针对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排放,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首先,提高养殖场的卫生条件,定期进行清理与消毒,避免疾病传播。其次,加强对废水的处理,确保污水排放符合国家与地方的环保标准,例如物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最后,减少氨气、硫化物等气体污染物的排放,避免造成空气污染。此外还应注重饲料管理,减少粪便与污染物的产生。
5 基于广东省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具体防治策略
5.1 遵循“预防为主”原则
从广东省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广东省畜禽养殖生产规模较大,并且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也较大,基于该发展现状,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进行养殖污染防治。首先,各地区的农牧主管部门、生态环境部门需要编制好畜牧业发展规划、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并经由地方政府进行批准落实,发展规划的具体内容需要充分考虑地区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畜禽类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对畜禽养殖品种、规模以及总量做出严格要求。其次,需要充分考虑畜禽养殖的生产布局,并明确规定禁止建设畜禽养殖场的范围,避免扩大养殖污染,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目标、任务来划分重点区域,明确污染治理思路。最后,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及小区,应加强监督管理,例如检查是否符合畜牧业发展规划、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等,并需要满足动物防疫条件,开展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
5.2 结合地区需求进行粪便处理
粪便是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的重要治理对象,从广东省畜禽粪便污染物的生产量来看,需要充分结合地区需求来对粪便进行处理,才能有效避免养殖污染。首先,对于场地面积大的养殖场所来说,可以采用物理处理法,利用自然晾干、机械干燥或热处理等方法将粪便凝结成固体,并通过除臭、杀菌等方法进行处理,一系列工序下的畜禽粪便可以作为废料、燃料等,有条件的养殖场还可以对粪便进行二次加工,实现资源化利用。其次,对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养殖场来说,为了避免对现代化生产造成影响,可以利用机械设备进行化学处理,在粪便中添加一定量的甲醛、丙酸以及火碱,对粪便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消杀,以此来降低粪便的污染性,在检测合格后还能作为优质肥料用于农业生产中。最后,利用发酵的方式对粪便进行处理,通过升高温度来释放有害气体,并将其转化成可消化氮,达到粪便气味处理的目的,实现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5.3 因地制宜建设资源化利用设施
资源化利用设施是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的重要内容,资源化利用设施可以针对多种养殖污染进行治理并实现对污染物的有效利用,因此需要在建设规模、原则上进行严格要求。对于养殖污染可以自行处理的养殖场以及养殖户,地区农牧主管部门必须严格要求配套设施的建设,设计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资源化利用设施,并且必须正常运行,以固体粪便的发酵处理为例,设施设备需要满足堆肥、沤肥、生产垫料等处理方式,并根据工艺不同来配备各种智能控制设备,例如混合、输送、搅拌、供氧等处理工序。养殖户需要因地制宜来建设资源化利用设施,例如沼气收集、利用,粪肥还田利用等。养殖户需要对污染物暂存设施进行严格要求,根据运转时间间隔来配备必要的设施。根据广东省大部分规模畜禽养殖情况,可以遵循“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原则[2]。
5.4 增强污染治理意识
增强污染治理意识对于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提高污染治理实效,还能形成长期治理思想,促进产业发展。生态环境部门需要加大对环境保护以及污染治理相关内容的宣传力度,定期向养殖户传播积极的环境保护思想观念,在各个规模化养殖场张贴环境保护标语以及提示,加强对场内管理人员以及养殖人员的宣传教育,正确理解环境污染治理以及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定期向养殖人员宣传养殖新技术以及新领域,以此来引导养殖户进行污染治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此外,生态环境部门应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传,让养殖户切实了解到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增强污染治理意识。
5.5 加强行政处罚与帮扶
针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难点,可以采用行政处罚与经济帮扶并用的手段,对违反养殖污染规定的养殖户进行行政处罚,并纠正其违法行为,根据地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情况科学设定行政处罚力度,尽可能减少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事件。从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发展情况来看,单靠行政处罚并不能保证取得良好的污染治理效果,并且本身养殖户的利润受市场影响较大,因经济原因出现养殖污染问题的情况不在少数,因此需要结合一定的经济手段对养殖户进行帮扶,以此来提高养殖户对污染治理的积极性,经济支持与环境行政处罚并重才能更好地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此外政府也需要做好污染治理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要求,使其更符合规模化畜禽养殖的规模与标准。
6 结语
在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发展过程中,污染物的处理是防治关键。治理意识淡薄、污染物资源利用率低都是治理的关键问题,因此必须从源头、过程上减少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问题,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对粪便进行处理,并建设无公害的处理设施,对养殖户进行饲养指导,从而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养殖污染防治措施[J].现代化农业,2024(1):82-84.
[2] 杨明军,熊朝丽.浅谈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3(1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