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规划建设与管理运营初探

2024-10-12 00:00:00尹佳蕾于东艳
新农民 2024年25期

摘要:本文基于和美乡村建设的实践,阐述了和美乡村内涵,遵循“宜居”塑形、“宜业”壮体、“和美”铸魂的规划建设理念,从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完善乡村公共设施、提升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传承乡村文化等方面探索和美乡村规划建设要点,进而从加强党建引领工作、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引进培育乡村人才4个角度分析和美乡村管理运营机制。

关键词:和美乡村;乡村振兴;规划建设;管理运营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再次强调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2024年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文件提出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1 和美乡村内涵

“和美乡村”是“美好中国”对新时代乡村版中国生态文明之美、文化兴盛之美、经济发达之美、乡村振兴之美、社会和谐之美、人民幸福之美的诠释。“和美乡村”是乡村建设的新概念,强调乡村文化内核及精神风貌,体现和谐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处等理念,代表乡村生活幸福、乡风文明的境界。“美”侧重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化乡村,包括基本功能完备、保留乡味乡韵的乡村[1]。和美乡村建设旨在经营乡村内在和、扮靓乡村外在美,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 和美乡村规划建设理念

2.1 “宜居”塑形

美丽生态宜居环境是农村建设的基础,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综合整治,让城乡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增强乡村的舒适度和吸引力。完善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绿化、美化村庄环境,建设美丽庭院。注重农民参与规划设计,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规划编制、项目实施、后期管护等各个环节,要积极号召农民尤其是有志青年积极参与。

2.2 “宜业”壮体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支撑,紧抓产业发展的“造血”功能,完善生产、加工、物流、研学、文旅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为农民提供就地就近且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是乡村发展的核心,乡村建设要不断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经营规模、提高产业层次,引导新乡贤、新青年返乡创业,让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共享乡村建设发展红利。

2.3 “和美”铸魂

以“和文化”为内涵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美乡村中的“和”是内在属性,“美”是外在表现,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美丽”到“和美”,不仅丰富了和谐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处的乡村文化内涵,也进一步明确了培育和打造保留农味乡韵的宜居乡村奋斗目标。要全面提升农民思想文化素质,显著改善家风乡风民风,有序推进移风易俗,积极打造文化产品、文化符号和文化形态,重塑乡村价值。

3 和美乡村规划建设要点

3.1 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以发展绿色、智慧、高品质种养农业为基础,拓展二三产业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开发特色化、多样化产品,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的附加值,促进农业多环节增效、农民多渠道增收。(1)加强宣传和营销,提高品牌影响力。政府和乡村企业应加强宣传和营销工作,推广本地农产品和特色产业,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乡村产业的形象和吸引力。(2)拓展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乡村企业应主动拓展产业链,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从单一的农业向农林牧渔、旅游、文化创意等多元化领域发展。(3)落实市场化运作,拓宽融资渠道。政府应鼓励乡村企业市场化运作,通过自主研发、产业合作和技术交流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同时拓宽融资渠道,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金融保障。其中,集体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乡坚持“调整一产,巩固二产,大力发展三产,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奋斗目标,扎实推进集体现代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周家庄乡九队村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乡村旅游业,建设占地8 300多亩的集农业观光、生态采摘、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周家庄乡农业特色观光园,构成了晋州市乡村旅游的闪亮名片(图1)。

3.2 完善乡村公共设施

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推进乡村水利、公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短板、促升级,积极推进乡村道路、自来水、天然气“户户通”以及公交、数字网络“村村通”,形成系统、完善、现代化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体系。统筹考虑生态环境设施、清洁能源设施、数字乡村设施等领域的建设内容。提升水质,巩固电网,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改造危房,开展现代宜居农房建设示范。完善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推动教育、养老、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场所建设,建设配套设施如村史馆、图书馆、文化馆、老年驿站、文化礼堂、文化广场、非遗传习场所等(图2)。如周家庄乡建立了自己的企业、银行、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机构;四队村建设农民乐园、农民文化宫、合作社纪念馆、村民广场、小游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生活。

3.3 提升乡村生态环境

绿化、美化、优化乡村环境,营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底色”。和美乡村建设要避免“千村一面”的模式化做法,应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风貌,实现一村一景、一路一特色的目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为重点,有力有序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改善乡村整体聚落环境。提升街道、路旁、宅旁绿化,增加街头绿地,丰富植物种类,改善街巷环境,提升乡村美感度、舒适度。建设村民中心广场、口袋公园,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交流空间与场所。周家庄乡联合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单位开展架空线缆专项整治行动,对排列无序、乱接乱拉、跨街连接等设置不规范的架空线缆“蜘蛛网”进行全面整治,对区域内主干道路的空中线缆全部接入地下通信管道,合计剪除规整线路18 000 m,新增入地管线4 200余m,拔除线杆44根,有效提升了全乡的“颜值”和“安全值”。村庄提高绿化率,统一绘制街巷文化墙,开展乡村清洁行动,有效提升了人居环境。

3.4 保护传承乡村文化

原生态的村寨肌理、传统风貌建筑空间,是体验乡土生活、民俗风情的最佳载体,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展现、传承与创新是实现田园之美的关键。立足村情,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特色、内涵,发掘乡村多元价值,将乡土民情、民族节庆与现代民宿旅游、娱乐演艺、乡创内容相结合,塑造有活力、差异化的乡土田园,让乡村文明展现出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赓续农耕文明,弘扬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做足“和”字文章,深挖农村传统“和”文化价值,推动乡村价值认同重塑[2]。周家庄乡利用公共文化阵地,不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选树优秀典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时代新风;大力发展教育、建立社规民约、开展福利事业,全乡人心向善,民风纯正,2011年至今连续保持“全国文明村镇”荣誉。

4 和美乡村管理运营

4.1 加强党建引领工作

党的领导是和美乡村建设的坚强保障,要保证党对乡村的全方面、全过程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

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提到,“必须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的原则不动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3]。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利于把社会治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周家庄乡党委领导全乡党员干部想在前、做在前,主动谋划,善作善成,谋划建设高水平和美乡村。健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促使乡村治理各项工作在政策取向上互相配合、在推进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治理成效上相得益彰,促使乡村治理各项工作能切实解决村民困难。

4.2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完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打造文明和谐的乡土社会秩序。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行领导和部门包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责任制,建立驻村帮扶干部包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度和定期提示制度,紧扣政策保障、措施创新、机制完善、宣传发动等关键环节,精准施策、集中攻坚,下硬手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顽疾[4]。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搭建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加快推进乡村公共服务,依托不断健全的网格化管理单元,形成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乡村治理新形态;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便民服务机制,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kILWdvvBR/d0wmoSVneXSGm3XsgGYwD+nJRyuqpTlHE=周家庄乡全面加强农村民主法治、群众自治、党组织领导,塑造了一个团结协作、自主创新、奋发有为的社会主义新风貌;建立了卫生清扫制度,主要街道有专业清扫队伍,常态化保持街道干净整洁;村民生活垃圾实行入户收集、村级转运,做到日产日清,为全乡村民营造干净卫生的居住环境。

4.3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坚持公开公正、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和美乡村建设项目,探索农民增收致富路径,实现农民由资源变资产、再到资本的转变,积极探索不同组合的收益分配机制,让农民享受到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如发展“企业+基地+村集体+农户”模式,企业通过契约联结、股份合作和服务带动,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并采取股份分红、二次返利等方式让农户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建立企业引领、产业发展、村民致富的企业、合作社、农户“三方利益共联机制”。周家庄乡在保持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引入股份制、合作制等多种经营方式,增强集体经济的活力和效益。

4.4 引进培育乡村人才

完善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建立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加快培育一支乡村企业家队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建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消除人才引进的制度障碍,制定系统鼓励政策,通过增加待遇、提高社会地位、解决生活住房等办法,引进优秀人才、吸引乡绅乡贤回乡创业。周家庄乡党委高度重视青年干部人才培养工作,多措并举、因人施策,帮助青年干部长才干、增本领。一是持续发扬“传帮带”优良传统;二是成立青年干部人才学习提升班,邀请党委顾问为全乡青年干部授课;三是搭建多种工作实践平台,激励青年干部人才干事创业。

5 结语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5]。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既要放大原生态乡村魅力,留住乡风乡韵乡愁,又要重塑乡村经济形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畅通城乡经济大循环,使乡村生产高效、高质、高回报,经营乡村内在和、扮靓乡村外在美,进一步提升农民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杜洁.和美乡村社会评价与空间建构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22.

[2] 刘建生,郝柯锦.共同富裕目标下和美乡村建设机制与路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4(4):91-99.

[3] 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求是,2023(6):13.

[4] 马姣姣,安艳,王伟.天水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研究[J].甘肃农业,2024(2):84-88.

[5] 刘嗣方.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N].学习时报,2023-05-2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