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讲:“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思想家老子观察到自然现象不能持久,以此来类比说明人做事也不能偏激、逞强。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过度或极端的状态往往难以长久维持。这也提醒人们在做事时要遵循规律、保持平和,以“常自省”的态度认识自己、理解世界。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为帝时,常因大臣魏征的直言劝谏十分恼怒,觉得魏征公开说出自己的错误,让自己下不了台。然而,长孙皇后知道后却劝道:“有大臣如此,就像是一面镜子,让皇上看到自己的不足,这岂不是天大的好事?”李世民听后,深觉有理,便一改往日的不悦,虚心听取魏征的谏言。正是这种不断自我反省、顺其自然、不执着于结果的态度,使他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开创了“贞观之治”,成为一代明君。
作家林语堂说:“人生是一场自我反省,这比任何一种知识都重要。”懂得自我反省,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能更好地完善自己。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重新开始,唯有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才能让人不断进步。
凡事都需留有余地,不求极致,只求刚好。不执着于结果,与自己和解,才能享受这一路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