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十万个为什么”:清华“奶爸”带娃带出新事业

2024-10-11 00:00:00太阳坡
伴侣 2024年9期

“人为什么有两只眼睛、两个鼻孔和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小猫小狗怎么没有绿色的?”……家中有小孩的家长,是不是也经常被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难倒?北京的“奶爸”郝博伟,就常常要面对女儿千奇百怪的问题。虽然他毕业于清华大学,但有时也会被问得一头雾水。

为此,郝博伟将女儿的疑惑全部整理出来,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用动画短视频的形式,帮女儿和其他“好奇宝宝”们答疑解惑。他也因此收获了70多万名粉丝,并开创了自己的一项新事业。

清华“奶爸”郝博伟
郝博伟进入乡村校园为孩子们上科学课

“好奇宝宝”难倒清华“奶爸”

郝博伟是85后,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工程师。他从小就对玩具构造、机械零件等充满兴趣。此外,郝博伟还特别喜欢看少儿科普动画片和相关的画报。

上小学后,郝博伟对宇宙太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解火箭发射、宇航员失重等问题,他不仅观看科普动画片,还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四中,并作为北京东城区“五四”特优生被表彰。

2003年,郝博伟考进清华大学机械系。大学期间,他自学了很多从未接触过的知识,比如编程、制作短视频等。本科毕业后,郝博伟在一家研究所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然而,7年的程序员生涯让他颇感劳累,视力和腰椎也都出现了问题,他开始厌倦这种机械性的工作。

2013年,郝博伟决定辞职创业。但因经验不足,他打造的软件爱好者知识社群等项目都以失败告终。

2016年,郝博伟与女友孟云结婚,次年女儿圆子出生。孟云是设计师,平时有自己的事业要忙,经常要到全国各地出差,于是创业失败的郝博伟索性留在家里,成为一名全职“奶爸”。

有一次同学聚会,大家看到郝博伟用婴儿包背着女儿走过来时,纷纷调侃说,没想到他年纪轻轻就沦为了“妻管严”和“女儿奴”,连参加同学会都要带着孩子。当晚回家后,郝博伟沮丧地将这件事告诉孟云:“我是不是显得挺窝囊啊?”妻子含笑鼓励郝博伟说:“同学们是羡慕你,你可是学霸型的全职‘奶爸’,不光读书厉害,在带娃方面也能成为他们的榜样啊!”郝博伟听后连连点头。

随后,他还意识到,光凭感觉去教育孩子肯定不行,便报名参加了儿童发展心理学培训课程,这些培训课程帮郝博伟解决了很多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孩子爱耍小性子怎么办?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女儿两三岁时,已经能流畅地造句了,便开始问爸爸很多问题。有些问题,郝博伟觉得并不好回答,就会去查阅相关资料,然后耐心地给孩子解答。“因为孩子的每一个提问,都代表着他们在思考,这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途径。如果大人只是敷衍地回答,就会慢慢磨灭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又是一年春天,郝博伟准备带女儿逛玉渊潭公园。刚一出门,女儿就被阳光刺得睁不开眼。正当郝博伟打算回家拿一把遮阳伞时,女儿突然开口问:“爸爸,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呀?”郝博伟在脑海中快速检索着相关知识,然后给出了科学解答:“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光,实际上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组成的,但大气中的小微粒散射蓝光的能力要大于散射其他颜色光的能力,所以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明白了吗?”女儿笑着点点头。

可刚解答完一个问题,女儿又会冒出更多的为什么:“爸爸,那为什么花朵有很多好看的颜色啊?”“花有没有绿色的呢?”……这让郝博伟有些应接不暇。

拍亲子科普视频走红网络

为了科学、严谨地回答女儿提出的各种问题,郝博伟不仅会查阅许多资料,甚至还用电脑制作了一些短视频,给女儿答疑解惑。小孩都喜欢看动画片,郝博伟此举正是投其所好,女儿开心极了。

一天,圆子问爸爸:“为什么小猫小狗没有绿色的?”郝博伟首先温柔地肯定了孩子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然后他从哺乳动物体内的色素和基因入手,分析出了它们身上只可能出现的一些颜色;接着,他又从达尔文进化论的角度,讲述了变异的绿色基因会在物种进化过程中被淘汰。一个看似难以解答的问题,只用了2分钟就被他阐释清楚了。

他把回答女儿问题的过程录成小视频,发到了抖音平台上。评论区有网友留言:“增长知识了,点赞!”“高知爸爸啊,你家孩子的童年太幸福了。”

2020年,圆子上幼儿园后,经常会跟小朋友分享爸爸给她讲的科学知识,这很好地锻炼了她的社交和表达能力。

郝博伟这种寓教于乐的陪伴模式,不但让女儿感受到了乐趣,也让他的抖音账号收获了一大批粉丝。这些粉丝群体里有许多是家长,他们遇到答不出来的问题,就会在评论区留言求助郝博伟,然后再“现学现卖”地把答案转告给自家孩子。

每次去接圆子,郝博伟就会被团团围住。圆子也会骄傲地向大家介绍:“这就是我的科学家爸爸!他懂的知识可多可多啦,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就问我爸爸呀!”

为了让女儿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郝博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讲解地球构造时用费列罗巧克力演示;描述壁虎的生理特性时,做“壁虎能不能爬上不粘锅”的情景实验……为了简单明了地将知识说清楚,又能让家长记得住视频内容,郝博伟将每期视频的时长设定为1分钟之内。但想要用短短60秒讲清楚一个科学知识,也并非易事,他每次都要花几个小时查找资料,然后提炼总结、编写文案,之后再进行视频录制和剪辑。

2021年的一天,圆子在家中清洗塑料恐龙玩具时,发现几只小恐龙很快沉入水底,而较大的那几只却漂浮在水面上,她便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郝博伟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普及知识的机会,便打开手机录像功能,开始解释:“这是因为大恐龙是空心的,而小恐龙是实心的。根据阿基米德原理,一个物体浮在水中时,会排开一部分水,而浮力就等于它所排开的水的重量。实心恐龙因为体积小,排开的水少,所以浮力小,就会沉下去;空心的恐龙体积大,排开的水多,浮力就大,因此能够支撑它浮在水面上。”

尽管郝博伟也知道,女儿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些物理原理,但他相信,女儿将来接触到相关知识时,儿时的这些疑问和体验,也会成为她理解和接受新知识的桥梁。

拍摄完这条视频,郝博伟将其分享到了抖音平台。为了激发观众的思考,他特别选择了“船为何能浮在水面上”这个问题作为视频的主题,吸引了不少网友点赞和留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郝博伟的科普账号越发受到孩子和家长们的青睐,他也被粉丝们称为“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一个家长在评论区留言:“现在网上做科普的账号很多,但针对儿童的科普账号却很少,你是其中最棒的一位!”

郝博伟的粉丝中也有不少年轻人,他们觉得看郝博伟的科普小视频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还有幼儿园的老师询问郝博伟,能否把他的科普小视频当成教学视频在课堂上播放,郝博伟欣然同意,并且分文不取。这些经历,也让他很有成就感。

郝博伟在为女儿做科普实验

在郝博伟的知识熏陶下,女儿圆子也有了一系列变化:随着好奇心不断被激发,她会自发地去阅读科普读物和绘本;在幼儿园里,她会很自信地给小朋友们普及各种简单的科学知识;有一次去博物馆,圆子说出了几个爸爸从未教过她的蜥蜴种类的名字,这让郝博伟感到意外和欣喜。

带娃带出新事业

目前,在“清华圆子爸爸讲科学”抖音账号上,郝博伟回答的各类问题已经达到200多个。比如,对于“人为什么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个鼻孔,但只有一张嘴?”这一问题,很多家长不会从科学角度尝试回答,只会从“人情世故”的角度出发进行解答:“这是为了让你多听多看少说话。”

而郝博伟给出的答案是:“人两眼的瞳距约为60毫米,正是这60毫米让双眼看到的图像略有差异,从而人们的大脑里会形成立体的图像,以便更好地判断物体的距离;耳朵和鼻孔也是相似的原理,两只耳朵和两个鼻孔交替使用可以增加人们在自然竞争中的优势;而嘴巴和消化道连通,多一张嘴就会增加感染病原体的机会,并且增加吞咽出错、呛水的风险,优势不多,所以无法在演化中成为主流。”

郝博伟认为,虽然自己的解答是假说而不是定论,但仍然包含了很多科学知识和思辨精神。他最想通过抖音平台实现的,恰恰就是帮助孩子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让理性慢慢进入孩子的潜意识。

让郝博伟没想到的是,发布科普小视频才两年时间,他的粉丝数量就高达几十万名,单条视频浏览量也超过50万次。郝博伟希望这些短视频不单单给孩子们提供答案,也能让家长认真面对孩子的每次提问。

“听不听得懂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思考,这就是孩子的思维成长。如果不解答,他们下次就不会再问了,也就放弃了思考的兴趣。”郝博伟说。他经常鼓励女儿:“你问了一个非常棒的问题!”女儿因此对思考和学习更有兴趣了,小到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比如“为什么人的头发越长越长,而眉毛却不会一直长呢?”“胃能消化鸡胗和牛肚,为什么不能消化自己呢?”……大到“宇宙到底有多大?”等问题。随着圆子知识量的增长,她的自信心也在潜移默化地提升。

2023年,圆子上一年级了。她为自己有个聪明的爸爸感到自豪,她也常学着爸爸的样子,给小朋友们一本正经地讲科学知识。她讲毛毛虫如何变成蝴蝶时,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你好厉害,你怎么知道的?”“我爸爸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呀,你可以去看他的视频,里面讲的就是这些科学知识。”

平日里,除了教女儿学习科学知识外,郝博伟也非常重视锻炼她的生活实践能力。春节时,郝博伟夫妇和女儿商量:“圆子,我们去摆摊卖春联好不好?赚到的钱都是你的哦。”圆子开心极了,说:“好啊,好啊。”

郝博伟写了10多副春联。第二天刚到集市上,摊子还没摆好,圆子就开始拿着喇叭叫卖:“春联,春联,手写春联,精美的春联!走过路过别错过,9.9元一副!”当天,春联卖了100多元,收摊时,她还激动地拍着手说下次还来卖。

家里包饺子的时候,圆子也经常自告奋勇地拿走一些面团和馅料,和父母比赛谁包得好、包得快。见女儿在爸爸的带领下自理能力越来越强,孟云也非常开心。

2024年2月,郝博伟应邀参加中国科技馆发起的“流动科学课”,给孩子们讲解了空气大炮的秘密。当空气大炮“砰”的一声发射成功,圆形的环涡状炮弹径直飞向远方,孩子们都不由得发出了惊叹声。在这一连串惊叹声的背后,必然又会有许多憧憬科学的种子被埋下。

通过这次活动,郝博伟也真实感受到了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看到了“流动科学课”的价值。后来,他还陆续前往河南、甘肃、吉林等地举办公益科学课。

女儿一天天长大后,郝博伟也回归职场,成为一家少儿编程公司的创始人。他和同事们主要开发少儿科普类的应用程序,产品刚投放市场就广受欢迎。郝博伟没想到,做圆子的爸爸竟让他开创了新的事业。

郝博伟说,他拍摄亲子科普视频的初衷是陪伴女儿成长。如今,他的作品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他就希望自己能陪伴许许多多的孩子共同成长,为他们开拓更广阔的人生视野!

责编/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