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赛娟:以科学之力,筑生命堡垒

2024-10-11 00:00:00颜士州
伴侣 2024年9期

提起居里夫人,大家一定非常熟悉。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工作。她的研究成果,给癌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为此,她荣获了诺贝尔奖,成为世界科学家的楷模。如今,在中国,也有一位为“血癌”患者执着探寻治疗方案的女科学家,她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陈赛娟。

报国就是做科研的初心

陈赛娟,1951年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小学读书时,她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初二那年,因一些原因,她不得不辍学进入上海第五纺织厂成为一名纺织女工。1972年,她被推荐到上海第二医学院学习。1975年,她大学毕业,之后成为瑞金医院的住院医生。她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真诚地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来救死扶伤。

然而,她没想到白血病病房的现实情况竟和她的美好想象有着天壤之别——她看到医生们纵然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阻止那些白血病患者匆匆走向生命的终点。于是,她暗下决心,要以自己的努力,为白血病患者寻找一条生路。

陈赛娟深知寻“路”的艰辛,她发奋苦读,希望知识能为她照亮前方的道路。终于,一道亮光倏然划过陈赛娟眼前迷惘的夜空:1978年,她成了著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教授的研究生。她是在6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的。后来,在80位考生参与的专业考试中,她名列第二,仅次于后来成为她事业和生活上共同奋斗的伴侣——陈竺。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仍感自己斩除白血病病魔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陈赛娟,来到法国最大的血液学研究中心圣·路易医院进修,并开始攻读博士学位。

很有悟性、很努力的她,很快赢得导师的信任,开始从事一项难度极高的细胞遗传学课题研究。做事一贯踏实的陈赛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但整整6个月过去了,研究都毫无进展。

又是3个月过去了,因技术问题,课题研究面临着“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局面,但坚信选择方向没错的陈赛娟仍然坚持着不断调整自己的实验方案。终于有一天,陈赛娟在显微镜下发现了一种新的分子畸变:费城染色体呈阳性的急性白血病。

陈赛娟的研究终于获得成功。她还以最佳评分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并完成了6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同事们说她在白血病分子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法国导师尤其欣赏陈赛娟的拼搏精神,他这样评价陈赛娟:“我不能直接称她为居里夫人,但她确实是一位非常有韧性的女性。”

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永不停歇

在法国学习期间,陈赛娟一直关心着国内白血病研究的进展情况。陈赛娟圆满完成博士学业后,便归心似箭。1989年夏天,陈赛娟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国。

创业,从零开始。没房、没人、没设备,而从法国带回来的昂贵试剂也只得暂存在他人的冰箱中。

然而,一个星期后,在陈赛娟夫妇为落实实验室的设备和人员而四处奔波之际,存放试剂的冰箱也出了故障,价值数万法郎的试剂只能报废。噩耗传来,陈赛娟夫妇遭到了当头一棒,但他们没有停止脚步。临时实验室是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他们好不容易找到的一些实验设备,却挤不进实验室,只得暂放在走廊里。没有先进设施,他们就借外单位的。出发去实验室前,他们将标本、试剂、试管小心翼翼地放在自行车的篮筐里。无论寒暑,无论风雨,陈赛娟夫妇都如此坚持着。实验室的灯光总是亮到深夜,甚至黎明。

陈赛娟夫妇的无私奉献,终于有了收获:瑞金医院、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为他们一路开绿灯。陈赛娟夫妇的实验室终于初具规模。之后,仅用了两年时间,陈赛娟夫妇就取得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然而,陈赛娟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她的目标是要做出前人没有做出过的业绩。

一次,一位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后,病情却未见好转。这一异常现象引起了陈赛娟的注意。她对着显微镜,反反复复地观测、对照,并认真地思考着。她发现这位患者的情况与别的白血病患者不同。在科学上不肯有丝毫马虎的陈赛娟花了1年多的时间,用各种先进的基因检测方法,终于发现这是一例很罕见的变异型染色体。她成功地克隆了这个基因,实现了生物领域中人类疾病新基因克隆零的突破,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在陈赛娟回国后第七个年头,哈尔滨医科大学用小剂量毒性极大的砒霜治疗白血病,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陈赛娟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遇,她将全反式维甲酸和砒霜联合起来治疗白血病,最终彻底清除了癌毒蛋白,从根本上治好了早幼粒白血病。1996年8月,国际著名的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发表了一篇举世震惊的报道,内容为:以陈赛娟夫妇为首的上海研究小组与哈尔滨小组合作,用中药砷剂治疗的15例白血病患者中,有14例病情得到完全好转。报道中提到,陈赛娟夫妇的研究成果使所有人感到震惊!世界血液学最权威的刊物《血液》,除了全文报道有关情况外,还将他们的研究图刊登在了杂志的封面。其他如《自然》等世界权威刊物也纷纷刊登了陈赛娟夫妇这一惊人之举。此后,国际学术界漫卷起“中国潮”,请陈赛娟夫妇出国作学术报告的邀请纷至沓来。

为祖国培养更多医学人才

陈赛娟先后担任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国家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主任等,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科技精英”等荣誉。然而,她并不满足于获得这些荣誉,而是决心培育出一支又一支攻坚克难、为国奋斗的优秀科研团队。

陈赛娟经常勉励身边的科技工作者把精力放在研究上。陈赛娟夫妇一直致力于通过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资源,帮助科技工作者克服困难,实现科研目标。此外,她还支持青年医师参加国际会议、进行技术培训、与其他科研机构进行短期合作研究等,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肩负的使命。

本文主人公陈赛娟

在陈赛娟的带领下,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建立起了一支优秀团队,她的医学基因组学实验室连续20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血液学研究所获得了“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

虽年逾古稀,但陈赛娟依然活跃在科研和社会工作领域。她继续带领团队在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研究上取得新进展,并积极参与各种科技活动和科普工作。

已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陈赛娟没有太多奢望,唯有让所有白血病患者走出死亡阴影的目标。为此,她觉得自己只有像居里夫人那样钻研、那样工作,生命才有价值。

责编/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