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有幸

2024-10-11 00:00贺有典
壹读 2024年10期

“海有才的儿子海金福在县城医院里下了一枚蛋!”当这则爆炸性的消息经刚从县城回来的李二喇叭的嘴传出后,平静的裤裆村立刻像炸了窝的马蜂一样沸腾了起来。

“怎么可能?”有人反问道,“自古至今还没有听说过哪个人会下蛋,而且还是个男人!”

“怎么不可能?人家海金福就下了!”李二喇叭认真反驳道,“是在医院下的,有医生护士作证。”

……

于是有人急于想知道情况:是怎么下的?产下的蛋呢?像不像鸡蛋?大家围着李二喇叭问个不停。别看李二喇叭平时嘴皮子十分利索,可面对村民诸多的提问,却道不出个所以然,只是不停地说:“是真的,千真万确!”

李二喇叭真名叫李广波,家中排行老二,由于“广波”二字与“广播”同音,人们习惯地叫他为李二喇叭,天长日久,他的大名反倒被人们淡忘。

“你见着他下的蛋啦?”有人问道。

“当然见着了!”李二喇叭斩钉截铁地说道,“有这么大,白色的,鸡蛋一样大小。”李二喇叭两只手比划出一个鸡蛋大小的圆圈。

李二喇叭认真的说话态度,似乎毫无漏洞的回答,让许多人从完全不相信到半信半疑,联想到海金福往日的种种情形,部分人开始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一 贫病交加

裤裆村是白岩乡最偏僻的一个小山村,位于金沙江畔最险峻的山涯之上,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形状像被一个巨大的屁股坐下时挤压出来的凹形,村子坐落在谷底,因此被人们称为“裤裆”。村子中央一条季节性河流穿村而过,七八十户人家大多分散居住在沿河两岸“股”的位置,只有少数几家居住在比较低洼的“裆”位上。据村民讲:很久很久以前,裤裆村的先民也居住在河两边低洼处,目的是取水方便,但人们总觉得生活“不顺”,不是人常生病,就是牲畜常生病,遇到雨水多、洪水多的年份,还常常把人畜冲走。后来,在一位风水先生指点下,村民们逐渐搬到了地势较高的位置居住,别说还真“清顺”了,虽然取水远了一些,但人清爽了,身体好了,牲畜疫病也少了。前些年,随着上游生态破坏严重,降雨量逐年减少,裤裆河水日渐枯竭,加上村民生活污水的排入,裤裆河河床上垃圾遍布,臭气熏天,成了路人掩鼻而过的地方。

海有才家就是居住在“裆”部的少数几户人家之一。

海有才六十来岁,瘦小的个子,一张长满皱纹的脸庞,两条毛毛虫似的眉毛下面是一双怯懦的小眼睛,看人时从来不敢与人对视,说话时声音很小,像底气不足似的。他的老婆是一个间歇性精神病人,正常时还能下地干活,发病时疯疯癫癫。海有才有一个儿子,名叫海金福,三、四岁时就患上一种民间称为“尿淋症”的病,起初是尿结,屙不出尿。为了治儿子的病,海有才带着儿子去看村医,村医说是尿路感染,有炎症。于是,打针吃药成了小金福的家常便饭。可尿淋症病却时好时坏,严重时几天排不出一滴尿,小肚子胀得像气球,疼得海金福哭天喊地……

很多人建议海有才带着儿子去县上大医院去看看,可裤裆村离县城还有上百里路,从村里走山路到乡上需要一天,再坐车到县城半天,来回得四天时间,再加上孩子他妈又疯疯癫癫,让人放心不下,家里鸡啊、猪啊、田地这些谁来照看?最关键是钱从哪里来?他家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才能勉强维持温饱,欠着村医的药钱还没有还上呢……海有才左思右想始终没能下定决心。

童年的小金福个子又瘦又小,整天一副病病恹恹的样子,小伙伴们不跟他玩,大家厌恶他身上难闻的气味,见他来便远远地躲开,还骂他“病秧子”。

到了上学的年龄,海有才把他送到村里的小学去读书,不到两个月,饱受老师白眼和同学歧视的海金福就被劝退回家。回到家里的海金福孤独、苦闷,没有玩伴,只好与家里的猫、狗作伴;没有人说话他就与院子里的小树、小草说话;能让人们大快朵颐的红白喜事场所是孩子们快乐的天堂,也是村民们聚会的场所,海金福试着去过几回,但大家厌恶的神情以及躲避瘟疫似的肢体语言让敏感的海金福羞愧难当,从此再也不敢在公众场合露面……

为了节约药费,海有才找遍了村子一带的土医生,吃了很多草药,只要听说某种草药可能对儿子的病有效,就算跑遍山山水水也要找来煎给儿子吃。

一晃过了十多年。二十岁本来是人生花季,然而从小在药水里泡大的海金福却仿佛走进了人生暮年,他身体瘦弱,弓腰驼背,说话有气无力。长年累月的疾病折磨以及长期服药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健康。眼看着儿子的生命之花即将凋谢,这一年,四处借钱无果的海有才咬咬牙借了两千块高利贷,终于把儿子海金福带到县城一家民营医院去治疗。医生在海金福的膀胱里检查出一颗约指头般大小的结石,但由于海金福的肠胃功能严重失调,身体十分虚弱,护士给他抽血检查时竟然忙活了半天没有抽出一管血来,因此不敢贸然给他做手术,一是担心他家拿不出手术费,二是担心万一在手术台上下不来丢了命,给自己惹麻烦,因此医院再三权衡之后建议他回去“静养”,等体质好一些再回来做手术。

好不容易来到县城一趟,海金福不甘心就这样把儿子领回去,他再三央求医生,医生仍然以各种理由不肯收留。也许是被海有才爱子之心“感动”,最后,医生给海有才说:“你儿子这个病呀不要浪费钱财了,血都快熬干了,顶多能活十天半个月,回家准备后事去吧!”

从医院回来的海金福却并没有被病魔夺去生命,而是顽强地活了下来,一如既往地、年复一年地拖着病残的身体出现在村里。而海有才所借的二千块高利贷却还了三年,前后共还了五千多元。

浑身散发着恶臭夹杂着尿臊味的海金福仿佛是一个噩梦般的存在,他每天过着炼狱般的日子。求生的本能驱使他不断地挣扎在人世间,这一挣扎又过去了十七年!

十七年来,海金福的病越来越严重,出现了尿血的症状,后来会阴部、小腹部、后腰等多处出现红肿和溃烂,尿液直接从溃烂的伤口形成瘘管渗出,疼得海金福大哭大叫,夜里时常被痛醒,彻夜哀嚎。

消炎药和去痛片成了他每天必吃的药品。他不敢喝水,甚至不敢喝汤,除了服药之外,他甚至害怕一切带汤汁的东西,但不吃身体又受不了。尽管如此,每天仍然有不少尿液和分泌物从海金福各处创口不停渗出,流出的尿液和分泌物沾染到皮肤上常常引起皮肤发炎、溃烂;冬天,沾染了尿液和分泌物的衣服僵硬如铁,摩擦得皮肤红肿溃烂,钻心疼痛。

每天,海有才忙完地里忙家里,既要照顾精神恍惚的老伴,还要给儿子换洗衣物,清洗疮口。无论春夏秋冬,不管天晴还是下雨,海有才家的院子里总是挂满了尿湿了的被褥、衣裤等。时间一久,海有才家屋子里充满了难闻的尿臊味,特别是夏天,整个院子臭气熏天,亲戚朋友没有人愿意来串门;万一有事,也只敢站在院子外远远的地方说话。

由于身无长技,再加上有两个病人,海有才家的日子过得十分落寞,当村里大多数人家盖起新房时,海有才一家仍然挤在三间破旧的老屋内。

这一年,海金福37岁,病龄却已三十多年,他的生命似乎走到了尽头,浑身散发着即将终结的气味。海有才经过慎重考虑后,再次咬咬牙卖掉了家里的几只种母羊和一头过年猪,凑了七八千块钱,带着儿子从县里看到市里。每到一处,专家们看了海金福的情况后都不敢收治,建议赶快转往上级条件更好的医院。万般无奈中,转了一圈的海有才只好绝望地带着儿子回到了家中。

二 驻村扶贫

当新一轮扶贫的国家政策施行之后,张金秀与其他三名工作人员一起被派到了裤裆村驻村扶贫。与其说张金秀是被派的,不如说她是主动要求去的。张金秀所在部门班子由一正三副组成,前任局长于一年前调到市直部门任职后,局长位置一直空着。副局长除张金秀外,一名叫李唯一,另外一名姓王。由于王姓副局长年纪较大,一心只求平稳过渡到退休,因此对待工作基本上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自从局长调到市里任职后,局机关的工作一直由李唯一主持。李唯一没有基层工作经历,这是阻碍他升职的短板,这对一心想当一把手的他无异于一块心病。按县里历来的用人导向,部门一把手一般都从乡镇党委书记或者乡镇长中提拔使用。而张金秀当过乡长,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论工作能力,张金秀不在李唯一之下,论级别早就是正科级,当年张金秀从乡里调任副局长时就有传言,说她有可能是组织安排的接班人选。可李唯一是老局长一手提拔起来的,老局长在任时就把他举荐为局党支部副书记,按照排名,他是局机关二把手,老局长调走之后,他顺利递补主持全局工作。

主持工作的李唯一一心想“转正”,因此他非常害怕别人威胁到他顺利接班。李唯一在心中过了一遍,局里真正能对他顺利接班产生威胁的只有张金秀。因此他处处提防着张金秀,虽然明面上对张金秀客气,但在内心里巴不得借故支走张金秀,这次扶贫工作正好是一个机会。张金秀也早已看透了李唯一的心思,她不是一个权利欲重的人,她出身农村,祖上世代是农民,她对农村和农民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她能当上乡长,现在又担任副局长,按村里人的说法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也算是出人头地了;另外她有一个和睦的家庭,爱她的丈夫和一个大学毕业正在读研究生的女儿,丈夫周为民是一个外科医生,因此她对目前的生活状态感到非常满足。参加工作以来的头二十年,张金秀一直在乡上工作,由于工作太忙,照看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丈夫的身上,为此张金秀总觉得欠女儿、欠丈夫的太多。调到县里担任部门副职后,工作压力减轻了很多,她终于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丈夫,陪家人,过上几年等女儿研究生毕业参加了工作,她打算着向组织申请辞去领导职务,退居二线与全家人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对李唯一的处心积虑和处处提防,她心知肚明。工作上,她不是拈轻怕重、不敢担当之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她服从组织安排,无论在哪个职位上都尽职尽力。因此当李唯一在党组会议上提出要派一个年轻得力的副局长去挂钩村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时,张1d7db88037a3b3ed35bb92a65839df90bbb5fa86bd5c36f44aad44cbd68b8290金秀心如明镜,坦然接受。为了安抚张金秀,同时也体现对扶贫工作的重视,李唯一表示:“人、财、物、车辆一定给你们保障到位,人员你就随便挑,看上哪个就挑哪个,车辆就局里最好的那辆越野车。”

就这样,张金秀与三个同事一起来到裤裆村,开始了驻村扶贫工作,同时驻村的还有乡政府副乡长小李及其他两位乡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对于扶贫工作,张金秀并不陌生,早在她刚参加工作时,就接触到了扶贫工作,那时的扶贫无非就是上几个项目,帮助贫困村修沟,修路,发点经济林木苗等,项目少,资金零碎,扶贫效果不明显;再加上没有严格的审计督查措施,也没有具体的跟踪问效机制,一些干部甚至把扶贫当成了为亲友谋取私利的工具,真正贫困的家庭却没有得到帮助,反倒助长了人情风,徇私舞弊风等歪风邪气。因此,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实施以后,大家对扶贫工作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还以老一套方法去对待,认为在村里搞几个项目,发点钱、发点物给老百姓,最后做好统计上报,应付了事。没想到本届中央领导的决心这么大,一改过去简单粗放的输血式扶贫,提出了“精准”扶贫要求,不但扶贫对象要精准、扶贫资金、扶贫项目、扶贫措施无一不要求精准,并制定了严格的审计督查机制和具体的跟踪问效机制。

因此,要做到精准扶贫,必须首先把扶贫对象搞精准,找出真正的“贫困户”,提出针对性措施,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张金秀明白,扶贫工作面对的就是千家万户收入高低不一、贫困人口素质参差不齐、贫困家庭情况纷繁复杂的老百姓。由于千百年来“藏富”不露财的传统思想影响,以及逢利必争的人性使然,要把每家每户的收入情况调查清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工作队员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顽强的毅力,以及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对此,张金秀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她知道,只有调整好了心态,放下身子沉到基层,才能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才能干好扶贫工作。而有的扶贫工作队员由于没有基层工作经历,面对艰苦的工作条件,难免心里有怨气,带着怨气怎么去与群众交流?因此,一到村里,张金秀就与乡里包村领导一起,组织工作队员、村干部召开了思想动员和业务培训会议,解决大家的思想问题和政策知识缺乏的问题。

张金秀从小失去双亲,是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供她读书。二十多年前她大学毕业后到了一个山区乡工作,本来打算要好好报答爷爷奶奶,没想到爷爷却被检查出了肺癌,不到一年就病逝了,后来奶奶也去世了。“子欲养而亲不待”,至亲的相继去世成了张金秀一生最大的遗憾,以致在后来的工作之中,她把这份情感延伸到了贫困群众中。在当乡长期间,一次张金秀到一户贫困户家中走访,当了解到村主任把低保指标全部给了亲戚和邻居,真正的贫困群众却没有享受到时,大怒,当面斥责了村主任,按程序免去了该村主任的职务,并在全乡通报批评,派人对全乡低保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彻查,赢得了全乡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

为了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张金秀一面带头恶补扶贫知识,研究扶贫政策,一面下到村里走访群众,了解情况。一次走访中,村民告诉她,村里原来有一个医生,自前年去世后,村民看病就得走五公里山路去另一个村,要不然就只能去乡卫生院。

“身体是人的本钱,如果健康都不能保证,还怎么脱贫?”张金秀心想。

“要是有人生了病怎么办?”张金秀问村民。

“吃点自己家里备的药,还不好的话就只能到乡卫生院去看。” 村民回答,“到乡卫生院看病坐车要两个小时,来回一趟车费就要四五十块钱。”

“没有通公路的时候是怎么办的?”张金秀知道,村里通毛路也就是近几年的事,她想从村民口中了解他们过去的真实生活情况。

“走山路,或者骑牲口,要不然只得等死了。”村民告诉张金秀,“村医只能看小病小痛,大病没办法,要是得个阑尾炎什么的急病,只能连夜送到乡卫生院,以前村里有好几个人就是得急症病死了的。”

通过走访调查,张金秀决定制定一个长期扶贫计划和短期扶贫计划,她觉得看病难是裤裆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争取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从村里年轻人中培养村医,才是长久之计。”走访回来后,张金秀已做好决定:目前脱贫任务时限在即,村里还有多少看不起病的贫困户,他们的健康状况如何?只有搞清楚这些情况才能“精准”施策,按期脱贫。张金秀陷入了沉思。

在张金秀的带领下,驻裤裆村扶贫工作队员,村委会干部以及卫生院医务人员挨家挨户开展入户走访调查。其中大病患者筛查是一项重要内容。

这天,当张金秀和工作队来到了村子最下端的海有才家调查时,虽然天色已晚,但大家却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三间破旧的瓦房,墙体严重倾斜,用几根树干撑着,房顶上的瓦片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院子里乱七八糟地堆放着一些农具和破旧衣物,几只鸡在院子里踱来踱去,不时拉出一泡清溏屎,浓烈的尿臊味混合着猪圈里飘来的粪便气息,熏得人睁不开眼睛。

“这像个家吗?是人居住的吗?”张金秀心里嘀咕。

“海有才!海有才——”,村小组长李二喇叭对着黑洞洞的屋内喊了几声,半响才听见屋内有响动。一个蓬头垢面的男子从屋子里怯生生地走出来,只见他长着一头枯草似的头发,脸色蜡黄,眼神暗淡,上身穿着一件脏兮兮的灰黑色衣服,下身穿着一条青色的皱巴巴的裤子,长满口子的枯树皮似的脚上趿着一双破旧的塑料拖鞋,虽然相距四五米远,但一股浓烈刺鼻的气味仍然扑鼻而来。

看到来了陌生人,他有些神情局促,手脚无措。

“海金福,过来,过来,院子里坐哈!”李二喇叭叫住了想转身躲避的男子,“我们来调查一下你家的情况,你爹下地干活还没有回来吗?没有回来就由你来回答。”于是大家坐在院子里的木头上,强忍着刺鼻的气味,做起了调查工作。

队员们在做询问笔录的时候,张金秀起身走进了屋子。屋子里阴暗潮湿、一点光亮从屋顶的瓦缝中透下来,泥土地面上有一个火塘,火塘边放着一口黑黢黢的铝锅,铝锅旁散落着几只凌乱的未洗净的饭碗和几双竹筷,靠墙角是一个低矮油黑的橱柜,上面放着几样炊具。左边的屋子里光线更加昏暗,一张简易的木板床上凌乱地堆放着一团又黑又脏的被褥,似乎多年未拆洗,被褥在幽暗的光线下,释放着令人窒息的气味。饶是张金秀有心理准备,麻木的嗅觉仍然有些承受不住那气味强烈的冲击。张金秀转身来到另一间房屋门口,探头朝里查看,屋内两张木板床上照样凌乱地堆放着几件漆黑的被褥,几袋粮食随意码放在地上,几件破旧的家具上落满了厚厚的尘土。

三 枯木逢春

走访完裤裆村时,天色已近傍晚,张金秀和队员们拖着疲倦的身子坐上了回村委会驻地的车子。尽管身心十分疲倦,但张金秀的心却久久难以平静,她没有想到进入二十一世纪还有这样贫困的家庭。特别是海金福那副模样,更让她心里难受,作为一个母亲,她想到了自己正在读研究生的女儿,由于工作关系,虽然女儿打小跟自己在一起的时候相对较少,但张金秀总要抽出时间回家去陪女儿玩、讲故事给女儿听,工作忙时回不了家,再晚也要打电话回家问问女儿情况,只有听到女儿的声音或者她的消息才能安心地入睡。特别是女儿生病时,她急得彻夜难眠,幸好有一个当医生的爸爸,但她仍然放心不下,直到听到女儿痊愈的消息她才放下心来。随着女儿逐渐长大,张金秀虽然不用再为女儿生病而担惊受怕了,但儿行千里母担忧,女儿仍然是母亲心里永远的牵挂。

“多狠心的父母才会对孩子的健康如此漠视啊!”张金秀心里有些愤怒,但转念一想,如果自己处在这样贫困的环境中,又能怎样?想到这里她不禁有些同情那又懦弱又无能的父亲。

在车子的一路颠簸中,张金秀习惯性地打开了车载音乐:

“红日升在东方

其大道满霞光

我何其幸

生于你怀

承一脉血流淌

难同当

福共享 ……”

优美的曲调,熟悉的歌词,张金秀慢慢地沉浸到了歌曲的节奏中。多年来,张金秀有一个习惯,工作累了,总喜欢放一点音乐听听,一来舒缓情绪,二来放松心情。这首《万疆》是张金秀最喜欢的歌曲,是女儿假期回家特意为她下载好装在随身带的U盘里的。每次听到这首歌曲,她的心里就不由自主升起一股情愫,疲倦的身体也似乎注入了一股坚强的力量。

在《万疆》优美的旋律声中,车子很快回到了村委会驻地。

晚间与丈夫周为民通电话时,她把海金福的详细情况告诉了他。丈夫周为民非常同情海金福的遭遇,他说:“尽快把病人带上来,先做一个全面的身体检查,等检查结果出来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第二天,张金秀主持召开了走访情况会议,并针对海有才家走访了解到的特殊情况,作了专题研究。

“当前即将进入雨水季节,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他家住房问题,如果再不行动,房子倒塌后出人命的话责任就大了!”张金秀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只是费用的问题大家有担心。

“先在村里安置点上给海有才家搭建一个临时安置房,费用先从我们的工作经费中列支。”张金秀说道。

“乡里针对贫困户临时安置用房建设有专项经费,我上报乡里后解决。”乡派驻干部小李补充道。

在落实了资金后,会议最后商定了海有才户的具体帮扶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请施工人员搭建好临时安置房,先把人搬出来;同时报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联系卫生部门及县医院,尽快安排海金福住院检查。

当天下午,张金秀带着工作队员再次来到海有才家里做思想工作。

“根据你家的情况,我们已经把你家列为了建档立卡户,按国家扶贫政策,海金福这个病啊,住院治疗还可以报销90%的药费;你家的住房已经是危房,雨水季节马上来临,我们打算先盖安置房临时安置你家,然后申请政府按照相关标准帮助你家建房……”

当听到这些好消息时,海金福被病痛折磨得有些麻木的脑子一下子有些转不过弯来。

“有——这样的好事?” 海有才有些不太敢相信,结巴着问道。

几天后,张金秀带着乡卫生院医生和村干部们再次来做父子俩的思想工作。

“我们已经跟医院协调好了,后天就用我们的车送你到县医院住院检查。”张金秀叮嘱父子俩要多收点换洗衣物,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趁着农闲赶快把病治好。

“这是烧高香都求不来的大好事啊,”李二喇叭附和说道:“出门要注意个人卫生,好好洗个澡,换身干净衣服,不要把别人给熏着了!”

李二喇叭的一番话把海有才父子说得面红耳赤,连声答应。

直到这时,海有才父子才彻底相信,幸运之神降临到了他家门上。这是他们家做梦都没有梦到的好事啊!

送走了张金秀和镇、村工作队员后,海有才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就连时而迷糊、时而清醒的老伴也似乎感受到了这个好消息,脸上挂满了笑意。

大半辈子以来,海有才在村里像一棵毫不起眼的小草,默默无闻地生活着,还要时常忍受来自风雨的打击。由于自己懦弱无能挣不来钱,导致儿子遭受了三十多年病痛折磨,被拖得半死不活,不是他狠心,他已经尽力了!十多年前带儿子进城看病以及一年前再次带着儿子从县里看到市里,那是不惜血本,倾尽全力的决定,他只有这点能耐啊!近几年,村里大多数人家都盖起了新房,有的还盖起了洋楼,但他家依旧住在破烂不堪的老房子里面。没想到在他步入晚年、陷入绝望的时候,这样天大的好事竟然降临到了他家头上,他有一种想对着天空放声大哭的冲动!

听到这个好消息,最高兴的莫过于海金福。前几天张金秀和工作队员给他讲解政策时他还半信半疑,直到今天,张金秀和工作队员再次来到他家告诉他这个好消息时,他才完全相信这是真的!他心里那团即将熄灭的火似乎再次被点燃!从记事起,讨厌的病魔就附到了他的身上,为了降伏它,他不得不长年吃药打针;为了降伏它,父亲耗尽了心血;为了降伏它,他受尽了非人的折磨!他的童年、他的青春被耗光了,他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他像一个废物一样遭受了世人的白眼,他每天都活在耻辱与泪水之中!他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回想起了自己的青年,回想起了年迈的父亲,回想起了疯颠的母亲,这么多年他们为自己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为了支持自己看病,母亲从未去医院好好检查过,为了支持自己看病,父亲省吃俭用。由于家境贫寒,年迈的父亲从未在人前抬起过头……

海金福顺利地办了入院手续,通过详细的检查,海金福的病最终诊断结果为:巨型膀胱结石,尿漏引发的尿瘘管综合症及全身多器官衰竭。为了治好海金福的病,县医院与省人民医院泌尿科专家取得联系,通过远程会诊,制定了分两步走的救治方案。第一步:取出膀胱内的石头,插入尿管引出尿液,让腹腔瘘管自行愈合;第二步修补破损膀胱。这第二步要在第一步完成后半年,视伤口愈合情况才能实施。最后,医院安排由经验丰富、资历较深的外科主任周为民主刀。

通过消炎治疗和20多天的调理,周为民再次给他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后,认为患者身体已达到了做手术的条件,可以进行取石手术。

为慎重起见,驻村工作队及村委会研究决定,手术期间派李二喇叭代表村里去陪护,一来可以帮忙海有才照顾病人,二来一旦出现意外,有个见证。

手术做了两个多小时,周为民医生从海金福的膀胱内取出了一个长5厘米、高3厘米、重约70克鸡蛋般大小的结石。

手术室外,海有才和李二喇叭左等不见人出来,右等也不见人出来,心里七上八下,特别是海有才,急得在走廊上不断地来回走动。

李二喇叭很好奇,心想:“见过给猪给羊开膛破肚自己还没见过给人做手术呢。”灵机一动便来到手术室门口,把眼睛贴到门缝往里偷窥。什么也看不见,只能隐约听到“圆形”、“鸡蛋”等话语,他想听得更清楚些可惜还是因为太远而听得不清楚……

“圆形、鸡蛋是什么意思?”这显然不是医生们开玩笑说出的话语,李二喇叭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

李二喇叭自小生活在裤裆村,识字不多,但为人热心,工作还算积极。近些年,受经济大潮的影响,大家认为村小组长的报酬太少,没人愿意当。后来,村委会书记出面给他做工作:“不要小看小组长,拿钱不多管事多,我照样也干过,只要你小子好好干,以后有机会了,我推荐你进村委会!”

就这样李二喇叭当上了裤裆村的小组长。当上了小组长的李二喇叭却仍然改不了听风就下雨的毛病。当听到医生谈论“圆形”、“鸡蛋”等话语时,他不知道医生是在谈论从海金福膀胱里取出来的结石形状和大小。

过一会,手术室门打开,只见一个戴口罩、穿防护服的护士端着一个搪瓷盘出来,里面放着一块纱布,上面放着一个血渍未干的鸡蛋样的东西。

“莫非刚才听医生讲的就是这个东西?这分明是一个蛋呀!”他惊得差点叫出声来,跑过去追上护士问:“是里面那个病人的?”李二喇叭用手指指手术室。

“是啊!”护士看到李二喇叭惊讶不解的样子,肯定地问答道:“就那个姓海的病人的。”

……

李二喇叭被彻底震惊到了,他活了几十年,看到过鸡下的蛋、鸟下的蛋、蛇下的蛋,却从来没有见过人下的蛋,而且是一个男人下的蛋!

直到坐车回到裤裆村,他仍然沉浸在惊讶之中回不过神来。

当有人问他海金福的病情时,他把听到和看到有关海金福的经过告诉了大家。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四 回村

住院期间,海金福心情愉悦,想到自己的病即将治好,他浑身充满了力量,积极配合医生做各种治疗。从周医生那里,他了解了自己的病情,他巴不得早一天做完手术,早一天减轻痛苦。手术那天,他听来探病的李二喇叭说,他家的临时安置房已经盖好,出院以后,就能入住了。

“乡里正在组织施工队帮助建档立卡户新建住房,几个月后,村里所有建档立卡户就可以住进新的安置房……” 李二喇叭说。

进手术室时,他含笑与站在手术室门口的父亲和李二喇叭告别。

手术后的海金福像卸掉了枷锁般感到浑身轻松,笑容终于回到了他的脸上,他眼中有光,微笑着跟身边的每一个人打招呼,跟他们分享自己的快乐,他说非常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所有关心他的人,特别感谢驻村工作队所有同志。等他身体完全康复之后,他要回去养猪,养鸡,孝敬父母,还要种中草药,帮助他人……

当闪着警报灯,载着出院的海有才、海金福父子及张金秀、李二喇叭等人的救护车从凹凸不平的村道上颠簸着驶来的时候,立即引起了聚在村头小卖铺门口的人们的注意,起初人们以为是警车。

“警灯不像,车身也没刷警漆,是救护车哩!”眼尖的年轻人立即兴奋地说道。

于是大家又开始猜测,这救护车来干什么呢?是谁家有人生病了?这么多年,除了农用车,拉人的小面的外,村民熟悉的就只有乡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公务车,这闪着警报灯的救护车可是头一次在村里见到呢。

大家正在议论和猜测时,救护车已开到了村口。随着车辆“吱”一声停下,车门打开,只见村小组长李二喇叭第一个跳下车来,随后是驻村扶贫干部张金秀,在张金秀后面的是大家熟悉的海有才。海有才和一个身穿白大褂、身材微胖的中年女护士扶着海金福从救护车里走下来。

大家围上去用惊奇的眼光打量着这个“下蛋”的男人,想从他身上看看有什么奇特之处。只见海金福身穿白衬衣和一条干净的灰色裤子,在海有才和女护士的搀扶下,小心翼翼地从车上下来。细心的人们看到海金福腰间悬挂着一个塑料袋子,袋子由一根管子连着,里面是黄色的尿液。从救护车下来的海金福腰背微弓,脸色略显苍白,但精神很好,脸上挂满了笑容,一改往日病恹恹的样子,特别是白色的衬衣和干净的裤子,更是一改过去给人留下的满身尿臊味的邋里邋遢的形象。

看到围观的村民,李二喇叭愈加兴奋,便充分发挥声高嗓门大的优势,指挥着大家帮忙拿东西。张金秀热情地招呼着护士和驾驶员,大家一起向海有才家的临时安置房走去。

山村的信息闭塞,所发生的新闻大多是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下蛋”的海金福回村的新闻像颗炸弹一样回响在了每一个村民心间,大家都想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亲眼看看这个“下蛋”男人有什么奇特之处,他下的“蛋”到底长什么样子……

“让我们看看那个东西嘛!”来到了海有才新家,大伙刚放下手中的东西,就有人抑制不住好奇心,迫不及待向海有才父子提出要求。

“什么东西?”海有才问道,在场的张金秀、一起送海金福回来的护士都不解地看着围观的群众。

“就是那个蛋呀!”有人大声说。

“蛋?——什么蛋?”

“他们想看看海金福下出来的那个石头蛋……”见大家不解,李二喇叭双手圈成鸡蛋形状解释道。

噗哧!愣了半天首先反应过来的女护士忍不住笑出来。

哈哈哈哈……接着明白过来的张金秀、驾驶员以及在场其他工作队员忍不住大声笑出来。大家被村民严肃的表情以及搞笑的提问笑得岔了气,有的笑得捂住了肚子,站不直腰,有的笑出了眼泪……就连起初一头雾水的海金福也笑得裂起了嘴,海有才赶紧把儿子扶到屋里休息。

随后,护士端出一个小盒子。“大家看看,这就是从海金福身上取出来的蛋!”护士笑着把盒子举到每一个人面前,随后问道:“都看清楚了么?”

看到纯朴得近乎愚昧的村民们,护士忙给大家解释说:“这不是什么蛋,这是人身上的石头,叫结石,长在肾里的叫肾结石,长在胆里的叫胆结石,而这颗石头呢是长在膀胱里的,叫膀胱结石,海金福这个病就是因为这块石头引起的,大家以后要养成多喝开水的好习惯。”

大家笑够了之后,张金秀心里有些沉重,她感觉今后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她对前来看热闹的村民说道:“大家看到了海金福的病呀,就是贫穷闹的,小病拖成了大病,最后还好赶上国家脱贫攻坚好政策,才能得到救治。今后,政府不但要帮助我们贫困的,住不起房的村民修建住房,还要帮助我们村里修路、发展产业、增加大家的收入,共同步入小康社会,以后看病就医,孩子读书政府都会帮扶呢,只要大家勤劳肯干,我们老百姓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安排好海有才、海金福父子的事情,张金秀和大家一起送走了医护人员后,来到了安置点,详细查看安置房建设情况,并顺道走访了附近几户村民,调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及产业发展情况,直到肚子有些饿了才打电话叫来了车子,准备回村委会驻地。

张金秀疲倦地坐到车上,细心的司机随手打开了车载音乐——

“红日升在东方

其大道满霞光

我何其幸

生于你怀

承一脉血流淌

难同当

福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