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科技產業在中美貿易戰中突圍之策

2024-10-11 00:00吳建宏
台商 2024年4期

美股突破四萬點,台灣股市也在2024年4月份突破兩萬點,這都是歷史性的一刻。當台積電股價破六百元台幣時,我就曾預言八百元指日可待,當台積電破七百時,我早已大膽公開說一定破千元大關,所講的既成事實,各位你信嗎?

我親身經歷台灣與世界的產業經濟這40年來的起起落落,這期間我也輔導了上千家的企業,其中有一成是上市企業。何其有幸,我也曾親身近距離見識過多家知名大企業一夕崩盤的歷史性畫面,從這些企業起起落落的翻轉過程中,尤其是產業變化的詭譎多變,身為企業的頂層人士,根本不可能對這些完全無法掌握的突變因素置之不顧。

美國掀起科技戰打壓大陸

美國掀起的美中「科技戰」,目前雙方爭奪的焦點涉及到中國大陸影響力越來越大的領域之價值鏈中的關鍵環節,例如,Android作業系統之於智慧手機,與AI有關的價值鏈和產業鏈,包括博通和高通的高端晶片、半導體業的關鍵設備、IC設計工具,乃至於IC設計所需的矽智財等。整體而言,美國對中國大陸的科技戰脈絡和戰略已經浮現,其主要特徵為「擴展有選擇的脫鉤」,即在一些關鍵領域,盡其所能阻止中國大陸發展。其中,跟台灣有關聯的部分是刻意製造兩岸矛盾,用來拖慢大陸科技發展的腳步,台灣被美國當成棋子擺佈,這種旁門左道的策略大家早已心知肚明。

台灣業者應合縱或連橫

更詭譎的是,參與中美科技戰博奕的成員其實不限於中美之間,而是處在類似中國戰國時期合縱與連橫的複雜國際關係中。因此,在美國收緊製造業跨境投資、高技術產品出口管制之際,台灣相關業者應該註意在合縱或連橫過程的選邊站,以及可能產生被波及的相關風險與影響。

例如,鄰近的日韓之間也出現貿易戰插曲。日本於2019年7月起對出口至韓國b18d88b03c7c19f6b09c9ed7e21ab368的氟化氫、光阻劑與氟化聚醯亞胺等三項產品實施出口管制措施、不再給予出口審查優惠,引發日韓兩國關係緊張,並可能影響半導體、OLED面板等產品之全球價值鏈。

在美國掀起的中美貿易戰、科技戰大背景下,日韓科技產品的貿易管制較勁,意味著日後造成貿易衝突的手段趨於多元,除既有的產業標準之爭、跨境貿易、投資限制之外,還包括材料、重要設備的出口核准或管制等。

當今全球產業發展趨勢中另一個焦點主軸,是如何推動「工業4.0」,以及「工業4.0」對全球價值鏈的影響。基本上,製造業占比較低的先進國家,如美國和英國,比較強調「先進製造」及「再工業化」,除了高端智慧製造之外,還特別強調發展新興產業與新材料,加上鼓勵製造業回流。

日韓貿易戰帶給台灣業者必需關註的風險在新材料、重要設備,以及半導體產業的上游,這些正是台灣主要產業發展的弱點,也是台灣目前及以後最大的隱憂。

四大因素影響「工業4.0」

近年來有多位專家研究指出,台湾「工業4.0」的推動進展,估計會受到以下四項因素影響:1.產業原有的自動化基礎(偏流程/製程型產業),不該完全是由企業主導,政府應指導企業在其所屬業務或供應鏈中導人「工業4.0」的解決方案。2.產業界應重新強化原有的資訊化、數據化基礎。3.政府對於整廠智慧化到整個供應鏈的智慧化的掌握程度高低,關係到推動較高階的跨廠「工業4.0」解決方案。4.廠商或產業客製化的程度與策略,會與市場需求的區隔化、客製化有關。

不管台灣的「工業4.0」會怎麼作,都離不開中美科技戰帶來的影響,進而擴大對全球價值鏈的影響,尤其在半導體及5G領域,有較複雜的多方關係。雖然多數廠商(含美商)的策略是In China,for China,但是,美國政府現在對台積電的要求則是ForUSA,in USA.因此,台積電已宣佈將到美國設立5奈米的12吋晶圓廠。

台積電在美國設廠迫使企業「選邊站」

這必然會使得一些台商面臨選邊站之兩難困境,有一種可能的情況是有些台商會在兩岸間採取「兩個屋頂(營運體系)」的營運方式,透過減少對美國技術、設備、原料的依賴來服務中國大陸市場(間接效果)。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可能會擴大吸引台灣半導體企業的投資與人才,以利長期建構在中國大陸的「全產業鏈」。短期內,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戰略的重點是在降低對美國的依賴。雖然這種「被迫去美化」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而且初期可能很難「一步到位」,必然是拉攏相關業者或人才(直接效果)。但是,由於半導體產業在中美科技戰中舉足輕重,台灣等相關業者在中長期可能面臨是否當地化問題(間接效果)。

「工業4.0」帶來的新變化

「工業4.0」一個值得註意的發展方向,是新興的數位化解決方案,可能形成新型態(數位化)的「價值鏈上的服務」或「製造服務化」趨勢。

新數位化科技有助於管理跨境和跨組織的全球價值鏈,因此,透過數位化加值,供應鏈上的服務必然會有更新的面貌。即便工廠在海外,可以遠端調校、處理;這種情況下或許比較容易形成以市場為主要考量的區域化供應鏈或是以市場為核心的短鏈。在此過程中,台灣本地的廠商可以提供新數位化型態的「製造服務」,藉此有機會提高附加價值。

台灣工研院曾公開呼籲台灣企業關註「數位轉型、產業生態鏈重組、重振在地經濟、淨零碳排」這四大全球發展趨勢,提醒產業應努力接軌國際,進而在全球重要產業生態鏈中扮演關鍵角色,這將是深切影響台灣未來10年的產業發展方向。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