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对适应新型公共服务需求,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事业单位是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主体,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可以推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转型发展,提高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因此,事业单位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立项、预算、财务核算、审计等环节,都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二、政府购买服务的定义
政府购买服务指政府为实现或加强公共服务职能的需要,转变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将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承担,并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进而实现政府财政效力最大化的行为。政府购买服务有利于解决一些领域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服务能力不强和供给规模不足的问题,有助于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新型政社关系[1]。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对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能力、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转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事业单位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意义
第一,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事业单位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重要考量。在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背景下,事业单位面临更大的财政压力。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事业单位不但能够减轻自身财务负担,还可以灵活、专业地满足不同公共服务需求,避免资源浪费和闲置,实现财政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第二,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与效率是事业单位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另一大优势。事业单位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可以吸引更多优质专业机构参与公共服务供给,这些机构具备丰富的经验以及先进的技术,能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事业单位在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效率,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2]。第三,事业单位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有利于推动服务业的发展与创新。政府购买服务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服务业的专业化、规范化与市场化发展。通过市场竞争和持续创新,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力以及创新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推动服务业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和发展。第四,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与透明度同样是事业单位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重要目标。事业单位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引进市场机制与社会监督,能够提高政府服务的透明度、公正性和效能,有助于增强政府公信力,提升民众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四、事业单位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路径
政府部门要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运行管理制度,公开、透明地公布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内容、要求和绩效标准等信息,规范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实施、财务核算监管、审计和绩效评价流程[3]。事业单位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和规定执行,严格履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签订的合同,按照标准和规定时限完成服务项目任务,确保服务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一)明确购买服务目录清单
1.制定主体
各级政府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求,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本级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清单,确定服务购买种类、内容以及对购买服务单位的资格、能力的具体要求。
2.制定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清单
事业单位承接公共服务应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清单。事业单位要根据社会化公益服务的具体工作,明确社会化公共服务项目任务清单。各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需要并结合事业单位承接的社会化服务项目清单编制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清单[4]。目录的编制要明确事业单位承接的公共服务内容,经政府部门审核后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目录清单,作为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的依据和标准,确保政府购买服务依法依规运行。
(二)做好政府购买服务预算工作
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实施,要按照具体服务项目内容确定服务费用。事业单位要根据购买服务项目的具体内容,按照国家规定的造价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测算服务项目的工程造价,做好项目经费预算工作。事业单位取得的税后收入要全额纳入事业单位预算。事业单位要加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预算管理工作,规范政府购买服务审批流程和财务管理。同时,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应纳入政府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确保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有效进行。
(三)委托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政府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级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指导性目录,确定购买项目的种类、内容和工程量。政府部门要按照事业单位提供的社会化公共服务项目预算,委托相关事业单位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事业单位要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根据项目预算资金的额度,采用公开、邀请、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单一来源等方式确定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实施单位或组织。
(四)政府购买服务购买方式
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事业单位按照政府采购项目的具体要求,按照以下的方式确定购买项目的服务承接主体。一是公开招标确定服务承接主体。项目预算资金达到公开招标数额以上的,应当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因特殊情况不能进行公开招标的项目,应提交财政部门批准。二是邀请招标确定服务承接主体。事业单位邀请具有相关资质的承接主体。三是竞争性谈判确定服务承接主体。事业单位根据项目内容及实际情况成立谈判小组,与符合资质条件的承接主体就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相关事宜进行谈判。四是单一来源方式。事业单位只能从唯一承接主体处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一种采购方式,其使用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尽管有其特殊性和缺乏竞争,但仍然要遵循公开、透明、公平的原则。五是竞争性磋商确定服务承接主体。事业单位成立竞争性磋商小组,与符合条件的承接主体就采购货物和服务事宜进行磋商,经磋商小组评审后确定成交承接主体。
(五)政府购买服务的财务核算
实施政府购买服务财务核算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完善了政府财务预算制度,而且可以有效预防腐败。因此,政府部门要按照服务项目的预算资金额度,根据合同的约定或项目进度将资金拨付至承接单位,承接单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财务核算和财务处理[5]。
1.政府购买项目的资金预算
政府购买服务的财务核算是复杂且精细的过程,其中资金预算编制非常重要。事业单位在承接政府购买项目时,应结合项目内容以及要求展开市场调研与成本分析,从而保证预算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各项成本(如人力成本、物资采购、设备租赁、运营管理等),且预留相应的风险准备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预算的科学化以及精细化还展现在对各项费用的细致核算以及合理分配上。如针对人力成本费用,应依照项目实际需求,对所需人员数量、类型以及对应的薪酬标准等作出合理估算。针对物资采购应展开充分的市场调研,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且考虑批量采购的折扣优惠。针对设备租赁,应对设备性能与租赁周期和维护保养所耗费的费用展开评估。另外,预算编制需综合考量项目的可持续性以及长期效益,以防短期行为引起资源浪费。预算计划提交后,政府主管部门需进行严格地审核与评估,保障预算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从而实现政府购买服务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为项目顺利开展奠定扎实财务基础。
2.服务项目的购买
事业单位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财务核算与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含服务项目的购买、资金拨付、财务核算与财务处理等多项内容。在服务项目购买阶段,政府部门会对事业单位申报的购买项目进行审查,对其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作出评估,主要是对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对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效果进行综合考量。若项目必要且可行,政府部门则结合事业单位申请的预算资金额度实施资金拨付。在资金拨付环节,政府部门要求事业单位提供相应的财务报告和项目进度报告,从而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以及项目的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接收资金后,要严格根据财务管理相关规定开展财务核算与财务处理,建立专项账户、记录各笔资金的流入流出、定期编制财务报表,并进行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从而保证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避免资金滥用与挪用,为项目绩效评估以及后续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可靠的财务数据支持。
3.服务项目的招标
事业单位在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时,要严格遵循政府部门批复的资金额度,并依据有关规定精心组织项目招标工作。在招标过程中,事业单位要明确是否需要进行政府采购审批,同时设定严格的资质要求,确保招标文件涵盖所有响应事项。事业单位要保障招标活动公开、公平、公正,以及项目实施的专业性和高效性,以此为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4.项目资金的支出
事业单位按照确定的施工方案及进度要求及时拨付项目资金。资金的拨付要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计划和额度安排支出,加强支出管理,规范支出行为,管好、用好项目费用,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5.购买服务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项目竣工通过验收后,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项目内容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保证资产及时、准确移交,提高投资效益。
6.做好项目资金的财务核算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按照相应的制度对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财务核算,根据购买服务项目的支出情况,及时提供真实、准确及完整的财务信息。
7.加强购买服务财务核算的监督
事业单位要建立有效的财务核算监督制度,对项目正常开展、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完整、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具有重要作用。事业单位应加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管理,保障财务核算的准确性。
(六)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审计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效防范政府购买服务资金风险,要强化公共财政资金的监督,对购买服务项目实行财务审计监督全覆盖,引入具有相关资质的会计事务所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审查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一是严格遵守管理规定。明确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标准,统筹安排审计项目,有效防范质量风险。二是提高准入标准。明确入围机构的资质要求,确定审计目标,保证服务质量。三是加强管控。明确审计重点,严格落实考核制度,强化审计履责意识。政府购买服务审计的重点包括:一是是否编制政府项目预算。项目是否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是否办理项目预算资金调整。二是是否严格执行政府购买预算。购买项目是否与预算不符或与购买服务预算差距过大。三是是否严格执行政府集中采购。应执行政府集中采购的项目是否执行集中采购[6]。四是是否通过拆分标规避公开招标采购。例如,相同类型的货物或服务购买分为若干项目,低于公开招标限额,从而达到以非公开招标方式进行购买的目的。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事业单位要接受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监督检查,将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工作纳入财政监督范围,保障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安全、健康、规范开展。
(七)绩效评价
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管理及评价机制,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强化对社会公众需求强烈、民生紧迫性项目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确定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严格要求服务标准和技术保障,强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实施的完整性、合规性和合理性。要加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1.政府购买服务绩效指标体系
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是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政府部门要严格监督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确保财政资金使用依法、规范、安全、高效。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目标要明确、合理、可行,能够客观评价、真实反映政府购买服务的效益。
2.绩效评价过程
对于政府购买服务的绩效评价,政府部门要负责组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并由事业单位、项目服务对象和第三方组成综合性评审机构,绩效评价要素主要包括绩效评价的主体、对象、方式和程序等,并对重点项目和社会影响大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重点开展绩效评价。
3.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为强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率,政府部门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一是注重评价结果反馈整改,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二是健全通报督查机制,切实提高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三是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资金挂钩,将评价结果作为核算单位预算资金的参考依据。四是公开绩效评价结果,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五、结语
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对于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政府部门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应管理体系,制定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清单,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行为,有效提高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效率。事业单位是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事业单位要加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财务核算及管理工作,在充分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合规使用。
引用
[1]毛明明.政府购买服务中的文化风险:表现、溯源与应对[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23(06):40-47.
[2]王锴,林闽钢.合同治理:提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效能的新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23(05):83-90.
[3]王德鹏.浅析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管理——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J].财政监督,2023(07):55-58.
[4]陈则谦,张天雄,王申佳.我国政府购买公共信息服务的现状——基于指导性目录和购买项目的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02):106-113.
[5]潘炜,解学芳.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政府购买惠民演出服务:结构化困境与优化路径[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23(01):200-216.
[6]戴磊.加快政府购买服务改革 持续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基于S市H区财政的实践与思考[J].预算管理与会计,2022(06):59-61.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气象局
责任编辑:王颖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