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先秦时期,以夏商周礼仪音乐为代表的音乐文化成为主流,融合楚部落音乐艺术与华夏音乐文化而产生的楚音乐艺术,与中原音乐文化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民族礼乐文化。
20世纪以来,多地重大的考古发现,特别是一大批楚文化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钟、磬、鼓、琴、瑟、笙、陶埙等古代乐器实物。这些出土乐器“五音繁会,八音克谐,十二律谨严”,与楚地传世文献交相辉映,准确生动地再现了中华传统音乐艺术鼎盛时期的辉煌灿烂。
由于传世文献对古代乐器记载不多,学界对先秦音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国古代曲谱、配乐歌词(如《诗经》《楚辞》)等方面,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实物载体——乐器的研究不足。
中国艺术研究院邵晓洁研究员长期进行楚地乐器的研究,在出版学术专著《楚钟》之后,又利用其熟悉考古资料的优势,对楚国出土与传世文献中的乐器进行全面分析考查,整理出版了《楚乐器研究》一书。该书从出土的楚乐器出发,挖掘楚音乐的本质及其发展轨迹,考察乐器纹饰与造型的美学意义及其礼乐功能,勾勒出楚人礼乐生活的轮廓,论述楚乐器与楚人礼乐生活的密切关系及音乐在楚人礼仪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丰富了楚文化和先秦音乐研究的内涵与外延,拓宽了楚文化研究的视野,也为当代音乐对传统音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该书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资料收录全面。该书从宋代出土文献开始考察,分“宋代至清代”“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21世纪以来”五个阶段,对出土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分析了楚乐器的地理分布。
框架体系完备。该书对楚地出土的钟、磬、琴、鼓、瑟、笙、篪、柷8种主要乐器的出土情况、研究现状、类型类别、纹饰特征、音响组合以及礼仪内涵进行了全方位解读,挖掘了传统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与礼仪内涵。不仅在横向上有对楚乐器品类的分析,还在纵向上对各类型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历史性总结,并对纹饰、组合、礼仪等方面做了细致分析,为楚乐器、楚音乐及先秦音乐文化提供了一幅鸟瞰图。
考据科学严谨。“二重论证法”是该书的考证基础。作者治学严谨,考据有理,在将考古发现的资料与传世文献记载相互参验的过程中,注重将不同来源的文献同时作为考察分析的证据,并充分考虑到文献内容的特性,反复校勘,去伪存真;在对音乐实物资料进行具体分析时,也注意仔细甄别,审慎援引,体现出严谨的学术训练,良好的学术修养。
学术表达规范。严谨规范的学术表达是该书的品质基础。《楚乐器研究》在资料收录全面和考证方法科学的基础上,行文表述也严格遵守学术出版要求;客观讲述,不轻易下判定;八音相关图片高清、典型,引文、表格标识明朗,方便读者查找与阅读。
音乐考古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国内专事音乐考古研究的学者人数有限,关于楚乐器及楚音乐研究的著述较少,专事楚乐器研究的论文虽零星可见,但缺乏全面、系统的介绍研究。《楚乐器研究》是以出土楚乐器实物为主要对象进行楚音乐研究的著作,也是楚乐器收集完整、研究深入、涉及广泛的一部研究专著,为重写东周音乐断代史打下了坚实基础。作为一部音乐考古研究专著,作者将楚乐器置于不同学术层面进行考察,不仅从音乐本体角度对楚乐器展开了细致入微的分析,还以楚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对楚乐器所蕴含的礼乐文化和精神内涵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其研究成果能丰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促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湖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