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G+远程会诊的心血管急危重症诊疗系统设计和应用

2024-10-09 00:00:00黄晖刘雪敏王琮禹
数字通信世界 2024年9期

摘要:建设心血管急危重症诊疗系统,能够提升危重症心血管疾病的救治能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缓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远”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基于5G+远程会诊的心血管急危重症诊疗系统使用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和蓝牙技术,通过5G网络实时采集、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并将检测数据实时传输到中心医院医生手机里。通过建设心血管急危重症诊疗系统服务于区域医联体医疗机构之间,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及措施落地,促进分级诊疗机制良好运转。基于远程会诊的心血管急危重症诊疗系统通过快速建立患者档案,与生命体征监护仪连接,实时传输生命体征监测数据,帮助基层医护人员全面评价患者的健康状态,提前做好术前准备,提升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救治率,同时实现急危重症患者的诊疗闭环管理。

关键词:心血管急危重症诊疗系统;蓝牙技术;5G

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4.09.052

中图分类号:TP 311.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码:1672-7274(2024)09-0-03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 Cardiovascular Emergenc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Based on 5G+remote Consultation

HUANG Hui, LIU Xuemin, WANG Congyu

(Xiamen University Affiliated Cardiovascular Hospital (Information Department), Xiamen 361016,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a cardiovascular emergenc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can enhance the ability to treat critically ill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medical resources,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of grassroots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 capabilities,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alleviate the problem of "difficult access to medical care and distant treatment" for patients, and better meet the health needs of the people. The cardiovascular emergenc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based on 5G+remote consultation uses OCR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technology and Bluetooth technology to collect and dynamically monitor patient vital sign data in real-time through 5G network, and transmit the detection data to the doctors' mobile phones in the central hospital in real time. By establishing a cardiovascular emergenc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to serve among regional medical consortia, we aim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tier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and measures, and facilitate the smooth transition of tier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cardiovascular emergenc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based on remote consultation quickly establishes patient files, connects with vital sign monitors, and transmits real-time vital sign monitoring data to help grassroots medical staff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patient's health status, prepare for surgery in advance, improve the treatment rate of patients with aortic dissection, and achieve closed-loop management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Keywords: cardiovascular critical illnes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bluetooth technology; 5G

1 研究背景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威胁国人生命健康的危重症心血管疾病。其起病急、病死率高,未经手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48小时内的病死率约为50%,自发病后其每小时死亡率递增1%,1周病死率超过70%。“时间就是生命”,就近、尽快的进行抢救手术治疗是患者生存的唯一因素。建立“基层医院(社区)——厦心医院急救系统”心血管疾病中心网络系统,规范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急救转运、抢救手术、术后随访等流程,能够提高区域心血管疾病救治能力。

2 系统设计

2.1 心血管急危重症诊疗系统建设

该系统以患者数据互联、系统业务互通为核心,构建统一的区域心血管急危重症疾病诊疗系统,为医生提供统一高效的在线协作交互支撑系统,有效实现心血管夹层患者的远程会诊、转诊申请、基层数据共享、途中记录监控、转诊音视频交流、接诊分发、就诊病历共享、跟踪随访、院内多学科协同等全过程分级诊疗闭环管理[1]。

2.1.1 院前急救模式设计

当患者到基层医院就诊时,基层医院医生可通过系统向中心医院发起远程会诊,在申请阶段快速填写定制化表单,以便中心医院医生能快速获取到患者基本信息。对接CTA影像数据,识别是否是主动脉夹层患者,发布会诊报告。

患者前往中心医院前,在转运途中,可通过蓝牙技术,将生命体征监护仪与手机App相连接,实时获取患者生命体征,且数据同步传输到中心医院。当出现体征数据异常时,中心医院医生可发起转运干预,实时连线救护车里的转运人员。

2.1.2 院中就诊模式设计

由于在基层医院远程会诊时,已通过定制化表单获取了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在转运途中,中心医院就可根据患者的信息在院内系统提前建档,提前做好术前准备。也可在转运途中,借助手机App中的音视频服务,中心医院的医生与患者家属提前沟通,缩短院内环节时间。

2.1.3 院后康复模式设计

患者在中心医院治疗后,病历会自动关联到转诊申请的基层医生。基层医院医生可在App上查看患者在中心医院的救治情况。患者出院后,按制定随访计划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中心医院医生和基层医院医生以患者档案为主索引进行关联。规范化治疗,治疗前、中、后的全程监测,对病人的康复进行指导和医疗质量评估。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病人获益,同时也能降低医疗成本、节约医疗资源。

2.2 系统模块

2.2.1 远程会诊

基层医院医生可填写定制化表单快速申请远程会诊,支持通过拍照的方式自动提取患者身份证上的信息、医保卡信息。通过连接生命体征监护仪获取患者心率、呼吸、左右上肢血压和左右下肢血压。发起会诊后,自动生成一个远程虚拟会诊室,参与医生、专家均可在线查阅患者病史资料视图,根据会诊患者的相关病史资料数据,进行实时在线或离线图文讨论,突破时空限制,提高远程会诊效率。

2.2.2 双向转诊

依据患者病情需要,尤其经会诊后确需向中心医院转诊的,可快速发起转诊申请,用户可以自行补录、上传患者必要病历资料或其他转诊资料,通过平台共享给接诊医院医生查阅。发起转诊申请时,可以选择科室、诊疗组或具体专家,选择科室、诊疗组的转诊申请,由科室或组根据排班表进行安排。

2.2.3 转诊干预

针对转诊患者,尤其是重点心血管疾病急救病种,如主动脉夹层,可通过系统无线连接生命体征监护仪,记录患者在转诊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如生命体征、呼吸支持、出入量、处理措施等信息,系统基于5G网络实现数据记录的互通、共享,方便转入中心医院进行患者评估与掌握。转运途中,转运人员和中心医院的医生随时可发起在线音视频通信,中心医院医生可以第一时间介入指导危急重症患者的临时处置方案。

2.3 关键技术

(1)本系统运用光学字符识别技术[2](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通过扫码患者所携带的身份证、医保卡、报告单即可自动识别其中的重点信息,并按照系统要求将数据结构存储至医院数据库中。对患者数据解析完成后,系统还支持对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方便医生提取所需的关键指标进行检索和科研统计。在远程会诊的申请阶段,定制化精简的远程会诊表单,有效减少了基层医生在申请会诊填报患者信息时花费的时间,同时又能让中心医院的医生快速、准确地获取到患者当前的情况。

(2)蓝牙无线技术[3],连接生命体征监护仪,通过生命体征监护仪给出的广播名称GS20,在系统中对蓝牙设备扫描时过滤只显示GS20的设备,能够快速精准地连接设备,并按照设备提供的接口数据说明,将体征数据结构化存储在数据表中。可对体征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设置预警值,在转运途中遇到患者体征数据不稳定时,可提前干预。

(3)组建医院5G内网(MEC医疗专网)[4],准确记录和实时传输危急重症患者数据。运用业界最先进的5G MEC边缘计算技术,为医院建设一张医院专用的5G医疗专网。该5G医疗专网通过5G MEC终端设备在医院出口路由设备侧建立与5G核心网络的专用链路。5G专网形成医院终端—5G室内站/CPE—5G核心网—5G基站/室内站/CPE—医院内网或其他医院终端的闭环链路,一方面为医院有线网络提供第二个平面备用传输路径保障,另一方面为医院有线网络提供网络分流。同时,5G专网建设可保障后续医院5G网络化改造升级后,院内医疗终端及业务场景能够通过5G高速专用网络,安全,高效地与院内网络及服务器进行日常通信及开展业务,院内医疗终端也可与其他医院快速建立远程医疗会诊、共享等业务场景,为进行后续5G智慧医疗应用拓展,提升医院整体信息化水平奠定基础。

(4)智能随访系统相结合,做好院后康复计划。针对医院当前院后医患服务情况,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医疗的理念,搭建一套智能化的患者管理系统。提供以医患沟通、院后随访、满意度调查和健康宣教为核心的服务平台,使医疗机构和患者保持长期联系,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从而显著提高医院的品牌价值与医疗服务质量。系统提供灵活的智能规则引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AI语音进行自动化随访[5]。极大降低医护工作量,节省人力成本。规范的临床数据和院后数据的采集、管理、检索和统计分析,流程规范,数据语义统一,可为医院各级管理部门科学规范管理提供依据。专科医生可以对单个或多个病例进行多指标跟踪分析,分析结果可直接用于病例的会诊或课题中。多管理流程整合统一,提升工作效率。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实现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实现多渠道的患者咨询、投诉、建议、评价通道。以随访为纽带,实现医院与基层医院,医院与出院患者间服务的持续性,提高医院区域影响力。

3 结束语

心血管急危重症诊疗系统的应用能使患者便捷地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缩短急诊预检分诊时间,提高分诊正确率,有效缩短急危重症患者特别是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率。能够对危急重症患者实行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管理,积极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制度落地,使地区患者有所医、有效医,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提升就诊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还能够充分发挥医院优质资源,有效推动各级医疗机构间,尤其是医联体医疗机构之间合作、协作和医疗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刘昊鹏,马骋宇.基于远程医疗的“互联网+”分级诊疗合作策略研究[J].卫生软科学,2024,4(38):29-33.

[2] 史素霞,常婉秋,宋志英.基于UCI数据集的OCR光学字符识别[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35):50-53.

[3] 吕亚东,刘志猛,乔龙学,等.基于蓝牙静默技术的手术室共享医疗设备定位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24,39(6):55-60,95.

[4] 宋阳,周昕,邹健,等.5G专网在医院的建设与应用[J].通信与信息技术,2023(5):91-93,125.

[5] 盛芝仁,柳春波,郭晓莉,等.“互联网+护理服务”老年慢性病智能随访系统的构建及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23,23(2):16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