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纤交换技术的信息通信调度坐席管理系统设计

2024-10-09 00:00:00王玉玺王禹沣侯世昌
数字通信世界 2024年9期

摘要:基于光纤交换技术的信息通信调度坐席管理系统设计,实现了高效、实时的信息通信管理。在硬件方面,设计数字交换机和服务器,使得整个系统管理更加高效,也更具可操作性。软件方面,对系统关键协作层次进行划分,设计坐席多任务协作数据表,基于光纤交换技术实现坐席数据管理,从而完成系统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优越,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词:光纤交换技术;信息通信调度;通信调度坐席管理;系统设计

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4.09.023

中图分类号:G 642;TN 91;TP 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24)09-00-03

Design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Scheduling Seat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Fiber Optic Switching Technology

WANG Yuxi1, WANG Yufeng2, HOU Shichang1

(1. Qinhuangdao Power Supply Company, Qinhuangdao 066000, China; 2.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

Abstract: The design of a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cheduling seat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fiber optic switching technology has achieved efficient and real-tim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In terms of hardware, design digital switches and servers to make the entire system management more efficient and operable. In terms of software, the key collaboration levels of the system were divided, and a data table for multi task collaboration among seats was designed. Based on fiber optic switching technology, seat data management was implemented to complete the system design.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ystem had superior performance and m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Keywords: fiber optic switchi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 scheduling seat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0 引言

光纤交换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交换技术,具有高速、安全、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信息通信领域。

目前,国内外对于基于光纤交换技术的信息通信调度坐席管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某公司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交换技术的信息通信调度系统架构,通过引入分布式控制算法和智能化调度策略,实现了对各种信息资源的灵活调度和优化配置。也有大学开展了一些有关光纤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调度中应用的研究,开发了一些新型的光纤交换技术和设备,为信息通信调度系统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技术支持[2]。本文对基于光纤交换技术的信息通信调度坐席管理系统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利用光纤交换技术提高信息通信调度的效率和可靠性,通过对系统性能的评估和分析,为今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系统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1 基于光纤交换技术的信息通信调度坐席管理系统硬件设计

1.1 数字交换机设计

数字交换在功能上可分为四个模块,即交换控制、数字交换网络、通信管理和规划控制模块。数字交换机结构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通信调度坐席管理系统的主要组件应当包括这些部分。为了提高实时交换率,选用MCS-8051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控制基板[3]。在采用双向通信机制的情况下,系统可以在操作状态之间监测关于开关状态的信息和控制数据。

1.2 服务器设计

服务器设计如图2所示,CTI服务器是在图像中开发的[4]。通过这种设计,可以实现更加高效和灵活的通信方式,使得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服务器应包含访问设备、服务设备、自动声音呼叫设备、数据库服务器和网络交换机。这种设计使得坐席管理更加高效、智能化,并且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2 基于光纤交换技术的信息通信调度坐席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2.1 系统关键协作层次划分

光纤交换技术软件是专为空间协作场景开发的,能够调节系统的基础控制级别,并计划扩展坐席访问终端、坐席扩展终端以及其他光纤交换技术应用层级[5]。通过应用ASP.net编程语言,系统硬件管理平台应能获取坐席协作信息,并根据关键数据的位置,将操作从X层的关闭位置转移到连接位置,以扩展坐席终端设备,检查脚本节点。

所有关于坐席工作人员的数据信息能在更活跃的连接状态下保持较长时间,如果新系统持续工作,处理坐席数据的所有目的可以是积极响应和优化处理合作规划的请求,至此完成系统关键协作层次划分。

2.2 坐席多任务协作数据表设计

坐席多任务协作数据表是唯一能够在关键协作层次之间进行往返传输信息的重要载体。在上述系统关键协作层次划分的基础上。用于光纤交换技术应用的坐席扩展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数据自动创建脚本节点。如果是根据脚本节点依赖性原理的坐席多任务协作数据的完整表,则可以用公式(1)表示:

(1)

式中,和是关键协作层次的代表元;是关键协作层次的集合;是数据传输边的集合。式(1)描述了坐席多任务协作数据表的结构,即它由关键协作层次和它们之间的数据传输边组成。要构建坐席多任务协作数据表,需要以下步骤:

(1)确定关键协作层次的划分。通过对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在划分关键协作层次时,需要考虑系统中的各种因素,如资源分配、任务分配、通信协议等。

(2)确定数据传输边的集合。数据传输边的确定需要考虑系统中的各种因素,如数据传输速率、传输距离、传输协议等。此外,还需要考虑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3)使用广度优先搜索或深度优先搜索来查找数据表中的所有关键协作层次和它们之间的数据传输关系。使用最短路径算法来找到关键协作层次之间的最短数据传输路径,以便优化数据传输的性能。通过对数据表进行分析和处理,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4)根据公式构建坐席多任务协作数据表。将关键协作层次和它们之间的数据传输边按照上述步骤确定下来,并将它们存储在一个表中,从而利用上述公式,完成坐席多任务协作数据表搭建。

2.3 基于光纤交换技术完善坐席数据管理流程

光纤通信技术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质量高等特点,将光纤交换技术用于完善坐席数据管理流程,可以尽快管理系统的关键协作层。通过推进席位数据服务层,脚本节点的依赖系数将在传输信息载体总量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多任务数据协作表,以完成数据的循环通信,如图3所示。

3 系统测试

为了验证基于光纤交换技术的信息通信调度坐席管理系统的实用价值,进行了一项对比实验。实验对象包括三台配备了光纤CSM I/O板PSAK++s3dhkkxG6Ik0yznA==的计算机。在实验过程中,同时应用了试点小组系统和对照组系统,并密切关注优化坐席数据的优化能力变化。在实验开始之前根据表1确定相关的实验参数。

为了确保实验的公平性,实验组与对照组所使用的实验参数始终保持一致。

在坐席数据的优化参数设置为0.39的情况下,进行了30 min的实验。在实验期间,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应用了相应的系统,对其优化能力水平进行了记录。具体的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通过分析图4可以发现,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采用本文所设计的基于光纤交换技术的信息通信调度坐席管理系统后,坐席数据在运行时间达到5 min时,优化能力的增长趋于平缓,最终达到最大值57%。相比之下,采用传统方法1和传统方法2后,坐席数据的优化能力在达到最大值时仅为33%,远低于本文所设计系统的优化能力。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本文所设计系统的性能更优。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光纤交换技术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结合信息通信调度系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高效、可靠、智能化的信息通信调度坐席管理系统原型,通过对比实验测试证明本文系统的优越性。不仅为信息通信调度系统的升级换代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光纤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 肖杰华,刘玮,洪波,等.基于5G通信的企业产销一体化管理系统设计[J].长江信息通信,2023,36(4):228-231.

[2] 耿立卓,郝雪,贺建明,等.基于改进型FPGA的通信电源管理系统设计与仿真[J].微型电脑应用,2023,39(3):87-90.

[3] 张剑云,朱颖,盘瑶,等.一种两层异构网络通信的智慧路灯管理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23,46(6):182-186.

[4] 骞巍,刘莎莎,孙继洋,等.基于组件化安全态势感知的电力数据监测管理系统设计[J].电力大数据,2022,25(8):76-83.

[5] 吴若,苏宇,刘胜,等.基于openTCS的多种AGV通信适配与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制造业自动化,2022,44(2):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