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文以互联网为研究视角,以电力计量采集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电力计量采集管理的创新化发展路径,旨在提高用电信息采集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助力供电生产成本降低的同时,提高供电时间及反应速度。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电力计量采集;电力营销;管理
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4.09.018
中图分类号:TP 393.4;TM 9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24)09-00-03
Research on Electric Power Measurement and Acquisition Management
in the Internet Era
QIAN Hao
(State Grid Suzhou Power Supply Company, Suzhou 215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Internet as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and the power measurement and acquisition manage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arries out the discussion on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path of power measurement and acquisition management. The purpose is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level of power consumptio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help reduce the power supply production cost, and improve the power supply time and response speed.
Keywords: internet era; electricity metering collection; electricity marketing; administration
1 互联网时代的电力计量采集
1.1 电力计量概述
电力计量是对电能消费进行测量、计算、记录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准确了解和掌握电能的使用情况。作为电能计费的基础,通过电力计量可以提高供电企业的管理效率、保障用户的用电消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力计量也逐步呈现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不但实现了营销服务渠道的拓展、信息化管理的迁移,而且实现了客户在线查询互动、家庭能效管理引导。
1.2 互联网时代的电力计量采集特色价值
1.2.1 技术驱动,采算控能力显著提升
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化电力采集系统被应用于电力计量管理中,以应对新时期电力采集的数据频度、服务范围和迭代速度要求,尤其是在分布式能源发展、电价市场改革和能源双控的背景下,必须强化互联网技术驱动。立足“感知数据、控制命令”的基本定位,将云计算、异步交互式通信、微服务等新型技术手段应用于电力采集工作,大幅提升了采集的智能化水平,缩短了采集时间、降低了人工采集量,采算控能力显著提升。
1.2.2 创新突破,促进业务模式转变升级
通信信道是数据传输的通路,而基于传统的窄带电力线载波信道环境较差,数据传输速率较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逐步完善,尤其是电力采集2.0系统的上线、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力市场化建设的推进,电力采集逐步涵盖高速电力线载波以及高速无线的双模通信技术,这势必促进了营销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转型和升级,如新型交费渠道的拓展、电子发票的推广、客户信用能力的评价等。
1.2.3 共享赋能,助力管理数字化转型发展
传统的供电服务管理模式在信息透明度、方便快捷、碎片化时间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痛点。而互联网时代用电采集系统、海量数字设备的应用,实现了电力采集数字化实时协同场景的创设,实现了电力采集信息资源的共享。一方面智能电表的应用,实现了电力采集的智能化、自动化,大大提升了采集的信息化服务力度;另一方面全接入、全采集、全控制通信设备的应用,实现了采集内容从“电量”数据扩展到“电力”数据采集,满足了多类型传感控制设备接入与感知需求,有效整合了能源信息与用电数据,助力管理数字化转型发展。
1.2.4 实时监控,提升电能质量检测效率
互联网时代创新了电力计量采集的监督模式,如智能电表的应用,实现了电流、电压的在线监控;一体化电力计量采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计量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量测终端主频的提升,扩展了终端的交采、运算、存储等功能。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电力计量实时监控得以实现,这势必会提升电能质量检测效率[1]。
2 互联网时代电力计量采集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创新意识问题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在激烈的竞争下,电力企业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需要不断创新,以积极改变电力计量采集管理办法。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运行中,仍有部分地区使用传统抄表模式,不但影响了电力计量的采集效率,还不利于对电力成本的有效控制。采用网上采集、缴费、查询的一体化采集计量方式。
2.2 信息监管问题
电力计量具有“小、零、散”的特征,即作业工作量大、流程多、人员复杂,针对这一特征需要加强电力计量工作的标准化作业管理、风险库管理、人员信息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等。现阶段电力计量的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作业管理,其他管理功能还有待完善,同时全流程流痕化质量监督闭环信息体系还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力计量的成效。
2.3 营销机制问题
电力计量管理是电网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现阶段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电力计量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如电力营销计量工作原理缺陷,表现为计算装置回路电流、电压的不稳定,影响电力计量准确性;电力计量的自动化水平不高,传统的老式计量器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影响电力计量管理效率和质量;集中计量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误差率。以上营销管控的不足,造成现有电力企业营销机制无法满足市场实际的需求[2]。
2.4 专业人员问题
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电力企业人员流动比较小。而原有的从业人员受到传统电力计量思想的影响,依然采用原有的电力计量方式,对互联网创新技术的使用不足。同时原有从业人员虽然在电力专业上具备明显的岗位优势,但是对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学习主动性不足,造成其信息素养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力计量采集管理数字化转型。
3 互联网时代电力计量采集管理路径
3.1 提质增效,转变管理思维
通过“互联网+”的管理思路,强化电力计量采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一是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几个维度:以数据传输、存储等为保障的数据安全系统;以计量数据准确、完整为基础的数据质量管理系统;以实时监测和控制为基础的数据实时系统;以用户需求为基础的数据开放共享系统。二是强化电力计量采集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销毁整个流程。首先,依托互联网,强化数据采集管理。明确数据采集人员的职责,确保采集数据源的可信性、真实性,强化数据采集设备管理,建立数据采集工具,以提升采集的智能化和质效化。其次,依托互联网,强化数据传输工作。根据业务场景,在传输的过程中制定差异化传输方案,在保障传输质量效率的同时,确保传输安全。同时加强传输数据的实时监测、反馈,以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更多的支持;然后,依托互联网,强化数据存储工作。明确不同类别和级别数据的加密存储要求,建立完善的数据权限管理机制,从而做好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工作;然后,依托互联网,强化数据使用。通过植入业务在线余元申请、信息咨询查询等模块来创新主动、精准、多元互动的服务模式,满足用户的多元使用需求。最后,依托互联网,科学进行数据销毁。结合业务场景需要和数据分类,明确销毁方法,构建账期清单。通过树立互联网思维下的电力计量采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来充分挖掘互联网的价值优势,切实实现电力计量采集的提质增效[3]。
3.2 强本固基,完善系统框架
电力计量采集信息化管理是电力计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利用现代化互联网先进技术,建立电力计量数据平台,对重点耗电行业和重点用点单位实施在线监测和管理,及时、准确掌握重点耗点行业和重点用点单位电力资源计量数据,充分利用电力资源计量数据,辅助企业进行计量管理问题核查,实现对计量工具的有效监管。电力计量采集信息化管理实现的基础是计量采集系统公共平台的构建,而互联网时代一个完整的电力计量数据公共平台应该包括互联网基础设施、软件系统、硬件系统、数据通信建设,通过强化基础系统框架的构建,增强电力计量采集质效。这需要充分挖掘互联网时代的各种传感技术、通信手段,以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用电监控系统应用平台,从而实现对用电情况的动态监测。如一些电力企业为加强用电信息采集日常监控管理,以“量价费损”监控平台为载体,展开电量、线损、电价的实时监测与分析,以及时发现电能计量装置故障、电压质量异动、线损异常等问题,保证用电采集设备正常稳定运行,全力实现用电信息“全采集、全覆盖、全费控”[4]。
3.3 优化技术,健全营销机制
一是建立科学高效的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实现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多层次网络营业服务。这需要强化供电企业、银行、客户、服务系统等之间的有效互联网对接,以实现电力计量采集营销的一体化管理。二是促进集中抄表系统的推广应用,通过智能电表的应用实现用电数据的集中采集、传输和处理,进而形成完整的用电数据报告,以满足供电部门和用户对用电数据的查询、使用。三是提高负控系统功能利用率,在远程抄表、负荷管理、现场检测计量报警的功能使用上,强化负控系统信息发布、预付费等功能的使用,以建立完善的电能档案管理体系。四是支持跨系统业务,以电能计量远程采集系统为载体,实现断电和接电的远程遥控操作,减少用电检测操作的复杂程度,实现电能的精准预测。同时互联网移动支付的使用,可以让用电客户实时监测每天的用电量。五是强化节能服务,在低碳、能源节约的消费理念下,强化互联网技术对电力计量采集数字化节能功能的应用。通过电力计量远程采集装置的监管,为用电客户提供更多信息,通过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客户用电分析模型,进而引导客户用电自觉践行节能行为[5]。
3.4 交流合作,培养复合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电力计量采集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而互联网时代对电力计量采集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其具备电力计量采集专业知识,还需要其具备互联网信息技术素养、互联网电力营销能力,传统单一的人才显然不能满足新时期电力事业的发展需求,急需要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助力电力计量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一是强化电力计量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生产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电力系统又是安全工作的重地,这需要相关人员在展开电力计量工作时,要熟悉各类设备,反复熟读运行规程,精心钻研业务。通过勇挑“安全员”的重担,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证。二是提升电力计量管理人员的操作能力。为了掌握互联网时代下的计量业务技能,相关人员要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实践,如采用“即装即采即控”的业务模式,实现电能表装拆与采集调试的线上化作业,解决了电能表底度人工录入差错率高、电能表安装不规范及接线混乱等问题,通过对这一模式的学习可以提升电力计量管理人员的操作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电力计量管理工作服务。三是积极培养高层次数据管理人才。互联网时代数据管理显然已经成为电力计量采集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相关人员树立数字化思维,提升对电力数据的收集、分析、应用和处理能力,以构建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这要求从业人员要将互联网技术能力、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融会贯通,以切实成为懂电力、会技术、重安全的复合型人才。这需要坚持“技能为先,理论为本”原则,强化从业人员的理论学习,如电网知识、互联网技术、数据安全管理等。同时要强化从业人员的操作培训,尤其是对一些新技术、新理念,要通过定期培训来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理念创新意识,从而提升从业人员运用数字技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束语
电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互联网时代建立电力系统的信息化是必然趋势和方向。电力计量采集管理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强化电力计量采集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不仅可以提升计量管理业务操作的效率和安全水平,还可以提升客户服务的精准性,切实促进电力事业发展的提质增效。本文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电力计量采集特色价值,以新时期电力计量采集问题为分析点,构建了提质增效、强本固基、优化技术、交流合作的创新管理路径,以切实实现互联网技术赋能下的电力计量采集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斌,毕坤.电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计量中的运用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4(7):113-116.
[2] 金佳奔.智能移动终端技术在电力营销计量中的运用[J].电子技术,2024,53(3):262-263.
[3] 陈晓萌.电力计量中的智能化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24,41(3):136-137.
[4] 李廷梁,王跃冰.互联网时代下电力计量采集管理分析[J].中国高新科技,2023(13):100-102.
[5] 石多瑞.基于互联网的营销计量采集管理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1,38(11):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