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农民甘祖昌“万里长征不歇脚”的精神品质及其现实启示

2024-10-09 00:00:00李平吴陈舒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24年4期

摘 要:将军农民甘祖昌历经四次“长征”淬炼,凝聚成了“万里长征不歇脚”的精神品质,集中体现为:坚定信念、永葆本色的坚强党性,一心为民、团结群众的公仆情怀,积极主动、勇于担当的奋进姿态,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优良作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品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应积极汲取甘祖昌“万里长征不歇脚”精神品质的智慧力量,争当甘祖昌式时代先锋、人民公仆、民族脊梁、奋斗强者、革命斗士,以满腔热血建功立业新时代。

关键词:甘祖昌;长征精神;万里长征不歇脚;初心使命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7-2210(2024)04-0040-08

将军农民甘祖昌的先进事迹是践行和弘扬长征精神的个人诠释和生动注脚。在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回顾甘祖昌四次“长征”传奇,弘扬传承甘祖昌“万里长征不歇脚”精神,有助于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勇做新长征路上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一、甘祖昌的四次“长征”传奇

在长达29年的戎马生涯中,甘祖昌的军旅路线主要有三条,即全程参与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期间的南下北返以及解放战争期间随第一兵团从陕北出发进军大西北保卫新疆的军事行动,这三条军旅路线被誉为甘祖昌的三次“长征”。[1]甘祖昌的女儿甘仁荣在《我的父亲》一书中提到,最为敬佩的就是父亲(甘祖昌)的“三次长征”。[2]三五九旅是一支经历了三次“长征”的部队,而甘祖昌就是其中的全程参与者,为革命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解甲归田后,甘祖昌走进家乡的田间地头,用生命的余热在新农村建设一线开启了自己的“新长征”。

(一)第一次长征:红军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甘祖昌参加的第一次长征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长征。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革军委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突围西征。甘祖昌所在的湘赣苏区兵工厂抽调了一部分军工编入红六军团,成立工人连,甘祖昌任红六军团工人连副科长,还没来得及与家人告别就随部队踏上了万里征程。1934年10月,红六军团经过艰苦奋战,与红三军在贵州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的番号。1935年,红二、红六军团离开湘鄂川黔根据地,从湖南桑植县开始长征,并于第二年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宁夏交界的兴隆镇,与红一、四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长征胜利结束。甘祖昌随红六军团完成了长征。

(二)第二次长征:南下北返百战归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甘祖昌全程参与的第二次“长征”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南征北返。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为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八路军三五九旅主力组成南征部队,奉命从延安南下挺进华南,开辟新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后由于国内形势急剧变化,部队又奉命北返,经历中原突围后胜利抵达陕甘宁边区。这次南下北返历时近两年,转战二万七千里,经过大小战斗160余次,被毛泽东赞誉为“第二次长征”。南下支队孤军作战深入敌后,其艰难程度不亚于当年的第一次长征。甘祖昌担任供给部副部长等职务,随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创建了鄂南、湘东抗日根据地,出色地完成了部队的后勤保障任务,留下了路过家门而不入等佳话,是“任劳任怨的好后勤”。

(三)第三次长征:进军大西北保卫新疆

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甘祖昌经历的第三次“长征”是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大西北进军新疆。为了解放新疆,实现祖国统一,1949年10月,甘祖昌任第一兵团后勤部副部长,随兵团机关等先头部队从陕北出发向新疆进军,历时三四个月,行程八千多里,抵达和田、哈密、阿克苏和迪化(今乌鲁木齐)等指定地点。在茫茫戈壁滩上,甘祖昌带领着兵团后勤部的战士们,成功应对了严酷环境的挑战,为军队后勤保障运筹帷幄,为保卫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万里征途不歇脚:回乡建设新农村

1957年,甘祖昌回乡务农的申请得到组织批准,他携全家从万里之遥的新疆回到了家乡江西省莲花县沿背村,义无反顾地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启了自己的“新长征”。甘祖昌在回乡的29年间,始终保持过去革命战争年代的那种拼搏精神,带领乡亲们开荒山、治水田、修水库、架桥梁、修公路、建电站、办企业等,既解决了与老百姓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难题,又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1975年4月18日,《人民日报》以《万里征途不歇脚——记红军老战士、共产党员甘祖昌》一文,赞扬“甘祖昌真是万里征途不歇脚,不愧为继续革命的先锋战士”[3]!1977年,该文被选入江西省初中《语文》课本。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高度赞扬了甘祖昌,并强调:“甘祖昌是我们共和国的开国将军,江西籍的老红军。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了将军,但是他坚持回家当农民。我当小学生时就有这篇课文,内容就是将军当农民,我们深受影响。”“我们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4]

二、甘祖昌“万里长征不歇脚”精神品质的科学内涵

甘祖昌在艰苦卓绝的三次军旅“长征”以及解甲归田后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新长征”中,生动展现了其始终保持老红军和共产党员的本色,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万里长征不歇脚”的刚毅形象。这也印证了甘祖昌曾说的:人到七十不算老,革命斗志不能衰。干革命不能船到码头车到站,一定要万里征途不歇铁脚板。

(一)坚定信念、永葆本色的坚强党性

坚定信念、永葆本色,是甘祖昌“万里长征不歇脚”精神品质的亮丽底色。1927年8月,革命处于危难关头,甘祖昌毅然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的无比忠诚和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无比坚定。长征路上,部队粮食匮乏,行军艰苦,还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但无论形势多么复杂、环境多么险恶,甘祖昌从未动摇过铁心跟着红军队伍走的革命信念。在贵州石阡,甘祖昌双脚被石头割破,鲜血直流,但他一心只顾冲锋,看到部队很久没有突围出去,他心想:横竖人一生只有一个死,宁死也不愿受敌人的折磨。[5]对于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甘祖昌曾回忆说:“当时,我们只有一个信念:为了革命胜利,决不能掉队。红军战士就是靠这么一股精神,爬雪山,过草地,胜利地到达陕北。”[6]“通过这个伟大的艰苦的考验,自己的政治立场和革命意志更锻炼的坚强了。”[7]在第二次“长征”途中,我军在广东的八面山百熊镇被敌军重重包围,甘祖昌旧病复发,情况十分危急,王震司令员要他化妆离队,但甘祖昌宁死不离队。[8]甘祖昌硬是靠着这股信仰的力量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到了胜利。进军新疆需穿越数千里荒无人烟的沙漠,还要应对复杂的政治形势,甘祖昌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革命精神,克服了很多以前从没遇到过的困难,毅然完成了行程。

一次次的“长征”历程,淬炼了甘祖昌铁一般的意志,使他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从不为恶劣的条件、艰苦的环境所屈服,而是以“新长征”的姿态迎接每一次的人生挑战。正是因为理想信念的坚定,使甘祖昌永葆本色,持之以恒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

(二)一心为民、团结群众的公仆情怀

一心为民、团结群众,是甘祖昌“万里长征不歇脚”精神品质的根本特征。甘祖昌参加革命的初衷就是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曾在长征途中与同乡战友约定“革命成功后,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他一心认为:干革命就得不怕苦、不怕死,为劳苦大众求解放,豁出一切,冲锋在前。特别是在长征中,甘祖昌先后任红六军团供给部材料科科长、补充团供给处主任、53团司令部司务长等职务,主要任务是筹粮。在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不断、筹粮任务十分艰巨的背景下,甘祖昌想方设法保障了全连没有一个人饿死。在过草地时,甘祖昌带着一百多个战士和随军工人冒着生命危险去筹集粮食,不料突遭敌人伏击,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脑门,甘祖昌咬紧牙关拔了出来,并诙谐地说这只是一粒“花生米”。到了安全地带后,战士们都劝他回驻地找医生,他却笑着说:“不要紧,死不了,筹粮要紧,我们赶快走吧!”[9]

新中国成立后,甘祖昌看到家乡依然贫穷落后,毅然放弃高位回乡参加家乡建设,践履自己立下的志愿。回乡后,甘祖昌仍然像战争年代一样豁出命来干事业。据不完全统计,甘祖昌主持建成和参与建设了3座水库、3条公路、4座电站、12座桥、25公里水渠以及水泥厂、碾米厂等。回乡29年,甘祖昌的工资收入加原有存款共计102452元,其中逾70%用于支付国家建设,达79032元,而帮助、接济困难群众的钱就不计其数了。从参加革命到解甲归田,甘祖昌把一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真正做到了他常说的:“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当官而是要革命,打仗,种田,当将军,当农民都是为人民服务。”[10]甘祖昌“一言一行见初心,一举一动担使命”,树立了共产党人为民奉献的精神标杆。

长期从事后勤保障工作,也使甘祖昌深知只有紧密依靠群众,才能完成党所交给的任务。[11]长征时期为解决部队给养难题,甘祖昌广泛向农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动员群众为红军提供粮食,在不到两天时间里筹到了近三千斤粮食。有一次,他和战友发现一块红薯地,但没找到老乡,情急之下便留下银圆和字条后挖了红薯。部队严明的纪律作风赢得了老百姓的坚定支持和真心拥护。建设家乡的时候,甘祖昌继续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但吃住行与农民一样,而且遇事同群众商量,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团结群众,和群众同甘共苦,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三)积极主动、勇于担当的奋进姿态

积极主动、勇于担当,是甘祖昌“万里长征不歇脚”精神品质的鲜明特点。面对一次次的“长征”,即便出生入死、几次负伤,甘祖昌都没有退缩,反而主动担当作为,勇于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积极投入到“新长征”中磨炼自我,并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1934年8月,红六军团准备突围西征时,甘祖昌并不在随军人员名单里,但他多次请求加入,并解释道:“我在兵工厂搞采购,常常一天挑着担子跑百多里,路上还和敌人交过手,在反‘围剿’战斗中,我也送过弹药上战场,从没有感到有啥吃不消的,让我跟部队走吧!”领导见他决心很大就同意了。[12]1944年部队南下时,任务更加艰巨,组织上考虑到甘祖昌身患重病,经常咳嗽吐血,不让他去,但甘祖昌坚决要求随军南下。在新疆遭遇车祸后,甘祖昌不幸留下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当时正值党中央倡导干部能上能下、大办农业,他主动放弃组织给予的照顾,毅然决定回到家乡支持家乡建设。

(四)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优良作风

艰苦奋斗、不怕困难,是甘祖昌“万里长征不歇脚”精神品质的核心内涵。经历了一次次艰苦卓绝的“长征”,作为一名党的干部,甘祖昌始终认为:干革命工作,哪能没有一点困难呢?要没困难,还需要我们这么多干部吗?革命这两个字,就是向困难作斗争啊![13]作为一名党员,甘祖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共产党员永远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标兵。[14]在战争年代,他自力更生保军需;在困难时候,他精打细算创事业;在和平时期,他苦干实干搞建设;在日常生活中,他艰苦朴素葆本色。长征路上,经常吃不饱饭,有时候“八粒蚕豆”当一天的口粮,还要行军一百多里,甘祖昌多次撰文回忆这些艰苦奋斗的战争岁月,并且告诫:共产党员不能停顿下来享清福,要继续革命,就要继续艰苦奋斗。[15]甘祖昌一生保持着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是一位模范地保持和发扬我们党艰苦奋斗好传统、好作风的优秀共产党员。

(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品格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甘祖昌“万里长征不歇脚”精神品质的政治品格。长征集中体现了革命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着与自身的斗争、与敌人的斗争、与自然环境的斗争和与党内错误思想的斗争,甘祖昌毫不退缩、勇敢面对。军旅生涯中,面对身体的各种病痛,甘祖昌不屈斗争,其头上的三道“光荣疤”,就是最好的见证;面对敌人的疯狂进击,甘祖昌运用妙计策略相机宿营、在敌人眼皮底下夺军火;面对三次“长征”中的雪山、草地、数千里敌占区、浩瀚戈壁等恶劣自然环境,甘祖昌勇毅向前;解甲归田后,面对家乡的一穷二白和坊间的各种议论以及各种歪风邪气,甘祖昌用实际行动巧妙应对、敢于“亮剑”挺身而出。

三、甘祖昌“万里长征不歇脚”精神品质的时代价值和现实启示

甘祖昌的四次“长征路”,既是对长征精神的生动诠释,又是走好新长征路的力量源泉。在新长征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甘祖昌为时代楷模,充分汲取甘祖昌“万里长征不歇脚”精神品质的智慧力量,持续奋斗不歇脚、久久为功不松劲,敢战能胜,书写新时代的新答卷。

(一)争做甘祖昌式时代先锋,定信念、葆本色,为党旗增辉添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初心和使命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16]甘祖昌“万里征途不歇脚”的一生是始终为着党的初心和使命不懈奋斗的一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对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而言,“没有比忘记初心使命、脱离群众更大的危险”[17],不忘初心使命,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才能长盛不衰,才能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所以,在新长征路上,我们要从伟大长征精神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站稳人民立场,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命运与共,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力量。

长征中红军战士靠的是什么?他们靠的就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在中央苏区和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就是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胜利,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18]甘祖昌一次次用坚定的信念作支撑,出色完成了组织交代的各种任务。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内涵。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要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无论顺境逆境都坚贞不渝,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19]在新长征路上,我们要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二)争做甘祖昌式人民公仆,听民声、解民忧,为人民代言点明灯

无论身在何处,甘祖昌都下沉一线听民声,办好实事解民忧,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实处,推动一件件为民实事落地、一个个难题解决、一项项工作见效。在战争年代,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身先士卒保障后勤工作有序推进,全力以赴保障各项民生实事落实落细。在新长征路上,甘祖昌以“为民爱民”之心行“济民利民”之事,劳作、奔波在群众中间,积累了“善倾听、重力行、信真理、要正直、勤奉献”等一套科学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20]留下了“吃豆不忘找水人”等动人故事,用实际行动赢得人民信任。

(三)争做甘祖昌式民族脊梁,敢担当、善作为,为家国事业添光加彩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甘祖昌面对各种挑战任务担当作为,勇破畏难之痼、敢于啃“硬骨头”、乐于接“烫手山芋”,在新长征路上,勇涉险滩、敢破难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时代背景下,推进改革矛盾多、难度大,但不改不行。我们要向甘祖昌学习,在各种矛盾纠纷、艰难困苦中敢担当、善作为,用长征精神激励自我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拿出勇气,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21]

(四)争做甘祖昌式奋斗强者,能吃苦、能自立,为民族复兴殚精竭虑

甘祖昌是“两个务必”的坚定践行者。在新疆负伤后无法在领导岗位工作,组织安排长期休养的背景下,甘祖昌始终坚守“两个务必”的殷殷嘱托,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应该保持革命战争时期那种精神,艰苦奋斗,把革命工作做到底。[2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23]从1949年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一以贯之的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始终如一。将军农民甘祖昌是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有的人觉得战争年代吃苦是被逼出来的,现在条件好了,就可以追求舒适安逸了。在新征程上,我们是否还需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呢?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指出:“全党同志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24]党员干部要自觉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做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五)争做甘祖昌式革命斗士,敢亮剑、善亮剑,为党的发展保驾护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五项重要原则,其中就包括“坚持发扬斗争精神”。长征是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集中体现,党和红军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赢得胜利,甘祖昌在其中也经历了各种斗争和磨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可能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必然要经历艰苦的磨炼和斗争。因此,必须发扬革命战争年代那种敢于战斗、不怕困难的精神,拿出敢打硬仗、敢涉险滩的勇气和魄力,传承与弘扬红军长征中“风雨浸衣骨更硬”的斗争精神,树立与坚定“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斗争意志,培育与锻造“惊涛骇浪从容渡”的斗争本领,同新长征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作斗争。

赶考远未结束,长征永远在路上。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25]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而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在前进道路上,就要向甘祖昌学习,积极主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接好历史的接力棒,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甘祖昌“万里长征不歇脚”的精神品质仍散发着时代光芒。我们应将之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家风家教建设、长征精神宣传实践中,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争做甘祖昌式时代先锋、人民公仆、民族脊梁、奋斗强者、革命斗士,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发有为、担当作为,勇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风险挑战,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参考文献】

[1] 甘海:《甘祖昌精神及其时代价值》,新华出版社,2023年版,第36页。

[2] 甘仁荣:《父亲甘祖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序言第4页。

[3] 《万里征途不歇脚——记红军老战士、共产党员甘祖昌》,《人民日报》,1975年4月18日。

[4] 徐京跃、隋笑飞:《习近平:向龚老前辈致敬!》,《人民日报》,2013年9月27日。

[5][7][8][11]甘祖昌:《历史思想自传》,新疆军区档案馆提供,1953年4月28日。

[6] 甘祖昌:《让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老红军战士甘祖昌给知识青年的信》,《人民日报》,1973年11月22日。

[9] [12]龚全珍:《我的老伴甘祖昌的长征故事》,《光明日报》,2016年9月20日。

[10] 甘祖昌:《和青年们谈谈理想和前途》,《江西日报》,1978年9月7日。

[13] 吴家鸿:《老红军的本色——记甘祖昌少将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三年》,《江西日报》,1960年10月18日。

[14] 苗华:《做甘祖昌那样的好干部》,《人民日报》,2014年9月11日。

[15] 甘祖昌:《干革命就要艰苦奋斗》,《江西日报》,1975年10月23日。

[16]《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GA996二GA996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20年1月1日。

UfkFiv0HF6OCtHvcheI7hw==[17]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新长征》,2021年第11期。

[18]习近平:《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5月23日。

[19]《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人民日报》,2022年3月2日。

[20] 叶继辉、巫坚:《甘祖昌的群众工作法》,《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8月28日。

[2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66页。

[22] 甘祖昌:《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江西日报》,1976年9月16日。

[2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页。

[24]《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8日。

[25]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共党史》,2016年第10期。

(责任编辑:孙开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