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清创缝合术与美容缝合术对颌面部创伤整形患者创伤面愈合程度的影响对比

2024-10-09 00:00:00贺志航农大环罗锦龙琼李谦*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17期

【摘要】目的 分析常规清创缝合术与美容缝合术对颌面部创伤整形患者创伤面愈合效果的影响,为提高该类患者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皮肤病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50例颌面部创伤整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缝合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25例,常规清创缝合术)和美容组(25例,美容缝合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愈合效果,术后3个月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评分,以及术前与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 美容组患者愈合效果高于常规组;术后3个月美容组患者血管分布、软度、厚度、颜色、总分评分均低于常规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升高,且美容组均较常规组更高(均P<0.05)。结论 与采用常规清创缝合术比,采用美容缝合术治疗颌面部创伤整形患者有助于提高创伤面的愈合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获得更好的外观效果和皮肤质地。

【关键词】颌面部创伤 ; 美容缝合术 ; 瘢痕 ; 创面愈合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4.17.0081.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7.026

颌面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患者的咀嚼、语言和表情等重要功能,还涉及患者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动。颌面部创伤的修复和整形治疗是整形外科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尽快恢复患者的面部形态和功能,减少创伤带来的心理和生理影响[1]。传统的清创缝合术作为颌面部创伤修复的基本手段,可对新鲜开放的污染性伤口进行清洁去污,切除失去生机的组织,缝合伤口,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明确等优点,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传统的清创缝合术在修复效果上可能无法满足部分患者的需求。为了提高颌面部创伤修复的美容效果,美容缝合术应运而生,这种方法更注重创伤修复后的美观效果,通过精细的手术操作和特殊的缝合技术,使修复后的创伤面达到最佳的美容效果[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常规清创缝合术和美容缝合术在治疗颌面部创伤患者的缝合效果及对患者创伤愈合程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皮肤病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50例颌面部创伤整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缝合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25例)和美容组(25例)。常规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为13例、12例;伤势来源:车祸、运动伤、爆炸伤、切割伤分别为8例、4例、6例、7例;年龄2~48岁,平均(38.25±5.57)岁。美容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为14例、11例;伤势来源:车祸、运动伤、爆炸伤、切割伤分别为9例、3例、7例、6例;年龄2~51岁,平均(39.65±6.6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⑴经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综合检查,确诊为单纯性颌面部创伤;⑵创伤部位位于面部中央(前额、鼻、口、下巴);⑶创伤程度为中等程度(长度≥2 cm,深度≤1 cm);⑷受伤至入院时间均为24 h内。排除标准:⑴孕期或哺乳期女性;⑵患有凝血功能障碍或免疫缺陷疾病;⑶创伤部位位于面部边缘(耳、颈部)。本研究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皮肤病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缝合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缝合术,检查伤口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清除血迹、污染物、失活组织和感染组织,常规消毒铺巾,使用1∶200 000肾上腺素注射液(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685,规格:1 mL∶1 mg)和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武汉滨湖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2020170,规格:5 mL∶0.1 g)混合后对创伤部位进行局部麻醉;随后对位皮肤与皮下组织,使用三角针(宁波医用缝针有限公司,型号:4×12)和无损伤缝合线[亚克医用制品(北京)有限公司,型号:5-0]进行全层缝合[3],缝合完成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清洁包扎。

美容组患者采用美容缝合术,清创和局部麻醉操作同常规组,修剪创面,使创面边缘尽可能整齐,根据创面的类型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可吸收性缝合线带针(杭州富阳医用缝合针线厂,国械注准20163651600,型号:6-0),对肌肉和皮下组织逐层缝合,保持缝线张力均匀,将缝线打一个外科结,以固定缝合,剪断缝线末端,使其沉入皮下组织内;再使用三角针对表皮进行间断缝合,间断缝合的距离控制在2~3 mm,创缘与针孔的距离以1~2 mm为宜。采用缝中缝合方式,对伤口的中点需要先进行缝合,再完成对起点至中点1/2位置缝合,以此为规律完成整个伤口缝合。如皮肤缺损较大,无法完全依靠缝合进行创面封闭,则可在远处移植皮瓣进行修复,具体形状需要结合缺损位置进行确定,缝合完成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清洁包扎。

两组患者术后处理: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或治疗感染,抗生素的类型和疗程取决于创面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健康状况,缝合术拆线时间为5~7 d。如果创面出现红肿、疼痛、渗出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拆线后应避免过度活动创面部位,以防止瘢痕拉扯,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术后护理,以促进创面愈合和减少瘢痕形成。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⑴愈合效果。于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愈合效果进行评估,显效:瘢痕宽度<0.3 mm,瘢痕颜色与正常皮肤基本一致;有效:瘢痕宽度0.3~0.5 mm,瘢痕颜色与正常皮肤较为接近;无效:瘢痕宽度>0.5 mm,瘢痕颜色与正常皮肤颜色存在明显差异[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⑵愈合情况。于术后3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 [5]评估患者的愈合情况,包括血管分布(0~3分)、软度(0~5分)、厚度(0~3分)、颜色(0~3分)4个项目,分值越低表示患者创面愈合程度越好。⑶生活质量。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 [6]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该评分包含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功能4个维度,共74条目,每个维度的评分范围均为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⑷典型病例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S-W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愈合效果比较 美容组患者愈合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术后3个月美容组患者血管分布、软度、厚度、颜色、总分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GQOLI-74评分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升高,且美容组均较常规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典型病例图像分析比较 患者1:男性,2岁3个月,摔伤致额头皮瓣撕脱伤,行常规清创缝合术治疗,术后5 d拆线,拆线前可见缝合边距和针距较大,伤口处不平整,见图1-A,术后3个月复查可见创伤位置凸起,瘢痕较明显,见图1-B。患者2:男性,30岁,右面颊部线性裂伤,行美容缝合术治疗,术后7 d拆线,拆线前可见缝合边距和针距较小,伤口处较为平整,见图2-A,术后3个月复查可见创伤位置平整,瘢痕不明显,见图2-B。

3 讨论

颌面部创伤是指发生在面部和下颌区域的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运动损伤、暴力袭击和跌倒等意外事件,由于面部解剖结构复杂,涉及骨骼、肌肉、神经和血管等多种组织,且面部具有重要的功能和美学作用,因此颌面部创伤的处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颌面部创伤后,局部疼痛和肿胀是最常见的初期症状,而严重的肿胀可能影响呼吸和进食,由于面部血供丰富,创伤后容易出现明显的出血和血肿,严重的出血可能需要紧急处理以防止失血性休克[7]。

常规清创缝合术是一种基础的创伤处理方法,主要目标是清创、止血、防止感染和促进愈合,该术式广泛应用于各种急诊创伤中,且常规清创缝合术适用于各种医疗条件,操作时间较短,可有效止血并减少感染风险,但由于缝合技术相对粗糙,创口愈合时间可能较长,愈合后留有明显瘢痕,创口边缘对合不够精细,最终影响外观,且容易出现愈合不良的情况[8]。美容缝合术是一种专门针对面部和其他暴露部位创伤的缝合技术,旨在减少瘢痕形成,改善愈合后的美观效果,其在常规清创的基础上,可进行皮内缝合、连续缝合和隐蔽缝合等,其缝合技术精细,愈合后瘢痕较轻微,创口边缘对合精确,愈合后外观接近正常,可减少神经和肌肉损伤的发生,促进创伤面更快愈合,能更好地保护面部功能,可以有效减少瘢痕的形成,使愈合后的面部更接近正常外观[9]。

本研究结果显示,美容组患者愈合效果高于常规组,这提示美容缝合术在颌面部创伤整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清创缝合术,具有更高的缝合有效率。分析原因可能为美容缝合术采用更精细、更专业的缝合技术,其可使用更细的缝合线和更精确的缝合方法,使创口边缘更整齐,缝合更紧密,在处理创伤面时,注重减少组织损伤和应激反应,从而降低炎症反应和感染风险,有利于创伤面的愈合[10]。美容缝合术不仅注重功能恢复,还注重美观效果,术中会考虑到皮肤纹理和张力线的方向,尽量减少瘢痕形成,提高患者对术后外观的满意度,避免过度牵拉皮肤,使用内翻缝合等技术,均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美容缝合术则能通过更精细的操作和对美观的关注,显著提高了颌面部创伤整形患者的创伤面愈合程度和满意度,从而显示出较高的缝合有效率,患者对美容缝合术的期望和心理预期较高,术后遵医嘱进行合理的护理和康复,可能也对愈合效果产生积极影响[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美容组患者血管分布、软度、厚度、颜色、总分评分均较常规组更低,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较常规组更高,这提示采用美容缝合术治疗颌面部创伤患者的瘢痕及皮肤颜色均恢复更快,生活质量更高。分析其原因为,美容缝合术采用了减张缝合的技巧,将伤口的张力充分减张于皮下,从而达到减轻瘢痕的目的;美容缝合术在治疗颌面部创伤时遵循一系列精细的操作原则,首先,在手术切口设计上,会充分考虑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和皮肤纹理走向,以确保切口尽可能的隐蔽且符合生理特点;在组织保护方面,美容缝合术操作非常精细,尽量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与传统缝合术相比,它避免了过度的牵拉、挤压等操作,从而保护了组织的活力和血运,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围术期状态[12]。美容缝合术可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针对不同的皮肤类型、创伤位置和个人需求,提供更贴合患者期望的治疗方案,其精细的手术技术及对美观和功能的双重关注,使得患者在术后的生活质量和瘢痕美观程度上均有显著

提升。

综上,美容缝合术在颌面部创伤整形患者中相较于常规清创缝合术,有助于提高创伤面的愈合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获得更好的外观效果和皮肤质地,因此,美容缝合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倪小君, 郑佳丽, 李丽, 等. 应用OHIP-14评价颌面部骨折患者手术等待期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1, 17(3): 251-254.

王乃会, 钱春雨, 周兰华. 美容缝合技术在颌面部创伤外科整形术中的应用[J]. 系统医学, 2024, 9(2): 50-53.

王生信, 赵朋来. 美容缝合技术在颌面部创伤外科整形术中的应用[J]. 海南医学, 2021, 32(13): 1669-1672.

陈亚莉. 美容清创缝合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血清EGF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 31(14): 2290-2292.

刘海兵, 唐丹, 曹海燕, 等. 温哥华瘢痕量表的信度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 21(3): 240-242.

蒋文华, 施晓萍, 黄静, 等. 基于King达标理论的心理干预结合亲情干预模式对BPH患者行PKEP术后恢复情况及GQOLI-74、IPSS评分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20, 17(5): 164-168.

孙小娟, 郑蓝天, 曹昆, 等. 颌面部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3(3): 253-255.

魏亚锋, 李永熙. 美容缝合技术在颌面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 4(14): 80-82.

杜宏, 张栋, 宋国栋, 等. 整形缝合技术在急诊面部浅表外伤手术中的应用:720例回顾性分析[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1, 32(8): 467-470.

陶栎竹, 孙旭, 杨淑德, 等. 美容缝合治疗非需住院性颌面外伤300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22, 51(6): 548-550.

陈杰. 美容缝合技术在颌面部创伤外科整形术中的应用[J]. 医学美学美容, 2023, 32(18): 85-88.

杨伟渊, 辛增桃, 米子靖. 美容缝合技术在儿童面部外伤急救中对术后感染及伤口愈合情况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23, 38(5): 840-843.

作者简介:贺志航,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瘢痕疙瘩,超减张精细美容缝合。

通信作者:李谦,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皮肤恶性肿瘤。E-mail:10909992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