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对颌骨囊肿患者应用开窗引流术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盐城市口腔医院收治的60例颌骨囊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传统刮治术治疗)和观察组(31例,开窗引流术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观察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1周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UW-QOL)量表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与术前比,术后1周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情绪、外貌、疼痛、咀嚼、味觉、唾液各项UW-QO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颌骨囊肿患者中进行开窗引流术治疗,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抑制术后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颌骨囊肿 ; 传统刮治术 ; 开窗引流术 ; 炎症因子 ;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4.17.0075.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7.024
颌骨囊肿属于一种口腔囊性病变,囊肿可以在颌骨内部任意位置生长,并随时间推移不断扩大,进而侵犯周围的组织结构,当囊肿压迫到神经元时会导致患者出现面部麻木、吞咽困难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多采用手术治疗方式,其中,传统刮治术是治疗颌骨囊肿的常用术式,可有效清除囊肿,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然而该术式创伤较大,会增加周围血管神经损伤的风险,且会对患者的颌骨结构和咀嚼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存在一定局限性[2]。开窗引流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能有效弥补传统刮治术存在的不足,可通过切开小窗口的方式打开局部囊壁,减轻囊内压力,进而促进囊液顺利排出[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开窗引流术应用于颌骨囊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盐城市口腔医院收治的60例颌骨囊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24~35岁,平均(29.51±3.94)岁;病程6~13个月,平均(9.12±1.08)个月;囊腔直径2~7 cm,平均(5.12±1.03) cm。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24~36岁,平均(30.71±4.62)岁;病程7~12个月,平均(9.32±1.12)个月;囊腔直径2~7 cm,平均(5.38±1.62) 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⑴均符合《 口腔内科学》 [4]中颌骨囊肿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⑵囊肿大小、位置及形态合适,符合手术指征;⑶意识清醒,能够正常沟通。排除标准:⑴存在颌骨病理性骨折;⑵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⑶存在其他影响手术治疗的面部疾病;⑷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本研究经盐城市口腔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检查 通过拍摄X线片初步了解患者囊肿所在位置、大小等,再借助CT扫描进一步判断囊肿的性质和范围。对患者手臂内侧肘窝处进行清洁,使用一次性采血针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穿刺,采集患者静脉血3 mL,采血过程中叮嘱患者手臂放松,采集完毕立即封闭采血管,避免血液与空气接触导致溶血。检查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全面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口腔状态,确保患者符合手术指征。
1.2.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刮治术治疗:采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184,规格:1.7 mL∶盐酸阿替卡因68 mg与肾上腺素0.017 mg)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沿囊肿边缘骨质薄弱部位作1个梯形切口,使囊肿充分显露,沿囊壁外围剥离并刮除囊肿病变组织,完成后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石炭酸对患者的手术切口部位进行灼烧角化,使用碘仿纱条对手术部位进行填塞固定。手术结束后,于手术区域相应的面颊部位进行加压包扎,5~7 d更换1次,避免术后感染发生。观察组患者进行开窗引流术治疗:麻醉方式与对照组相同,麻醉完成后在患者囊肿骨质薄弱部位作2 cm左右的手术切口,用手术刀逐层剥离黏膜组织,使下颌骨病变区骨质充分暴露,将囊腔内容物彻底吸出,使囊腔与外界相通,并切除部分囊肿和骨壁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囊腔,将碘仿纱条填入囊腔,对囊液进行引流,引流完毕后缝合开窗孔边缘。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常规抗生素治疗,指导患者饭后用0.9%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多次冲洗囊肿;保持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嘱患者1周后到院复诊,再次清理囊腔并佩戴囊肿塞,并对患者进行CT检查,观察颌骨曲面断层判断手术效果,必要时可进行二次手术。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 ⑴临床疗效。参考《口腔内科学》 [4]评估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囊肿基本消退,随访期间病情未复发,颌骨对称为显效;囊肿体积缩小≥50%,颌骨基本对称为有效;治疗后患者囊肿体积缩小<50%,颌骨不对称,临床症状未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⑵手术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⑶炎症因子水平。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处理10 min后,提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⑷生活质量。采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UW-QOL)量表[5]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包含情绪、外貌、味觉、疼痛、咀嚼、唾液6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⑸并发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创腔感染、面部畸形、疼痛等。并发症总发生率=[(创腔感染+面部畸形+疼痛)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经S-W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1周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情绪、外貌、疼痛、咀嚼、味觉、唾液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颌骨囊肿多发于青壮年,发病初期多表现为颌骨进行性无痛性肿大,但随着时间推移,囊肿体积会逐渐增大,可能会侵犯上颌窦腔,并对周围骨质造成破坏。若未及时干预,囊肿进一步扩大,可能压迫周围神经,影响咀嚼功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6]。传统刮治术具有操作简便易行、应用领域广泛等优势,能够有效清除囊肿,但易触及下颌管、上颌窦等周围组织,颌骨骨折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安全性仍有待提高[7]。
开窗引流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通过在囊肿上作1个小型窗口引出囊内积液,降低囊腔内部压力,开窗后囊壁的纤维组织可受到向心性收缩牵引,有利于促进颌骨形态修复[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提示开窗引流术治疗颌骨囊肿患者,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开窗引流术可通过开窗引流,使囊腔与口腔相通,有利于释放囊内压力,从而达到缩小囊肿体积的目的,且不需要进行颌骨重建,保持了颌骨连续性,操作更为方便,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另外,该术式对患者的面部美观度具有较好的保留作用,避免了一次性切除大型囊肿带来的创伤,有利于降低创腔感染、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9]。
TNF-α、IL-2、IL-6均为反映机体免疫状态的重要细胞因子,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和病理反应,CRP是一种当机体受到异常感染或组织损伤时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本研究中,术后1周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情绪、外貌等各项UW-QO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这提示给予颌骨囊肿患者开窗引流术治疗有利于抑制患者术后炎症反应,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开窗引流术通过对囊内容物的持续引流,减少了囊肿对周围组织的刺激,且持久引流口可避免液体积聚再次引发炎症,有利于促进疾病转归。此外,开窗引流术能促进周围组织和骨质的修复,有助于下颌正常解剖结构的恢复,减轻患者因面部畸形带来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促进患者咀嚼功能的早期恢复,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关。今后可继续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在颌骨囊肿患者中进行开窗引流术治疗,临床疗效良好,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抑制术后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且术后并发症较少。但本研究仍存在单一中心研究、样本量不足等局限性,需继续开展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高丽梅, 刘璐, 崔麦芹, 等. 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治疗青少年大型下颌骨囊肿的临床研究[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21, 35(1): 23-25, 36.
马振, 王一名, 薛洋, 等. 黏骨膜 - 骨瓣术和传统刮治术治疗颌骨囊肿对比研究[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3, 39(1): 57-63.
王化锋, 段峰, 任天胜, 等. 弧形开窗引流术治疗甲根脓肿72例疗效观察[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 55(7): 610-611.
刘连英, 杜凤芝. 口腔内科学[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0: 530.
严颖彬, 毛驰, 彭歆, 等. 应用UW-QOL评价口腔鳞癌患者的生存质量[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9, 7(6): 495-499.
肖维维, 张哲骞, 丁纹婷, 等. 内窥镜辅助下精准微创刮治术治疗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效果观察[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3, 39(1): 45-49.
曾宾华, 陈家财, 罗艳荣, 等. 开窗减压术与颌骨囊肿刮治术治疗颌骨囊肿的疗效比较及对术后血清疼痛介质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2, 22(8): 1498-1501, 1523.
马书彦, 刘子丽, 乔金科, 等. 3D辅助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肿疗效、安全性及对受累牙牙髓活力的影响[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3, 39(7): 425-428.
侯小峰, 李晓妮. 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对邻近牙髓活力的影响分析[J]. 贵州医药, 2023, 47(1): 74-75.
胡玲玲, 潘珲, 谢志坚. 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研究新进展[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21, 14(2): 239-242.
作者简介:钱正美,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口腔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