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高血压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及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窦性心搏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 h内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的影响,为今后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安庆医学中心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分为A组(单纯高血压,53例)、B组[同型半胱氨酸(Hcy)≥ 15 μmol/L,H型高血压,41例)、C组(单纯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35例)、D组(H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31例)。比较4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Hcy水平、24 h SBPV、24 h DBPV、SDNN、SDANN、rMSSD。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血清FPG、HbA1c、Hcy与血压变异性(BPV)、心率变异性(HRV)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4组患者FPG、HbA1c水平相比,D组最高,然后依次是C、B、A组;Hcy、24 h SBPV、24 h DBPV相比,D组最高,然后依次是B、C、A组;SDNN、SDANN、rMSSD、三角指数相比,D组最低,然后依次是B、C、A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y与24 h SBPV、24 h DBPV呈正相关,与SDNN、SDANN、rMSSD、三角指数呈负相关(均P<0.05),而FPG、HbA1c与24 h SBPV、24 h DBPV、SDNN、SDANN、rMSSD、三角指数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合并糖尿病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会增加高血压患者BPV,降低HRV,且Hcy与BPV呈正相关,与HRV呈负相关,这可能是造成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增加的原因。
【关键词】糖尿病 ; 高血压 ; 同型半胱氨酸 ; 血压变异性 ; 心率变异性 ;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544.1 ; 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4.17.0068.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7.022
高血压、糖尿病是最为常见的两种慢性疾病,属于同源性疾病,其病因和危害具有共通性,两种疾病均为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1]。同型半胱氨酸(Hcy)是甲硫氨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氨基酸,有研究显示,Hcy本身就是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能够增加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同时Hcy还能够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功能障碍[2]。血清Hcy≥15 μmol/L的高血压患者被归为H型高血压,此类患者发生脑卒中、认知功能降低的风险更高。血压变异性(BPV)是用来反映一段时间内血压波动程度的指标,有研究表明,其能够反映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程度,且收缩压变异率也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3]。心率变异性(HRV)则是反映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生理指标,较高的HRV通常提示心脑血管功能良好[4]。也有关于BPV、HRV与Hcy相关性的报道,但尚缺少关于血糖和Hcy水平与高血压患者BPV、HRV之间关系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类型患者BPV和HRV的差异进行分析,以助于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建立更准确的预后评估手段,达到改善疗效和预后的目的。故本研究旨在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及高Hcy血症对高血压患者BPV、HRV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安庆医学中心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分为A组(单纯高血压,53例)、B组(Hcy≥15 μmol/L,H型高血压,41例)、C组(单纯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35例)、D组(H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31例)。A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龄31~75岁,平均(55.63±12.17)岁;BMI 18.3~27.9 kg/m2,平均(23.18±3.21)kg/m2。B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33~77岁,平均(57.18±11.84)岁;BMI 18.7~27.6 kg/m2,平均(23.71±3.01)kg/m2。C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32~77岁,平均(56.93±12.85)岁;BMI 18.8~27.6 kg/m2,平均(23.43±2.93) kg/m2。D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31~76岁,平均(57.86±11.94)岁;BMI 18.5~27.9 kg/m2,平均(23.91±3.28) kg/m2。4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
纳入标准:⑴高血压患者符合《基于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指南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趋势》[5]中高血压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符合《2型糖尿病分级诊疗与质量管理专家共识》[6]中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⑵窦性心律;⑶入组前2周内未接受降压、降血糖、叶酸、B族维生素等影响相关检测的治疗。排除标准:⑴合并脑梗死、冠心病、心肌梗死;⑵继发性高血压;⑶1型糖尿病;⑷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⑸合并全身急慢性感染或炎症反应。本研究通过安徽医科大学安庆医学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检测方法
1.2.1 BPV测量 早上8: 00,由同一操作者为患者佩戴动态血压记录分析系统(德国爱医慕有限公司,型号:ABPM7100)并开启记录,次日8: 00完成记录,其中8: 00至21: 00期间30 min记录1次,21: 00至次日7: 00期间60 min记录1次。记录完成数据后导入WelchAllyn CardioPerfect分析软件,自动计算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
1.2.2 HRV测量 早上8:00,由同一操作者为患者佩戴动态心电记录器[迪姆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型号:DMS-300-4A],采集动态心电图24 h内相关参数,记录并收集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窦性心搏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 h内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三角指数等HRV指标。
1.2.3 实验室指标检测 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使用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葡萄糖检测试剂盒(氧化酶法)、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试剂盒(蛋白酶法)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试剂盒(酶循环法)分别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Hcy水平,检测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公司,型号:日立7180)。样本检测前使用定标液进行定标和定标曲线拟合,并严格进行室内质控,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仪器说明书执行。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4组患者临床指标,包括血清FPG、HbA1c、Hcy水平、24 h SBPV、24 h DBPV、SDNN、SDANN、rMSSD、三角指数。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血清FPG、HbA1c、Hcy与BPV、HRV指标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经S-W法检验,其中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者,以( x ±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非正态分布者,以中位数(四分位距)[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血清FPG、HbA1c、Hcy与BPV、HRV指标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4组患者FPG、HbA1c水平相比,D组最高,然后依次是C、B、A组;Hcy、24 h SBPV、24 h DBPV相比,D组最高,然后依次是B、C、A组;SDNN、SDANN、rMSSD、三角指数相比,D组最低,然后依次是B、C、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FPG、HbA1c、Hcy与HRV、BPV指标相关性分析 Hcy与24 h SBPV、24 h DBPV呈正相关,与SDNN、SDANN、rMSSD、三角指数呈负相关,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FPG、HbA1c与24 h SBPV、24 h DBPV、SDNN、SDANN、rMSSD、三角指数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3 讨论
血糖和Hcy升高是造成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血糖异常能够增加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增强,造成全身性微炎症状态,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进而引起心脑血管不良事件。而Hcy是目前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等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损伤阻塞血流通路;同时Hcy还会增加血栓形成引起心脏病发作与卒中风险[7]。
BPV和HRV是评价高血压患者病情、靶器官损伤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重要指标。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会引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既往研究发现BPV和平均血压呈正相关性,因此高血压患者BPV通常高于正常人,且24 h SBPV是决定心血管疾病结局的关键因素,24 h SBPV越高表明患者血压波动越大,其预后越差[8]。24 h BPV的变化主要受中枢神经、动脉弹性、血液流变学等因素影响。高水平Hcy能够引起血管内皮氧化损伤,造成动脉血管弹性降低,另外高水平Hcy能够改变患者自主神经系统进而影响BPV变化[9]。高血糖可造成机体处于微炎症状态,对血管造成损伤,而高水平Hcy能够直接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也可间接通过凝血、氧化应激等途径损伤血管,血管弹性降低造成BPV增加;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也造成BPV增加[10]。本研究结果发现,Hcy、24 h SBPV、24 h DBPV相比,D组最高,然后依次是B、C、A组,这提示高水平Hcy和高血糖能够加重患者BPV升高趋势。
HRV也是目前常用的评价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关键方法,其中SDNN、SDANN、rMSSD是主要的HRV相关指标。SDNN降低,提示心脏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综合张力受损,易发生心脏不良事件;SDANN反映机体交感神经活动强度,数值降低表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rMSSD降低则提示机体心脏迷走神经张力调节减少,更易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11]。高水平Hcy损伤机体压力感受器,造成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的昼夜节律性消失,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抗心律失常功能减弱,自主神经功能损伤加重;同时高水平Hcy损伤线粒体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造成血压调节能力降低,血压升高加重了心血管和自主神经损伤[12]。高血糖也可通过降低动脉血管弹性、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呢紊乱造成HRV异常。本研究结果发现,SDNN、SDANN、rMSSD、三角指数相比,D组最低,依次是B、C、A组,这说明2型糖尿病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均能够影响高血压患者HRV,进而提高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血清Hcy水平异常升高可造成压力感受器损伤,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紊乱,昼夜节律性消失,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左心室质量增加,进而降低了心肌血液SDNN、SDANN、rMSSD、三角指数,也反映Hcy异常升高造成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心脏迷走神经张力调节减少,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增加。高血糖能够造成机体处于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自由基氧化损伤状态,大量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堆积造成血管内皮损伤、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最终引起神经纤维内膜血流减少和神经细胞传导障碍,导致神经病变[13]。本研究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cy与24 h SBPV、24 h DBPV呈正相关,与SDNN、SDANN、rMSSD、三角指数呈负相关,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而FPG、HbA1c与24 h SBPV、24 h DBPV、SDNN、SDANN、rMSSD、三角指数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这说明Hcy与BPV指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HRV存在负相关关系,这对高血压、糖尿病的预测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合并糖尿病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会增加高血压患者BPV,降低HRV,且Hcy与BPV呈正相关,与HRV呈负相关,临床医师需及时检测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梁伟华, 黄艳娟.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21, 18(6): 63-68.
余聪聪,许炳, 尤巧英. 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 8(34): 194-198.
王维维, 张梦云, 胡晓英, 等. 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血压、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 22(12): 2275-2279.
刘圣山,王骞,李建新.心率变异性在急性脑梗死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中的变化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J].吉林医学, 2024, 45(2): 358-361.
李越, 戴玥, 陈振文, 等. 基于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指南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趋势[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2): 214-216.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分级诊疗与基层管理糖尿病学组基金项目. 2型糖尿病分级诊疗与质量管理专家共识[J/CD].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 12(5): 38-53.
张艳. 高血压前期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心血管风险[J]. 中国社区医师, 2023, 39(4): 7-9.
GUPTA A, WHITELEY W N, GODEC T, et al. Legacy benefits of blood pressure treatment on cardiovascular events are primarily mediated by improved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the ASCOT trial[J]. Eur Heart J, 2024, 45(13): 1159-1169.
张曼, 康荣. 合并H型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 19(11): 1514-1517.
崔晓雪, 成忠, 顾晔.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8, 26(6): 617-620.
孙斌, 陈琳, 黄卫. 心率变异性分析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2(3): 98-101.
董权勇, 陈丽娟, 段培连.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23, 29(21): 56-59.
李小妞, 吕聪敏, 王凯, 等.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4 h最小心率与糖化血红蛋白、心率变异性及动态血压的关系[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 15(4): 447-452.
作者简介:王寺梅,2021级在读硕士生,医师,研究方向:全科医学。
通信作者:殷晓明,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全科医学。E-mail:yinxm7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