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角新碱与缩宫素联合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非随机对照研究

2024-10-09 00:00:00温先茜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17期

【摘要】目的 探讨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治疗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出血情况、凝血指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埌东医院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一组(50例,缩宫素治疗)和联合组(50例,缩宫素+麦角新碱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出血量,治疗后3 d子宫恢复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凝血功能指标、应激指标,以及治疗后3 d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单一组比,联合组患者分娩后2、12、24 h出血量均更少;与单一组比,联合组患者的宫缩幅度、宫缩强度、宫缩张力均更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单一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均缩短,且联合组均短于单一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Co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均升高,但联合组的上升幅度均小于单一组(均P<0.05);治疗后3 d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治疗可减少产后出血量,增强子宫的收缩张力、强度,有利于子宫恢复,改善凝血指标,减少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麦角新碱 ; 缩宫素 ; 产后出血 ; 凝血功能 ; 应激状态

【中sVOgSw+VozGOFUvppyT6jmvy4hcM2kFAbZ2v/xRgvBw=图分类号】R71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4.17.0065.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7.021

产后出血是分娩时期产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剖宫产产妇发生出血的风险更高,若不及时干预,可引起低血容量休克,严重时可导致产妇死亡[1]。临床针对产后出血常应用缩宫素,缩宫素是一种多肽类激素子宫收缩药,也称为催产素,其能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并促进产妇子宫恢复,产后出血时,能加强子宫收缩,有效压迫血管,从而减少出血量,但单独应用缩宫素时由于半衰期较短,持续作用较短,治疗效果欠佳[2]。麦角新碱能够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具有高度选择性,肌内注射后起效快,药效持久,能使子宫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收缩,优势性更强[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治疗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出血情况、凝血指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埌东医院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一组(50例)和联合组(50例)。单一组患者年龄26~34岁,平均(29.29±1.02)岁;BMI 18~28 kg/m²,平均(22.64±3.06)kg/m²;孕周36~40周,平均(38.51±0.41)周。联合组患者年龄27~35岁,平均(29.37±1.36)岁;BMI 19~30 kg/m²,平均(22.95±3.07)kg/m²;孕周36~41周,平均(38.66±0.37)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⑴符合《妇产科学》 [4]中关于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⑵均为单胎妊娠;⑶均为第一次剖宫产。排除标准:⑴合并麦角新碱或缩宫素药物过敏;⑵合并凝血障碍或贫血;⑶合并严重重要脏器疾病;⑷合并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本研究经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埌东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治疗方法 给予单一组患者缩宫素治疗,即在分娩完成后立刻在宫体内注射10 U缩宫素注射液[远大医学营养科学(武汉)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33214,规格:1 mL∶10 U];再将10 U的缩宫素注射液与500 mL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464,规格:500 mL)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剖宫产手术结束后2 h,再将20 U缩宫素注射液与500 mL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若产妇出血症状控制不佳,止血效果不理想,可以适当增加注射剂量,单日最大剂量需控制在60 U。在单一组的基础上,给予联合组患者麦角新碱治疗,分娩后在患者子宫下段肌壁间缓慢注射0.2 mg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526,规格:1 mL∶0.2 mg)。针对胎儿娩出后子宫宫缩乏力活动性出血的患者,需再次给予宫体注射0.2 mg麦角新碱,配合20 U缩宫素与500 mL生理盐水混合溶液静脉滴注。

1.3 观察指标 ⑴出血量。计算两组患者在分娩后2、12(减去2 h出血量)、24 h(减去2 h和12 h出血量)的出血量。选用容积法检测患者出血量,用接血容器收集血液后,放入量杯测量出血量。⑵子宫恢复情况。治疗后3 d,采用多参数母胎监护仪(深圳京柏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JPD-600P)监测、肌肉张力换能器(北京金洋万达科技有限公司,型号:JZJ01H)检测,并通过BL-420E生物技能系统记录并分析宫缩曲线联合手测宫缩法,评估子宫的宫缩强度、幅度、张力。⑶凝血功能。抽取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3 mL清晨空腹静脉血,抗凝处理后进行离心,转速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上层血浆,使用电化学血凝分析仪(湖南万德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型号:OGE-101)测量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⑷应激指标。抽取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3 mL清晨空腹静脉血,离心方法同⑶,取上层血清,使用酶联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Co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⑸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3 d内心悸胸闷、血压升高、恶心呕吐、面红口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等于各发生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经S-W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血量比较 与单一组比,联合组患者分娩后2、12、24 h出血量均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子宫恢复情况比较 与单一组比,治疗后3 d联合组患者的宫缩幅度、宫缩强度、宫缩张力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单一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均缩短,且联合组均短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应激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IL-6、Cor、TNF-α、ACTH水平均升高,但联合组的上升幅度均小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3 d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在产科领域,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术后最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胎盘滞留粘连等都是导致产妇剖宫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5-6]。治疗产后出血的药物有缩宫素、麦角新碱、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等,缩宫素为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但单独使用时效果欠佳,对子宫下段及宫颈的作用较弱,且缩宫素会刺激胃肠道平滑肌和颅内血管平滑肌细胞,导致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的发生[7]。

麦角新碱是一种半合成的麦角生物碱,进入产妇体内后能够直接作用于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进一步提升组织的兴奋性,有助于发挥收缩作用,且能够压迫产妇子宫肌层血管,进一步达到止血的目的,有效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8]。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单一组比,联合组患者分娩后2、12、24 h出血量均更少;与单一组比,联合组患者的宫缩幅度、宫缩强度、宫缩张力均更高,这提示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治疗可减少产后出血量,有利于子宫恢复,增强子宫的收缩张力、强度。其具体原因为,缩宫素能够与子宫平滑肌催产素受体相结合,从而使患者的子宫在剖宫产后出现节律性收缩,使得患者子宫的收缩张力、强度等有所增强,但单使用时,缩宫素子宫受体位点易饱和;麦角新碱与缩宫素联合应用发挥协同作用,延长宫缩时间,因此有利于增强对于子宫的恢复作用,并且麦角新碱使用后可对子宫产生强制性收缩,在极短时间达到止血目的,且麦角新碱还能够有效刺激大脑皮层促进“凝血指令”的下达,因此止血效率更高[9]。

纤维蛋白原是参与凝血和止血过程中的重要蛋白,其水平下降会导致血凝块形成质量下降,从而导致持续出血;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能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纤维蛋白原缺乏等有关;凝血酶时间反映的是血浆内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和血浆中肝素样物质的多少,前者增多或后者减少时凝血酶时间缩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反映内源性凝血功能[10]。IL-6是一种由多种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和炎症反应,产后出血患者子宫肌层组织中存在大量炎症细胞和免疫细胞浸润;Cor是一种应激激素,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产后出血时产妇面临生理和心理的应激,导致Cor水平升高;TNF-α是一种由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包括促进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应激机制与IL-6类似;ACTH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主要作用是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Cor等应激激素。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4 h联合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单一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均短于单一组;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IL-6、Cor、TNF-α、ACTH水平均升高,但联合组的上升幅度均小于单一组;治疗后3 d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治疗有利于改善凝血指标,减轻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良好。原因分析为,麦角新碱可刺激子宫内部肌层及兴奋血管平滑肌,促使子宫规律性收缩,给药后可迅速对宫颈部实现较强作用,促进其收缩,机械性压迫子宫下段肌层血管,实现压迫性止血之效,且缩宫素与子宫平滑肌中受体结合,进一步促进了子宫节律性收缩,两药联用可协同增效,增加子宫张力,提升其收缩频率及止血疗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良好[11]。

综上,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治疗可减少产后出血量,增强子宫的收缩张力、强度,有利于子宫恢复,并改善凝血指标,减少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良好,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兰岚, 姚利, 曾仪. 生化汤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 18(11): 2264-2267, 2274.

陈岩飞, 左志洪, 赵影.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预防瘢痕妊娠二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J]. 河北医药, 2023, 45(9): 1352-1355.

符秋语,符浮,杨帅.剖宫产产后出血应用卡贝缩宫素联合麦角新碱的效果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药业, 2022, 31(17): 101-104.

谢幸, 苟文丽. 妇产科学[M]. 8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110-115.

王玲, 赵晨含, 章勤. 剖宫产子宫瘢痕缺损对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对策[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3(3): 313-320.

王德亮, 刘代兰, 张爱凤. 缩宫素与麦角新碱联合应用预防胎膜早破初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3, 39(18): 2622-2625.

张秀杰. 麦角新碱联合卡贝缩宫素对高龄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应激指标及宫底高度的影响[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4, 19(4): 89-92.

李小艳. 欣母沛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及产后恢复的影响[J]. 河北医学, 2020, 26(6): 1029-1032.

王玲, 郭敏, 吴兰香.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预后分析[J]. 系统医学, 2024, 9(6): 161-164.

罗静, 姚阳, 陈文忠, 等. 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麦角新碱联合手术止血效果及对血D-二聚体影响[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 31(10): 2421-2425.

谢婷, 卓庚秀, 朱路芳. 马来酸麦角新碱辅助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 24(9): 104-107.

作者简介:温先茜,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