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艺术智慧平台搭建

2024-10-09 00:00:00杨颖洁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12期

【摘 要】以美育引领社会文化繁荣与发展,开创新局面,已经成为新时代国家文化发展重要战略。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美育也逐渐走出学校的围墙向全民化发展。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形式,发展社会音乐教育是保障“全民美育”推进的有效途径,而合唱艺术活动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群众性与综合性受到大众的喜爱,成为目前社会中较普遍的,也是较易普及的音乐教育形式。通过搭建合唱艺术智慧平台,以“互联网+合唱”思维有效开展合唱艺术教育,不仅对推动我国合唱艺术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同时也促进着我国社会音乐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社会音乐教育;合唱艺术;互联网+合唱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12—152—03

一、困境之局——社会音乐教育现状

社会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同社会教育结合的产物,主要是学校以外的文艺单位、团体或个人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音乐教育活动。在目前社会,其开展形式主要包括由相关部门主办的音乐教育机构如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办的音乐专题节目;个人或团体兴办的音乐培训机构以及社会音乐等级考试等。相比学校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并符合教育终身性的特点,其教学对象覆盖全年龄层。受教育者根据自身的兴趣与能力、时间与资金等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形式,包含但不限于目前所常见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学龄前儿童的音乐启蒙课程、中小学音乐考级辅导、成人及中老年音乐兴趣课程等,满足对音乐知识、技能等的学习需求。

近年来,我国音乐教育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由个人或团体兴办的音乐培训机构在社会上层出不穷,但相关管理的缺失等问题导致教育活动出现着大量无序、混乱的局面。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自身精神生活的关注日益增长,虽然音乐学习需求人群已经朝多样化趋势发展(退休的老年人希望通过学习音乐增加社交机会,充实日常生活;职场中的青年人在拥有收入保障的前提下学习一门乐器减轻工作压力,实现儿时梦想),但依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儿童,以开展相应的兴趣班、考级辅导为主要模式,一方面满足充实课余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满足着日益“内卷”的学习环境。部分音乐教育培训机构过分强调“考级”的重要性,缺乏对艺术的人文教育陷入“重技轻艺”的教学误区并以升学、加分为噱头,利用家长与学生的盲从心理一味增加招生率,而这样的结果就社会音乐教学过程与内容偏离教育的本质,蒙上了一层功利化、商业化的阴影。再加上由于缺乏相关价格标准的收费混乱以及师资来源混杂,教学环境与设备参差不齐等原因,致使学生由于失去学习积极性或因学费压力而放弃音乐学习。这样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破局之策——合唱艺术智慧平台搭建

(一)合唱艺术教育特点

合唱艺术在我国大众心中被赋予了“群众歌咏”与“高雅艺术”的双重属性,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开展各类合唱艺术活动为主要载体,具有较强的普及性且面向全年龄层、活动成本相对较低。目前社会上的合唱团人员面向广泛,包括童声合唱团、青年合唱团、乐龄合唱团等。人们在合唱排练的过程中,通过多声部歌唱感受纵向和声的美感与音质的丰厚、圆润,对识谱、歌唱能力、音准等音乐基础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合唱活动带有团体性,它以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特点。合唱艺术“美”的产生与对合唱艺术“美” 的体验具有同时性。人们在进行合唱排练时能够对作品进行直接性的体会,通过立体、多层次的和声色彩感知音乐在多个声部间的流动,由音乐的情感勾起生活中产生的类似情感的回忆,从而感悟并升华音乐作品的思想。合唱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统一性的特点,这种统一性建立在不同音色人声在为表达音乐美的层次而对发声方法、音量、咬字、饱和度等的控制从而建立人声美的概念,使其在音乐实践的过程中将个体个性化的声音形成统一的集体的声音,创造出相互协调、和谐共生的音响效果。同时,引导着人们将自身感受与作品形成共鸣,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特征。

(二)平台搭建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合唱艺术蓬勃发展,呈现出包容共生的多元生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普通市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于高品质精神生活的需求和对美的渴望愈加强烈,参与文化艺术的活动热情也日益高涨,迎来了全民美育新时期。在此背景下,合唱作为最被大众青睐,也是人们参与度最广、相对制约条件较少的艺术形式,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时代新格局。近十多年来,各大城市、社区、街道乃至学校、机构,不断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合唱团,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合唱艺术中来,层出不穷的合唱活动与赛事更是引起了广泛瞩目。合唱艺术作为面向人人的音乐实践形式,其参加群体已从过去的中小学、老年为主力的群体扩展至学龄前、中小学教育、高校、不同职场的成年群体等,构成了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人文艺术生态,成为推进音乐教育终身化,培养国民高尚情操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载体。

在2023年3月全国两会的小组讨论指出:要加强全民美育,倡导全面性和终身性,探索文化与教育、文化与科技的互促融合。伴随ChatGPT席卷全球,AIGC已成为如今最为热门的技术领域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正逐渐与人工智能融合,实现教育领域的深层次变革。中国音乐教育行业也正朝着数据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信息化的个性教学以及新型音乐教育模式,降低了学习者学习音乐的门槛,为有音乐学习需求的人提供了教育机会。另一方面,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在线语音教育,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为合唱艺术平台的搭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平台搭建思路

平台将合唱艺术教育作为搭建的切入点,集教育性和娱乐性为一体,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应用到合唱艺术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领域,以推动合唱艺术教育的角度发展我国社会音乐教育事业,贴合美育向全民化发展的社会需求。合唱艺术智慧平台的搭建基于多端互通互联,建立可视化训练系统并利用相关核心技术,旨在为广大合唱团与音乐爱好者、合唱艺术爱好者提供定制化服务,为广大合唱艺术团提供专业化的训练模式与全面系统的管理模式,吸引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参与到合唱艺术的音乐活动中,开创合唱艺术互联网。在促进合唱艺术蓬勃发展的同时扩大“全民美育”的覆盖面、提升社会参与度,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1.创设多声部歌唱练习情境

合唱是一种多声部集体歌唱的声乐艺术演唱形式,而“多声部”则是每位团员进行合唱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合唱指挥者在排练与演出时最需进行协调的关键点,因此无论是排练的集体练习还是排练后的个人练习都缺少不了进行声部训练的环节。当平台使用者(以下简称用户)在利用平台进行声部训练时,系统以所选的作品为基准,根据作品的声部数量、声部分配及和声中多声部排列法则和曲式分析的有关理论进行不同声部音轨的智能划分。用户通过系统进行声部音量、声部旋律呈现方式、声部演绎方式等方面的设置,达到个性化的训练特点。在练习自身所属声部的同时,聆听其他声部,促进脑中和声感的形成,创造多声部的练习情境,有效降低集体排练时找不到所属声部音高、节奏混乱、声部配合度较低等问题的出现。

合唱作为歌唱的艺术,必须重视歌唱能力的提升对于优化合唱总体呈现的作用,因此将以歌唱教学作为第二个重要的切入点。由于歌唱将人的身体作为发声乐器,具有非直观性与差异性,系统利用基于发声物理模型的歌声反演方法进行歌唱练习时的实时监督,生成歌唱的可视化表示交互系统,分析不同声部和风格的演唱者的歌唱特点,更好地促进用户在歌唱发声位置、歌唱气息运用、歌唱共鸣、声部音色融合度等方面的提升,在进行多声部歌唱练习后,系统综合训练情况进行智能评价,形成可视化反馈报告。

2.优化合唱团传统管理模式

合唱艺术是由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和测评体系这三大体系组成,而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且对合唱影响最大的便是合唱团的管理问题。管理不单是合唱的后勤保障,更决定着合唱团的社会定位、市场定位和发展目标,是艺术理念和人才选拔等各个方面的决定因素。针对合唱团排练的普遍流程,系统利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相关功能。首先,是排练智能签到。合唱团团员在排练前利用平台进行定位与签到,指挥与团长可实时查看出席情况,与传统签到方式相比能够节约时间,提高排练效率,将排练重点更加聚焦于合唱作品的演绎。其次,系统提供排练记录的实时查看与回放。通过回放排练记录,指挥可以进行声部排练方法、训练方法的反思与打磨,也为因一些不可抗因素无法出席排练的团员提供便利,了解目前合唱团的排练情况与进度,也为线上观摩合唱团排练提供可能。再次是信息汇总与共享。以合唱团的视角来说,包括对内与对外两方面。对内汇总团内各成员信息,实现如赛事资讯、活动须知等信息的传达;对外主要包括团团交流、纳新信息的发布等内容。

3.提供虚拟合唱实践体验

虚拟合唱为合唱艺术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减少其受任何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提供了可能。它帮助所有合唱爱好者实现梦想,在合唱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呈现出来传统之外当下合唱艺术特有的另类形式。

平台利用虚拟合唱实践体验功能,帮助广大合唱艺术爱好者组建云端虚拟合唱团,提供不同建制(短期类与长期类),不同结构(单一型与混合型)的合唱团模式,并以组建的云端虚拟合唱团为基础,进行作品的演绎。系统通过分析需要演绎的作品的乐谱划分声部,并按照用户不同的嗓音特点自动进行声部的分配,在此之后用户依托平台进行多声部情景下的训练,并上传录制好的音频与视频交由平台进行混音制作,最后通过平台呈现完成的作品。

虚拟合唱实践体验的开发,不仅可以帮助缺乏条件的人们实现参与合唱的梦想,弱化了年龄与水平的差异,降低活动成本。同时将各自可行的排练手段扬长避短、融会贯通,进而改善现有的排练效率,使得合唱艺术保持与时代同步且旺盛的生命力,更好贴合了美育向全民化发展的社会需求。

4.配备相关艺术资源库

平台借助“互联网+”优势,致力打造一个规模庞大、音像品质清晰、作品类目全面、数据翔实准确的合唱艺术资源大数据库。在这个大数据库中包含着合唱艺术的各个方面,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乐谱与作品音视频:包含合唱作品的谱例以及音视频文件,鼓励作曲家将创作的合唱作品发布至平台。(2)相关课程:主要针对合唱基本知识的教学、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合唱指挥的教学等,通过与优秀教师、优秀合唱团合作,提供系统化课程。(3)交流互动:搭建线上合唱艺术社区,记录各个合唱团的发展历程,鼓励广大音乐爱好者、合唱艺术爱好者发表合唱理论观点。(4)名师点拨:为广大合唱团、广大合唱团艺术爱好者提供名师交流机会,定期举办专家直播、论坛会议,不断促进合唱艺术水平的整体提高。(5)赛事活动资讯:帮助合唱团了解最新的合唱团赛事信息,并提供直播服务。

通过对合唱艺术资源库的开发,对扩大合唱团交流形式,引导其走出“信息孤岛”,对促进合唱艺术“互联网+”的搭建有着重要意义,不断推进着合唱艺术的繁荣兴盛。

三、结语

我国社会音乐教育在美育打破学校围栏朝着全民化、终身化的趋势下迎来的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应抓住时代特点,打破固有思维,优化发展道路,加快社会音乐教育的建设步伐。合唱艺术智慧平台的搭建,是“互联网+合唱”思维下对社会音乐教育模式的探索,在完善合唱艺术的同时推动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平台的搭建需要依靠大量技术、资源的支撑与支持,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其中的许多细节值得进一步思考。在新时代的契机下,我们应正视目前音乐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保持创新思维,在不断地坚持与努力中,为合唱艺术发展、社会音乐教育的繁荣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王茜婷.合唱艺术演唱形式的审美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郝丽波.虚实结合人工智能教学实践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21.

[4]刘昊.上海市青年群体参与合唱团的动机与影响要素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21.

[5]曾勇.基于“互联网+合唱”下的合唱发展探析[D].郑州:郑州大学,2017.

[6]黄育蕊.管窥合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7]阎宝林,周振宇.虚拟合唱在互联网上的现代呈示——实现所有热爱合唱者的梦想[J].人民音乐,2011(10).

[8]智勇.试论社会合唱活动开展对国民音乐整体水平的提升[J].北方音乐,2018(4).

[9]张力元.社会音乐教育与改革开放同行——中国社会音乐教育30年[J].人民音乐,2009(9).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221 0285063Z)。

作者简介:杨颖洁(2002—),女,江苏常熟人,苏州大学音乐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音乐学(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