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岭南传统舞蹈的传承发展与对策

2024-10-09 00:00:00刘晗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12期

【摘 要】陆丰钱鼓舞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的特色民间舞蹈,是陆丰当地群众文娱生活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之新文化、外来文化的影响,陆丰钱鼓舞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遭受严重的冲击。面对如此情形,我们必须对如何在舞蹈课程中传承、保护与开发陆丰钱鼓舞进行深入思考并展开有效的行动,使得陆丰钱鼓舞得以传承与发展,为保护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肩负起应有的责任。

【关键词】陆丰钱鼓舞;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保护;文化开发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12—110—03

引言

钱鼓舞作为岭南舞蹈中极具特色的非遗舞蹈之一,近年来,多数以舞台作品表现形式出现,缺乏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科学架构。为了更好将传统舞蹈融入学校课程和社会教育中,丰富和拓宽岭南舞蹈的研究视野,钱鼓舞再次进行整理。传统的陆丰钱鼓舞以舞蹈为主,辅以伴唱或伴奏,并融合了完整的戏曲结构,形成表演风格独特、表现形式丰富、极具艺术张力歌舞表演艺术形式,在数百年的传承发展中积淀了陆丰人民浑厚的故土情结。

一、陆丰钱鼓舞的概念与特点

(一)陆丰钱鼓舞的概念

陆丰钱鼓舞又称为“踏钱鼓”“拋钱鼓”,是明末清初期间福建漳州居民迁移到陆丰地区所带来,并经过后续的传承与发展而形成。陆丰钱鼓舞的表演场合多为节庆与丰收场景。陆丰钱鼓舞在不同区域有两种表演风格:一种以东海镇新埔村为代表,钱鼓舞的表演风格委婉含蓄,优美流畅,有柔和之风韵;另一种以碣石东铺村为代表,钱鼓舞的表演风格狂野奔放,柔中带刚,有浑厚粗犷气质。

(二)陆丰钱鼓舞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之前,陆丰地区每一个流行钱鼓舞的村镇都建有钱鼓舞班社,每个班社有钱鼓舞“生”“旦”角色、伴唱、乐队等约20人,供奉神农帝君。表演时一般为男、女孩童各一人,其中女童角色为男童反串,成为“旦”,男童角色称为“生”每一对生旦都是独立表演,表演中连舞带唱。也有两生两旦、八生八旦的大型表演。

1.陆丰钱鼓舞的动作特点

陆丰钱鼓舞的传统动作主要有两套:一套是钱鼓舞本身的基本动作形态,如抛、接、抖、摇、打等;另一套是戏曲动作,有四蕊(四段)共计一百单八步,主要包括转鼓、拋钱鼓、魁星踢斗、苏秦背剑、相会过身、金鸡独立穿针、画眉、黑虎、碎泡、凤花摆尾等。从整体而言,生、旦的舞姿与梨园戏剧的形态相似,但相较于梨园戏剧的舞姿更为舒展与大方。

2.陆丰钱鼓舞的乐曲特点

陆丰钱鼓舞的乐曲演奏方式及风格等与福建南音相似,具有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特点。 传统陆丰钱鼓舞乐曲的演奏乐器是大弦子两支、横笛六支;打击乐器有大鼓、小钹、大钹、彩锣、云锣、撞钟、括仔、双音等,在演奏时,以五劈击打指挥。如果要演奏其他小戏的曲调时,可加入二胡、唢呐等乐器。钱鼓舞的横笛是特制的,笛声尖锐激昂,可传数里之外。

3.陆丰钱鼓舞唱腔特点

陆丰钱鼓舞的唱腔具较为特殊,既不是白字戏、西秦戏,亦不是汕尾地区传统的正音戏,而是具有鲜明福建特色的地方小戏。例如,陆丰钱鼓舞小戏曲的夹白,直到今天仍然用的是闽南语。

4.陆丰钱鼓舞的舞蹈特点

陆丰钱鼓舞的舞蹈特点主要是步伐与上身的协同配合。步伐有云步、踏步、虚点步等,舞蹈中一般是步伐已停而上半身动作仍在持续。其中双手匀速绕腕颇具特色,即身体其他部位缓慢动作或停止动作时,双手绕腕仍在进行,舞者的步伐与上身在时序上的动作差,使上身与下身的动作出现明显的切分,形成一种“静止造型中的灵动”。

二、陆丰钱鼓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20世纪50年代,时任陆丰文化馆馆长的马康先生,在陆丰钱鼓舞老艺人李火奕老先生身上看到陆丰钱鼓舞的绝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遂组织人员挖掘、传承、整理与汇总陆丰钱鼓舞,使得濒临消弭的陆丰钱鼓舞重见天日。不久之后,汕尾地区亦展开了力度更大力度的对陆丰钱鼓舞挖掘抢救工作,整理后的陆丰钱鼓舞曾前往北京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并被收录于《中国舞蹈集成·广东卷》中。近年来,在国家“非遗”保护与开发政策的有力推进下,陆丰钱鼓舞的传承人重新开班收徒,在传承已有钱鼓舞的基础上创编新舞,使陆丰钱鼓舞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护与开发。

但随着社会大发展,陆丰钱鼓舞传统的师徒制传承方式已然走向衰落,进而步入教学传承的模式。在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陆丰钱鼓舞”精品课中,首先,通过民间传统表演中采集出来的传统姿态以及传统套路,例如,传统姿态中的插花,穿针绣花等单一姿态拓展为传统舞姿动态训练短句。传统套路中的画眉抖鼓,勒马过身等套路拓展为传统舞姿横拧训练短句。其次,吸取传统表演形式中具有训练价值和代表性的精华,比如,“挤压”“抖”“晃”“绕”“撩”等单一动律通过教学过程发展了.缠绕、压拧等律动训练方式。再次,钱鼓作为最具特色的表现手段,有很强的训练价值,提升“转、抛、接”等传统技术难度,增强原地抛鼓转身膝盖夹鼓,跑动抛鼓接前软翻等复合技巧,较大钱鼓舞的视觉观赏性,从而构建合理的教学路径、层级、结构,达到阶梯式、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模式。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归纳整理,保留原初文化内涵,细化钱鼓舞的训练性,更加科学系统的推进钱鼓舞的发展。

“陆丰钱鼓舞”精品课堂在深入挖掘科学训练性的同时,也向着创作型的舞蹈发展。我们重塑钱鼓舞的表现形式与内容,不断收集整理陆丰钱鼓舞相关的素材,并在此基础上还原、加工陆丰钱鼓舞,使陆丰钱鼓舞既有原生舞蹈传承,亦有新舞蹈的发展,使钱鼓舞呈现出新的风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第十三届“桃李杯”青少年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中,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的“陆丰钱鼓舞”获得了优秀精品课堂,得到全国专家的一致好评。新时代陆丰钱鼓舞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但力度仍然有限。

三、陆丰钱鼓舞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历史的变迁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迁,社会、经济与当地人生活的变化,在新兴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陆丰钱鼓舞在很大程度上淡出了大众的视野。在电影、电视还未普及之前,当地人文化生活匮乏,钱鼓舞仍有较大的市场。但在改革开放后,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很少有人对学习钱鼓舞感兴趣,且老一辈的钱鼓舞艺人也年事渐高,使得陆丰钱鼓舞的传承与发展缺失了基础性的力量。

(二)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认识程度不足

即使当前在“非遗”传承与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环境下,陆丰当地人对于钱鼓舞传承发展的认知严重不足。有研究者在陆丰民间访谈发现,当地60岁以上的居民只有少数人听说过钱鼓舞,而绝大多少青年人与儿童更是对钱鼓舞一无所知。由此可见,新时代陆丰钱鼓舞缺乏了社会大众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又何谈传承与保护?同时,虽然高校文化艺术组织、社会团体等在钱鼓舞的传承、保护与开发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形成对钱鼓舞传承与保护的全面化、系统化的重视与行动,只是在有限的方面挖掘与利用钱鼓舞的一些素材,如此导致陆丰钱鼓舞的传承、保护与开发的力度不足,进程缓慢。

(三)缺乏高素质的文艺工作者

文化艺术工作者是传承、保护与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力量。陆丰钱鼓舞的传承人队伍呈现出中老年化严重的现象,迫切地需要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在传承的基础上保护、开发,促进钱鼓舞的存续与发展。但除了当地一些民间老艺人、少数高校艺术专业的师生在钱鼓舞的传承、保护与开发中发挥着中坚作用之外,但钱鼓舞传承、保护与开发的合力仍然严重不足。为了培养更多的钱鼓舞文艺工作者,陆丰地区开设了钱鼓舞训练班,但由于相当一部分学习者对钱鼓舞的兴趣不足、短时间内难以掌握钱鼓舞的精髓、薪资待遇较差等原因,使得钱鼓舞文艺工作者队伍长期处于断层状态,这也是导致陆丰钱鼓舞少有人知、少有人懂、少有人演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文艺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当前陆丰文化馆已经对钱鼓舞的传承、保护与开发采取了诸多措施,但目前的效果仍然不甚理想。

四、促进陆丰钱鼓舞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建议性措施

(一)发掘陆丰钱鼓舞文化的文化价值

在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开发中,通过文化价值的发掘有利于唤醒民众自觉热爱、传承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因此,对于陆丰钱鼓舞这种小戏而言,其开发的保护与开发的局限性主要在于认识、了解钱鼓舞的人较少,不为大众所熟知。因此,陆丰地区应当充分发掘钱鼓舞的文化价值,并以宣传手段让大众更为直观、深刻地了解陆丰钱鼓舞文化。

首先,陆丰地区可在文化宫、博物馆等地将钱鼓舞的史料、旧报纸、剧目资料、演员照片、演奏乐器、舞台照等进行陈列展出。还可拍摄一系列通俗易懂的关于陆丰钱鼓舞的视频短片,通过数字展览的方式让更多网民轻松便捷地了解陆丰钱鼓舞,形成“线上+线下”全方位的钱鼓舞文化宣传体系,使大众从多元化渠道了解陆丰钱鼓舞的起源、发展、困境及艺术特点、审美价值等,从而激发大众对钱鼓舞兴趣,提高大众的民族文化自豪感,使钱鼓舞获得更多人的认可,为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奠定基础。

其次,还可利用陆丰钱鼓舞的鲜明元素与现代文化艺术及价值观结合起来,使陆丰钱鼓舞发挥出其蕴含的现代文化功能。例如,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可以陆丰钱鼓舞的表演形式创编出新的剧目并在当地演出,在弘扬正能量的同时让钱鼓舞更多地与大众接触;在表达现代青年男女爱情观时,可参考陆丰钱鼓舞的爱情剧目,创编出新的爱情舞台剧,由此让钱鼓戏在新时代中发挥其丰富且底蕴深厚的文化价值。

(二)发掘陆丰钱鼓舞文化的教育价值

近年来“非遗进校园”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陆丰教育部门、演艺组织等应当积极作为,将钱鼓舞逐步融入教育体系,让钱鼓舞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后继有人。

一是在陆丰地区各中小学建立钱鼓舞兴趣社团,开设钱鼓舞课程,选择一些对钱鼓舞感兴趣且具有一定天赋的学生进入社团定期学习,由本地专业的钱鼓舞艺人授课,并在节日期间适当举办各学校钱鼓舞表演比赛,由此激发学生们参与钱鼓舞学习与训练的积极性。二是可以适当将钱鼓舞引入陆丰当地中小学音乐课程,编写钱鼓舞教材,将一些简单的钱鼓舞理论知识、基础曲目与唱段等纳入其中,由专业的钱鼓舞老师授课,提高钱鼓舞的受众基数,让每个中小学生都能接触与了解钱鼓舞。三是在地方高校中开设陆丰钱鼓课程,具体有三种途径:一是在溯源性设立陆丰钱鼓舞相关的专业,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邀请传承人授课;第二种是以非遗普及为目标,将陆丰钱鼓舞引入到各地方高校的选修课中,扩展钱鼓舞在大学生中的知名度;第三种是将陆丰钱鼓舞融入高校社团中,由专业钱鼓舞艺人教学,并开展钱鼓舞的交流、创新与表演。

(三)发掘陆丰钱鼓舞文化的产业价值

利用市场机制来保护、开发非遗是一种新的有效手段,也是挖掘非遗资源,推进非遗普及与传承的绝佳方案。因此,陆丰钱鼓舞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应当紧跟市场经济潮流,实现产业化表达。

其一,创编新的陆丰钱鼓舞剧目,并将其与汕尾地区、陆丰地区的旅游文化产业结合起来,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能够从钱鼓舞中更为直观、深刻地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提高旅游与文化体验,同时还能增加钱鼓舞表演团体的经济收入。例如,在陆丰旅游处设立舞台,每周演出三场,使得旅游与钱鼓舞文化相得益彰,增加旅游区的文化高度,让更多游人了解钱鼓舞。其二,开发陆丰钱鼓舞相关的文创产品。可以编辑一些关于陆丰钱鼓舞的书籍、图册、乐器形状的钥匙链、带有钱鼓舞形象元素的包以及其他文创产品供前来旅游的人们以及线上消费者购买。同时,当地的老字号品牌可在产品包装及实体设计上运用一些强鼓舞的元素,如生、旦的形象、演出服装的帽饰元素等,以传承、保护为目标,以产业为着力点,使得陆丰钱鼓舞得以延续。

五、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陆丰钱鼓舞的有效传承、保护、开发与发展,我们就要在坚守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上,顺应时代潮流,采取现代手段,从文化、教育、产业、政治等方面挖掘陆丰钱鼓舞的丰富价值,结合资金、人才、政策与制度、技术、宣传以及其他资源的投入,让更多人了解钱鼓舞、认同钱鼓舞,积极加入钱鼓舞传承保护与开发的行列之中,让陆丰钱鼓舞在新时代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

参考文献:

[1]郑守治.海陆丰“福建戏”寻踪——以钱鼓舞、竹马戏为中心[J].戏曲艺术,2019(1).

[2]王晓兵.钱鼓舞的舞蹈形态变迁与当代传承[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3)

[3]徐晓颖.陆丰“钱鼓舞”演变分析——以《听鼓仔》为例[J].职业,2015(2).

[4]王晓兵.广东陆丰钱鼓舞源流探析[J].南方论刊,2011(7).

[5]王晓兵.消逝的故土情缘——记广东陆丰民间钱鼓舞[J].大众文艺,2011(12).

作者简介:刘晗(1979—),女,汉族,四川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研究与编创。